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康德发现,普通人类的理性能够在日常行为中找到规定他“应该做什么”的根据或法则,康德将其称为普通理性的道德知识。在这一分析中,康德全面分析了行为与义务、爱好的关系,并指出一个普遍必然的道德的行为,不可能同时出于义务和出于爱好。并且当一个义务要求的行为出于义务,该行为即具有道德价值。  相似文献   

2.
道德失范是所有社会的常态,但集体道德失范则是社会异常的表现,在一个社会异常变迁的时代,道德失范则是社会生产的结果。本文应用现代性相关理论,分析了造成道德失范的各种社会性因素:包括理性压倒情感是病因学;以发展、进步为名义的现代国家是始作俑者;现代科层制官僚体系是催眠药;极化了的个体权利是遮羞布;行为规则的不确定性是替罪羊。并提出一个给国民安全感的国家,一系列有道德责任感的制度设计,一群追求道德生活的国家公民一起形成强大合力,才有摆脱目前道德失范困境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道德神学的理性存在是以纯粹实践理性为根据的悬设,其形式表现为: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的二大公设.在其意义上不仅使至善的二因素--德行和幸福得以统一,更重要的是"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与至善的相称"使道德世界趋于最完美的相互和谐之中.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科技理性的张扬有密切关系。必须指出,科技理性只是理性的一个方面,它需要人文价值理性的判断、比较和匡正,人类道德的实践品格必须来自于价值理性的孵化。人文关怀所蕴涵着的巨大的精神力量实质上是要求关注每个人的生命意义和内心生活。在不断重视和强化人文关怀的基础上,一切表面上看来非常诱人的"说教"就会因失去生存和传播的温床而自行消亡。只有这样,人类才有可能在创造出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创造出持久美好的人性流露和充溢的善感。  相似文献   

6.
文章对技术工具理性与道德价值理性之间的矛盾作了全新的解释 ,认为两者的断裂主要表现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在时间面向上 :技术面向未来 ,以获得其先进性 ;而道德则面向过去 ,以获得其稳定性 ,即技术的“真”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在空间展开上 :技术则具有开放性和前瞻性 ,以获取足够的利润支持 ,从而研发更先进的技术 ;道德则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 ,以获取道德本体论意义上的家园感和安全感 ,即技术的“利”与道德的“善”之间的断裂。如何将时空两个维度的断裂弥合 ?如何将两种理性统一 ?文章认为存在着三种模式 :即康德的“必然”和“自由”统一模式、海德格尔的“解蔽”统一模式 ,以及马克思的“实践”统一模式。马克思的“实践”模式为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7.
理性是一个充满着多重意义的概念,有合逻辑、合规律、合事实的理性;有效率原则的工具理性;有合功利意义上的理性;有手段与目的一致的合目的的理性,有博弈均衡下的理性;有遵守道德或社会规范的理性,等等。但这些不同层面上的理性意义都有其局限,如果把某一特定层面的理性不适当的放大,并作为理性的标准,就会脱离人的现实活动。现实的人的理性是一种动态平衡的适度理性,是一种有限的、具体的、辩证的理性。人们采取哪一种理性方式,依赖于特定时空条件、范围和情景,依赖于一定的文化象征体系。  相似文献   

8.
康德从哲学的概念中抽象出道德法则,将其提升到道德形而上学的层面,再把"道德形而上学"追溯到"实践理性批判",构建了一个先验自律的道德哲学体系,是对他律性的宗教道德的超越,同时在其思想体系内又包含了自身不可克服的矛盾。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唯物主义实践观的基础上确定了人是有生命活动的实践本质,把道德原则内化到自由自觉的活动中,确立了建立自由人联合体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是对康德道德哲学思想的进一步扬弃。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情况相当严重,并有继续发展的趋势。对于已经存在的生态危机,人类必须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要在全球普及生态科学知识、加强生态道德教育,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平衡的重要性,同时树立起理性生态人的信念,增强生态道德责任感,自觉履行生态保护的道德义务。  相似文献   

10.
实践理性范式下科学精神的人文复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精神本质上是一种理性主义的文化精神,理性的历史性决定了科学精神的历史性.如今,伴随着理性范式从主观理性向实践理性的转向,我们应将"追求真理"的科学理念延伸、拓展,赋予科学精神以求真、崇善、达美的全部意义,使其从"价值中立"的工具理性精神向"争取自由"的人文理想精神复归.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存在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以国家干预活动增加与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为特征的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科学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意识形态形式,为资本主义统治提供了合法性基础。哈贝马斯指出,科技理性作为目的理性的表现形式,在压制人们交往理性的基础上,遏制了人类的解放需求。通过建立批判的解释学、实行协商民主和发挥社会公众的力量,恢复交往理性的功能,从而破除科技意识形态的束缚,建构更加合理的社会制度。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意识形态理论为分析当代资本主义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视角,但是也存在某些幻想性因素。  相似文献   

12.
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是一种特殊的伦理审美活动,它伴随着工程实践的发展而逐渐显现。随着工程伦理从角色伦理责任到面向公众的伦理责任的转变,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也通过工程师面对道德困境时的道德情感中体现,并通过与道德感的转化和超越,以美引善,从而使工程活动更加人性化,最终实现为人类谋福祉的至善。从真善美和谐关系建立方式来讲,工程伦理审美应该是建立在以工程伦理为基点的真善美的统一。本着这一理论观点,文章从哲学高度和审美视角,探讨有关工程伦理的审美维度研究。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主义转向之后,科学哲学面临着采用工具主义合理性还是接受历史主义而放弃对合理性追求的两难局面,造成了所谓的科学合理性危机。但是,这种两选一的对立局面建立在错误的理论预设之上。超越这种对立局面首先要求不再将科学合理性建立在某些普遍适用的规则之上,其次要求扩展对科学实践中的认识论规范的理解。以实践为中心的科学哲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广泛地理解认知规范的可能性,从而建立一种与历史主义相容的科学合理性观。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TOPSIS的决策思想,提出一种新的有限方案多目标决策的相对关联度分析方法,并以应用实例说明该方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5.
工程伦理属于道德哲学研究范畴,研究应超越“问题”上升到“主义”层面,进行形上研究,这样才能摆脱工程伦理研究虚假繁荣的流弊;在工程体系中工程决策和监管最为关键,但由于隐身于工程表象背后,为多数研究者所忽视,工程伦理研究必须从工程一线转入背后决定环节才能真正取得实效;工程伦理具有实践理性,理性归属于道德,但不属于伦理,因此工程伦理虽然叫做伦理,但是要规范的却是道德,需要对工程体系决定环节进行自觉意识意义上的规范。  相似文献   

16.
Luck (2009) argues that gamers face a dilemma when it comes to performing certain virtual acts. Most gamers regularly commit acts of virtual murder, and take these acts to be morally permissible. They are permissible because unlike real murder, no one is harmed in performing them; their only victims are computer-controlled characters, and such characters are not moral patients. What Luck points out is that this justification equally applies to virtual pedophelia, but gamers intuitively think that such acts are not morally permissible. The result is a dilemma: either gamers must reject the intuition that virtual pedophelic acts are impermissible and so accept partaking in such acts, or they must reject the intuition that virtual murder acts are permissible, and so abstain from many (if not most) extant games. While the prevailing solution to this dilemma has been to try and find a morally relevant feature to distinguish the two cases, I argue that a different route should be pursued. It is neither the case that all acts of virtual murder are morally permissible, nor are all acts of virtual pedophelia impermissible. Our intuitions falter and produce this dilemma because they are not sensitive to the different contexts in which games present virtual acts.  相似文献   

17.
杜严勇 《科学学研究》2017,35(11):1608-1613
关于道德责任的承担主体及其责任分配是机器人伦理研究中一个重要问题。即使机器人拥有日益提高的自主程度和越来越强的学习能力,也并不意味着机器人可以独立承担道德责任,相反,应该由与机器人技术相关的人员与组织机构来承担道德责任。应该明确机器人的设计者、生产商、使用者、政府机构及各类组织的道德责任,建立承担责任的具体机制,才能有效避免"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现象。另外,从目前法学界关于无人驾驶技术的法律责任研究情况来看,大多数学者倾向于认为应该由生产商、销售商和使用者来承担责任,而无人驾驶汽车根本不构成责任主体。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ways that Information Ethics (IE) treats things. A number of critics have focused on IE’s move away from anthropocentrism to include non-humans on an equal basis in moral thinking. I enlist Actor Network Theory, Dennett’s views on ?as if’ intentionality and Magnani’s characterization of ?moral mediators’. Although they demonstrate different philosophical pedigrees, I argue that these three theories can be pressed into service in defence of IE’s treatment of things. Indeed the support they lend to the extension of moral status to non-human objects can be seen as part of a trend towards the accommodation of non-humans into our moral and social networks. A number of parallels are drawn between philosophical arguments over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nformation ethic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