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联句创作是韩孟诗派发展的动力机制,是奇诡诗风的重要表征。综观《石鼎联句》千年阐释史,朱熹-魏源一派“去序考诗”的研究路径颇具价值。沿此详加统计分析,不难窥见韩愈联句区别于其他唐人联句的形式特征,以及富含政治讽谕和人性反思的意义空间,而《石鼎联句》适与韩愈联句的各项特征高度吻合,联句作者、本事及作年遂得一一落实。由此可见,《石鼎联句》不仅忠实继承了韩孟诗派鼎盛时期的联句形制,而且在最具难度的借物托讽一脉上着意用工,踵事增华,突破了双人联句平分秋色的基本格局,孕育着韩孟诗派结构性变革及其与古文运动融合发展的美妙契机,可谓韩孟诗派最后十年的重大关捩。  相似文献   

2.
对于《诗经·郑风·女曰鸡鸣》一诗的诗体,程俊英先生界定为联句诗之祖。从诗歌的内容来说,此诗由男女对话组成,其形式乃对话体,已无可争议。但并不能因为它的对话性质就认为它是联句诗。对于联句诗,古人大都认为其源头是《柏梁诗》,现代有学者认为最早的联句诗是《庚歌》,除程俊英先生外,从未有人将《女曰鸡鸣》和联句诗联系在一起。从联句诗的特点看,《女曰鸡鸣》完全不符合联句诗的特点。所以,不能简单地根据诗歌的对话形式,将此诗定义为联句诗之祖。  相似文献   

3.
中国诗歌史上创作联句诗的诗人不少,韩愈和孟郊作为历史上的大诗人,合作联句诗13首,他们在诗体的创立和艺术的钻研上有杰出的贡献。对联句诗历代都不乏讨论,但评价不高,甚至被称为"诗害",即使是韩孟也不例外,但是"诗害"之评却不免过激。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人卢仝,是韩孟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其诗向以"险怪"著称却并非一味如此,间或流露出一种笑傲俗世的谐趣.其谐趣之表现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以正说反、以已拟彼、以"戏"为诗、以乐写苦.  相似文献   

5.
韩愈与孟郊是驰名贞元、元和年间的著名诗人,当时有“孟诗韩笔”之誉。韩愈是诗文兼长的大家,文坛上交游极厂—,诗歌唱和者也很多。但诗中知音,却无如孟郊者。《旧唐书·孟郊传》称:“韩愈一见,以为忘形之契。常称其字曰东野,与之唱和于文酒之间。”翻检韩孟诗集,自贞元八年(792)到元和九年(814,是年孟郊去世)之间,韩孟之间的赠答诗有二十余首,联句十余首,共三十余篇。是同期中唱和最多的。 本文拟从考察韩孟交游入手,对他们各个时期的唱和诗进行考证与分折,以期为探索韩孟诗派的形成、队伍、风格等做些资料准备与初步尝试的工作。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新的审视角度,分别就高适《燕歌行》的针对性及诗序中的“客”之真实身份,王昌龄《巴陵别李十二》中之“李十二”,刘禹锡《扬州春夜联句》的作年,提出了与传统说法完全相佐的结论。认为:高适的《燕歌行》因“和”贾至的《燕歌行》而成,都山之战为其创作的主体;王昌龄诗题中的“李十二”非为李白而是另一人;刘禹锡的《联句》诗作于贞元九年春日。这些新见,对唐诗研究者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的《联句》诗,人们较少谈及,很多人甚至怀疑它的真实性,一般的陶集选本把它连同于陶诗伪作一并删去不录。对《联句》诗内容的考察,联句人物的厘定,可以发见《联句》诗作为陶诗的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8.
云南大学学者张文勋先生认为:《文心雕龙》的思想受到了多种学说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占有主导地位;"文之枢纽"是全书总纲,集中地体现出儒家思想的倾向;文体论相关篇章对具体作品的分析也继承了儒家诗教的传统;《文心雕龙》更在全书整体性上反映出儒家思想对其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贾岛·韩孟     
贾岛( 779— 843)唐诗人。字阆仙,一作浪仙,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初落拓为僧,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人称贾长江。其诗喜写荒凉枯寂之境 ,颇多寒苦之辞。以五律见长 ,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的典故就是由其诗句“僧敲月下门”而来。有《长江集》。 韩孟唐代文家韩愈、孟郊 (字东野 )的并称。唐赵磷《因话录》卷三载 :“韩文公与孟东野友善。韩公文至高 ,孟长于五言 ,时号孟诗韩笔。”两人诗风也相近似 ,韩愈诗中 ,常以己与孟郊并举 ,二人并多联句之作 ,工力相敌 ,故后人论诗 ,也常以韩孟并举。 资料…  相似文献   

10.
联句,是旧体诗词的写作方式之一。即一首诗词不是由一人写成,而是由两人或更多的人集体创作,每人写一句或数句,然后联结成篇的。它是诗人聚会时的一种兴会之作。这种作诗方式,相传始于汉武帝时的《柏梁台》诗,初无定式,或一人一句一韵,一人两句一韵以至两句以上者。后来一般采用一人出上句,续者对一联再出上句,轮番相继而完成的。到了唐代,联句之风极盛,一时文人骚客,莫不工于此道者。因此,唐代流传下来的联句诗极多,仅收在《全唐诗》中的,从七百八十八卷至七百九十四卷里的作  相似文献   

11.
"郊寒岛瘦"是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郊与贾岛本非同辈诗人,自苏轼出自个人趣尚首创"郊寒岛瘦"说,始有是非高低之争.然考诸史实,唐人虽曾以"寒"、"瘦"喻郊、岛,却皆是言人,而非论诗.从韩愈等对孟郊的极口推重更可知,孟在当时的诗坛地位实高于贾,贾不能与孟并称.  相似文献   

12.
贬潮后,韩愈思想与信仰世界中的鬼神观念日益凸显。韩愈在潮州频繁的祀神活动不仅是尊重地方文化的表现,也是他以后推行儒家意识形态的必要前提。《鳄鱼文》集中表现出韩愈宣扬国家意识形态的立场。鬼神信仰在韩愈晚年的思想世界中不可或缺,它既是佐成儒家思想实现统治的有效手段,又是延续儒教在人民信仰世界的监督系统。在儒家思想力量遭受打击之时,鬼神信仰又能暂时补救个人信仰空间的失落。鬼神信仰的生成离不开韩愈儒墨并用的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13.
韩愈是唐代一位勇于创新、别开生面的诗人.他的诗歌被后人评价为"唐诗之一大变".在宋诗独特风貌形成的过程中,韩愈究竟产生了什么影响?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宋诗大家,都在有意无意之间选择韩愈为师法对象?文章从宋诗接受韩诗的背景分析入手,展开对这一学术课题的理论思考与研究.  相似文献   

14.
韩愈与柳宗元古文的“明道”方式存在明显差异,韩文追求以不落陈俗、特立无匹的精神艺术个性来发明儒道,其所标举的“陈言务去”,并非仅仅体现于语言的创新,而是反映了其古文创作追求鲜明艺术个性的基本旨趣;柳宗元的古文并不刻意追求自异于众的艺术个性,而是以兼容众长、归本大中的旨趣发明儒道。“明道”方式的差异使韩柳在如何学习前代艺术,如何对待骈俪之文等问题上,表现出不同的态度。韩柳的分歧源于其“道”论的差异,韩愈着力从开启主体道德自觉与智慧的角度发明儒道,他深刻地继承了孔子仁学注重主体之开启的理论追求,柳宗元则更多地关注对儒道之普遍性原则的探索。明道方式的差异在韩柳的古文艺术中有丰富的呈现,韩文善于以丰富的情事和生动独创的语言与艺术手法发明儒家的人伦之道,较少在义理上探幽入微;柳文则更富于思辨性。  相似文献   

15.
自1997年以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和韩愈研究会、全国乃至全世界韩愈研究者共同促成了韩愈研究的蓬勃发展。《周口师范学院学报》“韩愈研究”专栏成为韩愈研究的重要阵地,能够及时反映最新的韩愈研究学术信息,“地方”色彩突出,尤其在韩集版本,韩愈家世、生平,韩愈诗歌、散文研究等方面有较为突出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谈韩愈墓志铭类散文的独特构思.韩愈的墓志铭创作在立意上注重对墓主个性气质的凸现,其后的选材、结构安排、表现方式方法等都以此为中心展开,但又各有新意.选材强调精当,结构安排上力求出新出奇,在表现上则创新性地在墓志铭中运用主客观结合的叙述形式和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这些都使韩愈的墓志铭类散文显出独特的构思.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来看,苏轼贬寓惠州后的思想、人格和业绩都要比韩愈贬寓潮州强。可是,韩愈贬潮后的影响却比苏轼贬惠后的影响大得多。原因是什么?文章从苏轼对韩愈的推崇、遭贬后的地位、韩愈维护正统的儒家思想以及后世历代官员对文物的保护和宣传等四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事实的结论和历史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韩盂诗派是中唐时期与新乐府运动同时崛起的一个影响较大的诗派,其代表人物是韩愈、孟郊.此外还包括贾岛、卢仝、李贺等人。在中唐后期的咏物诗创作中,韩孟诗派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们的咏物诗寄托深邃、内涵丰富,在对外物的吟咏中,寄托了诗人对社会和世态的批判。另外,他们还在创作中刻意通过大胆丰富的想象和新奇反常的立意,追求一种生新、奇峭、怪异的风格,达到以丑为美的审美效果,给咏物诗带来了一些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关于韩愈故里和韩愈墓所在地的问题,历来都有分歧。通过对明天顺五年《大明一统志》、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明嘉靖三十七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九年《河南通志》、清康熙三十四年《河南通志》、清雍正九年《河南通志》以及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的梳理和分析,我们认为,韩愈是修武人,韩愈故里在修武是毋庸置疑的。至于明成化二十二年《河南总志》、清乾隆四十九年《大清一统志》关于韩愈"河阳人"的含糊其辞的记载,缘于明侍郎耿裕成化二十一年《题韩家庄诗碑》的影响以及雍正至乾隆初年翰林五经博士继承权的纷争。但对于韩愈墓在孟县的记载,我们予以尊重,在此存疑。同时,对于历史上修武也有韩愈墓、韩氏祖茔而明清一统志、河南通志未予记载的状况,我们也持存疑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世纪的韩愈研究大体呈现继承、反思、发展与繁荣三个阶段。世纪初的二三十年 ,涌现出不少研究韩愈的著作。因为这些学者都是清末民初的跨世纪人物 ,他们大都承继清人的研究方法 :偏重于诗文字句与文献资料的具体考析、直观印象式的评点、个人博及群书及审美经验的积淀 ,内容丰富 ,评说精到 ,影响到近百年的学者与研究工作 ,且继续起着良好的作用。但是 ,由于缺乏正确的理论关照 ,没能从理论上对韩愈进行宏观关照和系统研究。二十世纪后五十年 ,由于社会的变革和学者试图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方法进行研究 ,韩愈研究也起了转折性变革。从七十年代末拨乱反正始 ,学界经过反思而重新振起 ,使本世纪末的二十年的韩愈研究呈现出由拨正航向后的蓬勃展开、达到空前繁荣的崭新局面 ,代表了本世纪的研究水平与特点。其标志是 :1 .参与研究者的广泛与研究著作、论文数量之多为史所空前 ;2 .形成一支老中青相结合的研究队伍 ;3.基础研究的加强 ;4.理论研究的系统与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