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通过回顾《圣经》对霍桑从小到大的影响,分析、比较《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肯定了《红字》中有圣经文学元素的存在,找出了《红字》与《圣经》在文学方面的契合点,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中亚当与夏娃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2.
郑成英  黄泽火 《海外英语》2013,(5X):220-222
该文主要阐述了《圣经》和西方文学的关系,分析并比较了《红字》与《圣经》的对应之处,找出了《红字》人物在《圣经》中的人物原型,得出了《红字》是霍桑根据自己宗教观对圣经故事的诠释之结论。  相似文献   

3.
《圣经》作为基督教的宗教经典,是西方国家最为人熟知、流传范围最广、阅读人数最多的一部书,是西方社会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部宗教读物,其中更融合着历史、文化、政治、经济。鉴于《圣经》的强大影响力,诸多英美文学作品中都融入和借鉴了《圣经》中的元素。本文就《圣经》元素在英美文学创作中的体现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相似文献   

4.
《等待戈多》被称为"《圣经》的注释",荒诞不经的现代文本隐含着晦暗古老的《圣经》原型,许多来自《圣经》的语汇曲折地表达了罪恶-救赎主题。爱斯特拉冈和弗拉季米尔的卑琐、虚空与现代人精神的虚弱和罪恶对应,戈多的显性缺席隐喻着现代人与传统宗教的疏离,而波卓和幸运儿的出场也已预演了上帝和耶稣在现代社会中的失败。但是在灵魂的救赎中贝克特仍有深情的期待,那是对宗教回归的渴望。  相似文献   

5.
从40年代末到70年代后期,圣经文学研究在中国大陆一直是无人涉足的学术禁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这方面的研究开始复苏,逐渐取令人瞩目的成果,本文从圣经文学综合评介、圣经文学专题论述、《圣经》与世界文学的关系等四个方面扼要总结了中国圣经文学研究20年来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据有关资料记载显示,截止到1988年,《圣经》(或其部分经卷)已被译成1884种字或语言,成书后几乎每年都有新译本行世,总发行量难以估算。一位名叫麦克非(Mcafee)的现代学曾说:“假如所有的《圣经》都被销毁了,仅仅从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书架上,收集其他书中引用过的《圣经》字句,就仍能把《圣经》的主要部分重新拼凑起来。”  相似文献   

7.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大量运用《圣经》神话原型与象征意象,使作品超越具体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反映了福克纳对人和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圣经》对西方文学有着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不了解《圣经》,就不可能了解西方的文明和文化。从五个方面探讨《圣经》典故的来龙去脉、文化内涵及其翻译。  相似文献   

9.
《圣经》典故翻译对中英文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著作,也是杰出的文学作品,大量出典于《圣经》的文学典故,与世界各国文化相互融合,《圣经》的典故翻译就对英语语言文学和中国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对英美文化影响深远,为英美文学创作提供了永恒的母题。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的方法主要有:直接引用《圣经》中的词句或人名作为作品标题或人物名称,或直接引用《圣经》故事或对原型故事进行变形处理,作为创作素材;通过比喻、隐喻或象征等手法,把《圣经》故事的寓意融汇到作品的情节或人物的性格里,使这些故事发挥有力的陪衬作用;使作品中的故事、人物和结构与《圣经》故事大体对应,让《圣经》故事发挥隐含的参照作用。探讨英美作家化用《圣经》典故及其方法,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和思想意识,更好地学习、欣赏乃至研究英美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1.
《圣经》的价值不仅仅局限在对西方宗教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对英美文学的发展进程产生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分析《圣经》对英美文学的影响意义,针对《圣经》中的具体内容准确分析西方文学历史的发展状况,从而提高人们对英美文学的理解和认识,为英美文学的进一步创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孙薇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6):86-87,103
《圣经》是在全球范围流传最广,印数最多的一本书,它对整个西方乃至世界的影响渗透到文学、艺术和日常生活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从《圣经》的艺术和审美价值对作家作品及影响,分析《圣经》对西方文学所产生的深远影响,探讨了《圣经》成为西方文学创作母题的原因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失乐园》的主题是人的堕落和神的拯救,作为清教徒的诗人,弥尔顿试图从人类的角度写这部史诗。《失乐园》以圣经题材作为基本构架,描写了人类最初衍变的史诗,并浓缩了整部《圣经》史,所表达的各种观念都以圣经为模板,在具体细节安排上多引用圣经内容。充分说明了《失乐园》是一部完整的圣经史诗。  相似文献   

14.
《圣经》是基督教的经典,无论是把《圣经》看作为信史、还是看作神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圣经》的文学价值。作为西方文学的源泉之一,从中世纪到近现代文学的发展都与《圣经》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在中世纪。而《神曲》是中世纪最伟大的作品,被研究者称为“中世纪的史诗”和“百科全书”,它之所以卓尔不群和博大精深,得益于多种缘由,  相似文献   

15.
夏郁芹 《文教资料》2011,(29):23-25
《圣经》是基督教文化遗产的总汇,其语言的奥妙.以比喻的运用最为突出,这些比喻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章以现代人对它的理解和研究,从三个方面阐释了《圣经》中的比喻现象,以促进人们对其文化价值的进一步认识。  相似文献   

16.
《玛拉与丹恩历险记》运用的是《圣经》原型和典故,尤其是借用了《旧约约·出埃及记》的神话模式,为小说的结构提供了一个参照框架,使小说从反面消解《圣经》的宗教外延,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和广泛的象征意义,从而使作品具有丰富的深层内涵及现代启示录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圣经》为一部世界公认的哲学巨著,其蕴含着丰富、深邃的内涵。《圣经》同时也是一般对希伯来人历史进行记录的史书。在文学发展的道路上,英美文学的发生深受《圣经》的影响,其成为众多英美文学作品的创作素材,英美文学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贝克特的代表剧作《等待戈多》有着明显的宗教氛围,剧中出现了大量的基督教意象。然而该剧却缺失了《圣经》中大家所熟悉的一些意象。从神话原型的视角来看,这是对《圣经》中神话意象置换变形式的改写。象征着生命之源的水与承担着延续生命任务的女性在剧中是缺失的,这意味着生命延续的断裂;等待的戈多迟迟不来,暗示着承诺救赎的上帝对人类的疏离;两个流浪汉语言功能退化,无法表达思想,无法正常沟通交流,更凸显了西方现代人的孤独。贝克特通过颠覆《圣经》基督,揭示了西方世界人类处境的尴尬,人类生存本身已然成为荒诞的事实。然而,荒诞并不代表悲观绝望,这是贝克特困惑之下的思索,是他强烈的宗教期待:即在传统基督信念已然颓败衰朽的现代社会,呼吁基督精神的复归,以期为精神枯竭的现代人寻找一种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9.
作为人类文明史上一部重要经典,《圣经》是通过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尤其是英语影响世界的。《圣经》英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其中《钦定圣经》是《圣经》英译史上的一个顶点。《圣经》英译对英语语言产生了重大影响,为英语语言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丰富了英语语言。  相似文献   

20.
《红字》是美国作家霍桑的代表作,他在创作《红字》的过程中深受《圣经》的影响。霍桑通过大量引用《圣经》典故,丰富了人物、情节和主题,并赋予《红字》更多的内涵。本文从小说女主人公白兰的遭遇入手,分析《红字》中的《圣经》典故和其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