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1945年5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惨败的纳粹德国无条件投降。全德6300万人被迫置于英、法、美、苏四国军事占领当局的分割统治之下。德国首都柏林也被一分为四,成为“飞地”,由英、法、美、苏四国军事代表组成的盟国管制委员会实施管理。1949年9月,英、法、美军事占领区合并建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即前“联邦德国”。属于美军占领区的巴伐利亚正式加入联邦德  相似文献   

2.
1940年12月17日,美国白宫,罗斯福总统终于在记者招待会上露面了。此时,正当美、英、苏等国家共同抗击纳粹德国的关键时刻。英国处在欧洲反法西斯侵略的最前线,由于黄金外汇已经枯竭,根本无力按照"现购自运"原则从美国手中获取军事装备。  相似文献   

3.
关于二战前纳粹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决策的战略得失,学术界的意见并不一致。本文认为,在干涉西班牙内战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断定纳粹德国是赢家还是输家。从政治军事战略的角度来看,德国的干涉可谓输赢互见,得失参半。在与意大利结盟和试验德军新的战略战术方面,希特勒基本上达到了目的,但在劝说西班牙参战这一关键问题上却一无所获。  相似文献   

4.
周瑜的军事战略路线体系内容完整而脉络清晰,周瑜军事战略路线集中体现在他的军事战略计划中,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产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内核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尧舜禅让"、"少康中兴"和"汤武革命"等三者之外的第四种建国理论——"汉高创业"的政治模式,建构了一种以秦岭-江汉-江淮一线为界、守可以中分天下、攻可以全取天下的军事战略行动模式。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这两个思想基点对三国之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英国对波兰的保证,是现代国际关系史上有名的难断公案。西方学者多半赞扬它结束了绥靖外交,苏联学者则一律指斥它是反苏政策的继续。毁誉不一,至今仍是热烈争论的题目。问题确实难解;一九三八年九月二十九日,英国使用种种压力,好不容易才把捷克斯洛伐克押上祭坛,献给纳粹德国,为什么刚刚过了半年,就在一九三九  相似文献   

6.
周瑜的军事战略路线体系内容完整而脉络清晰,周瑜军事战略路线集中体现在他的军事战略计划中,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分为产生期、成长期和成熟期三个阶段.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内核是提出了中国古代社会中“尧舜禅让”、“少康中兴”和“汤武革命”等三者之外的第四种建国理论——“汉高创业”的政治模式,建构了一种以秦岭-江汉-江淮一线为界、守可以中分天下、攻可以全取天下的军事战略行动模式.周瑜军事战略路线的这两个思想基点对三国之后的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每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历史的车轮往往会带着一种巨大的“惯性”沿着原有的方向滑行而很难迅速扭转方向。1939年3月布拉格事件后的英国对苏政策就充分表现出这种“历史的惯性”。本文拟对1939年3月至1939年9月英国的对苏政策作一分析,从而从一个侧面寻求英、苏结盟抗德最终失败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希特勒对苏政策是他侵略战争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与他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外交策略。文章从希特勒的种族主义和生存空间理论出发,对二战前希特勒对苏政策的形成与特点进行了探析,试图挖掘纳粹德国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实现其军备重整和成为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美、苏、中、英等11个同盟国在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由美国全权统一办理对日军事占领和日本的重建工作。同时苏、英、中等在反法西斯战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国家,也应派军队对日  相似文献   

10.
《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另一方面,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1945年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斯大林对外蒙古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要求更是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原子弹的出现恰逢其时,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二战后期,苏、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举行了第三次首脑会议。会后发表了《中美英促令日本投降之波茨坦公告》。那么,签字国为什么没有苏联呢?1945年5月9日午夜,在柏林东郊的一座小楼里,纳粹德国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向红军元帅朱可夫和盟军远...  相似文献   

12.
1938年,纳粹德国先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解除了“西进”的侧翼威胁。为了避免两线作战,纳粹德国千方百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暂时“改善”同苏联的关系。当时的苏联,为了自身的安全。正在同英法两国进行谈判。但由于德国暗中与英国进行谈判,最终导致英、法、苏三国谈判不欢而散。在东方,日本帝国主义在苏联的国土上又不断地制造事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苏联同德国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这个条约的签订,虽然为苏联赢得了一定的建设和备战的时间,但对苏联也产生了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1939年的英法苏莫斯科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 0年代 ,欧洲局势风云变幻。193 9年 ,随着纳粹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世界大战的危险又一次临近了。为了遏止德国的侵略野心 ,防止战争的爆发 ,英国、法国和苏联在 3月~ 8月间就三国结盟问题举行了一系列谈判。然而 ,出于一系列的主客观原因 ,双方在“间接侵略”、“战时过境权”等许多原则问题上的分歧始终未能弥合 ,特别是英法迟迟不愿为与苏结盟付出应有的努力和代价 ,而德国却不失时机地给予了苏联所需要的一切 ,导致德苏结盟 ,从而使得三国谈判以失败而告终。反法西斯联盟未能在战前建立 ,这一结果无疑大大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相似文献   

14.
纳粹德国推行种族主义政策.残酷迫害犹太人。试图将柏林奥运会作为炫示日耳曼种族优秀论的工具。出于对纳粹排犹的义愤,国际社会掀起了对柏林奥运会的抵制运动,犹太人在抵制运动中起了很大的作用;犹太人为柏林奥运会的筹备和举办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以辉煌的成绩有力地回击了纳粹的人种理论;柏林奥运会为纳粹德国更加疯狂地迫害犹太人埋下了伏笔。从而对犹太民族的命运造成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30年代南京政府与德国建立了与其他列强无可比拟的外交关系,两国经济、军事往来频繁,并于1936年达到高潮。然而,由于纳粹德国轻视中国的心理原因和国家利益的转移,使中德关系很快趋向冷淡、恶化、断交,乃至宣战。  相似文献   

16.
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五十周年姜培茂二战概况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德、意、日法西斯国家为瓜分世界、称霸世界发动的全球性战争。1939年9月1日凌晨,纳粹德国出动53个师的兵力和2000多架飞机、2000多辆坦克向波兰发动突然袭击。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  相似文献   

17.
借鉴毛泽东的军事战略思想。将其融合到篮球战略战术的谋略中去,用以指导篮球战术配合的实施,扬己之长,攻敌之短,从而取得篮球比赛中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18.
1935年1月7日,法国外长赖伐尔与意大利总理墨索里尼在罗马签署了一系列改善两国关系的协定和文件,统称罗马协定。该协定是在纳粹德国的威胁日益加剧的背景下缔结的,法国的目的在于通过与意大利接近来强化法国在欧洲的军事同盟体系、孤立纳粹德国;而意大利则是要借机实现其在非洲扩张的野心。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史学界开展了对30年代德国对华政策的研究。①在论及这一时期纳粹德国远东及对华政策的特点时,一种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是:这一时期希特勒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处于一种不稳定和缺乏一贯性的状态”②,30年代中期在德国的远东政策中存在某种“混乱”。③笔者认为,纳粹德国内部在远东政策上的分歧,是造成这一时期德国对华政策“不稳定”和“混乱”的直接原因,而上述论著对这一分歧几乎没有论及或详细分析。本文尝试对这个问题作一探讨,从另一个视角认识纳粹德国的对华政策。一、魏玛政府的远东及对华政策德国的远东政策主要包括对华…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阶段叙述了1919年至1926年德国对苏政策的演变过程。德国政府审时度势,根据国际形势和本国国际地位的变化,不断调整对苏政策,从单独与苏俄结盟以期打破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到在东西方之间求得平衡,利用西方对苏联的恐惧从西方得到更多的让步。德国利用对苏关系使自己在国际关系中处于更为有利的地位。这一时期的德国对苏政策是德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成功的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