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主要是对土家织锦这一特定对象作出审美经验的解释,章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土家织锦的审美特征,即通过对土家织锦发生学的研究,批土家织锦的自然审美意识;通过对土家织锦的技艺、形式、风格的分析,总结土家织锦的形式美学风格;通过对土家族族源的梳理揭示出土家织锦纹样符号隐喻中的深层次审美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吴碧云 《考试周刊》2008,(18):235-236
土家织锦的保护中无疑要坚持原真性原则,而在很多人眼中商业化是对土家织锦原真性丧失的最主要原因.本文通过对原真性理论的理解,认为商业化并不是侵蚀土家织锦原真性的原因,而是商业化中人为操作的失败导致了"原真性"意韵的丧失,并由此提出怎样做到土家织锦的"原真性"保护.  相似文献   

3.
从"毛古斯"的服饰上我们可以探询到土家服饰文化的内涵,它成了土家族古老文化的代表.土家织锦工艺的发展使得"毛古斯"的服饰从土家人的生活中脱离出来,作为一种服饰文化它被保留在了土家族的历史中,在土家族广袤的土地上,它的服饰不论怎样发展、怎样融合,古老的"毛古斯"服饰都会象勤劳善良的土家人一样,将是土家历史长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新星,一直会散发出耀眼而奇异的光芒!  相似文献   

4.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所特有的编织艺术样式之一,承载着土家族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土家织棉所生存的文化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致使其发展面临诸多的困境:土家织锦的文化内涵不为大众熟知、纹样单一化和同质化、传承人老龄化等。构建适宜的文化生态环境、积极实现传统纹样的创新与发展、传统织锦与工业化的有机融合、保护与培训土家织锦传承人等措施能有效传承土家织棉工艺。  相似文献   

5.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在现代化多元文化背景下,土家族织锦工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有很好的机遇。通过对土家织锦之乡——苗儿滩镇织锦工艺传承及教育模式的田野考察,揭示教育与民族文化间的关系,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服饰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民族心理特征的外在表现形式。"花腰"彝的服饰做工精美、款式独特、色彩丰富,折射着民族历史文化,寄托了彝族"花腰"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除了具有较高的工艺价值和审美价值外,其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对"花腰"彝传统文化的传承,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了土家织锦在当代发生的文化变迁的表现,认为土家族织锦文化变迁,首先是原材料的改变,其次引起织锦功能的转变,再次引起精神文化的嬗变,最终导致人们社会价值观念的解构和重组从中可以看出,土家织锦在当代的变迁是个渐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土家织锦是土家民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工艺美术品,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土家织锦又叫土花被盖,土语称“西兰卡普”。其中的图案有动物、植物、几合图形等,色彩对比强烈,独具特点。  相似文献   

9.
唐朝服饰审美文化是在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审美文化的基础上,将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审美文化和海外异族服饰审美文化进行融合形成的。正是由于唐朝服饰审美文化处于特定的时代和社会历史背景,将儒家、道家、佛家的传统文化进行融合,呈现出对生命的无限反思和回味,并以其独特的款式、别致的图案和精美的质料引领我国服饰审美文化的前进方向,在我国服饰审美文化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同一民族不同的文化特点决定了不同的服饰特色。通过实地考察贵州黔东南短裙苗支系的服饰,从短裙苗支系服装的样式、结构、穿着方式以及特有的织锦艺术等方面,研究分析了这个传说中的"天下第一短裙苗"服饰的起源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分光光度测色计,分别采集了现代织法和传统织法土家织锦的16种典型颜色色块的光谱反色比数据,以及相对应的纯棉线的光谱反射比数据,采用CIE色度计算方法,把光谱反射比值转换为色度值;通过光谱反射比空间和CIE L*a*b*颜色空间的数据分析比较,探讨纺织技法的不同所带来的颜色色差,建立土家织锦典型颜色光谱反射比特征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纺织技法的不同使得土家织锦的同种颜色棉线样品呈现出颜色差异性,彩色棉线纺织得越密集,其织锦样品的颜色与原彩色棉线的色差越小,两者之间的L*值a*值和b*值越接近。文中分析的纺织技法对织锦颜色的影响规律结论为文化遗产土家织锦纺织过程中的颜色准确配色提供了选择织法的理论依据,也为土家织锦数值化再现和颜色虚拟渲染提供了重要的颜色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12.
对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苗族(白苗)的基本情况、服饰特点以及文化艺术、美学价值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概括。威信苗族服饰制作工艺精巧、纹样形式丰富、结构纷繁复杂、绚丽多彩、文化内涵深刻而独具魅力,彰显出他们独特的审美价值观和审美情趣,充满着积极进取精神的生命力量。提出在当代美术教学中,运用苗族服饰丰富的纹样艺术资源扩展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造型认识,提升学生的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服饰是文化内涵的外化,是特定的社会文化结构下特定审美观念的反映。维吾尔族由传统服饰走向了现代服饰,这种变化折射出审美观念的变化,由传统审美慢慢走向了现代大众化的审美,表现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对个性化的追求和对社会主流审美价值的认同。  相似文献   

14.
土家织锦是土家族精神生活的寄托和民族认同的象征,在当今快速变迁的社会进程中,其生存面临着特殊的挑战和困境。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分析了土家织锦发展的因素,论证了走文化产业化之路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西兰卡普”是土家族最具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土家织锦。“西兰”指“被面”,“卡普”则是“花”,合起来就是“带花的被面”。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独特的民族工艺美术种类,也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哦!因为土家族自古没有文字,图案便成为土家文化的重要载体。这种图案采  相似文献   

16.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的体育舞蹈"肉莲花",是人类学、体育学、舞蹈学的融贯和交叉,它的产生及发展反映了土家先民特定的地域风貌、民风民俗和文化心理轨迹,是土家族特定的民俗文化和艺术品。"肉莲花"从"意境"创设这一独特的审美视野,拓展了体舞交融的文化艺术,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扬和光大。  相似文献   

17.
"南木特"藏戏是流行于安多方言藏区的舞台剧表演形式,其独特的舞台美术形象、色彩亮丽的演出服饰面具、豪爽的舞台表演风格等舞美艺术设计元素,展示了藏族独特的视觉造型审美特质,也是引入藏戏美术教育的价值所在。充分认识藏戏的美学艺术价值,探究构建"南木特"藏戏美术教育课程资源,创新美术教育学习方法,加强教师民间艺术知识的拓展,对挖掘美术教育发展空间、增进学生对地域民族文化认同、促进校本教育与民间艺术的深度融合、提升美术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彝族服饰主题意象的视觉造型,作为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种形式载体和符号,对于我们了解该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特征以及彝族的生存方式及历史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云南彝族服饰主题意象视觉造型的符号学层面,包括对服饰主题意象视觉造型的色彩和造型语言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理解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可以对现代服装设计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蒙古族搏克服饰是伴随着搏克运动的发展而产生的。搏克服饰的审美特征,主要以服饰风格的民族观、天人相谐的自然观、以力为美的英雄观、兼容并蓄的社会观为主。通过对搏克运动产生、发展、繁荣的过程分析,认识到搏克服饰的产生,是建立在搏克运动的发展基础之上的,搏克服饰以其独特的审美特征成为体现蒙古族文化和装饰艺术的服饰珍品。  相似文献   

20.
服饰是人类的"第二肌肤",由于它不可或缺的实用价值和日益增长的审美欣赏价值,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重视。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最直观的表达,是区别于与其他民族的形象标识和视角符号,甚至被当作是某种意义上的"族徽"。布依族服饰的形成、分布及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布依族服饰艺术是布依族的历史载体和情感表象,充分表现了布依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丰富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