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谈《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三个方面论述《诗经》与《楚辞》爱情描写之异同:一是关于爱情婚姻观念的异同;二是对爱情婚姻心理描写方法的异同;三是《诗经》与《楚辞》描写爱情婚姻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之异同。  相似文献   

2.
清人胡承珙、陈奂、马瑞辰等<诗经>学者,说<诗>旨在直接疏证<序>、<传>,以达到比汉唐注疏更为完善的境界.他们大抵认同<毛诗序>所揭示的诗旨篇义,并主要以<毛传>的解说为指归,在内容上则以训诂考据为特色.三人疏解同中有异.胡氏偏重于对经义的阐发;马氏喜欢就字说字,并往往揭示语源、辨析同义词、罗列多义词诸义项,有时所论巴疏离经义而更偏向于语言学范畴;陈奂于经学最为看重的是训诂,训诂明而后义理,明是其认识,但并不积极追求义理之明.解说同一对象时,三家得出的具体结论也有差异.有时解说对象相同,方法相同,引证材料也大体相同,然而结论却完全不一样.清儒对于经典所蕴含的义理,往往各执一词,这说明仅仅依靠字词训诂名物考证就想得出令人信服的说法确有难度.其解说义理,又往往以<序>、<传>为指归,这样依据考证更显出方法上的局限性.对待前人方面,<诗经>新疏的撰者更多的是针对汉唐注疏的缺失,而对宋人<诗>说则态度复杂.大体说来,胡承珙与马瑞辰比较"宽容",引述和采用宋说的情况都有,而陈奂则对宋人带有不屑心理,往往置之于不列不论的地位.不过细检陈氏<诗毛氏传疏>,却能发现不少引宋论宋的材料,只是形式非常隐蔽.新疏三家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字词训诂上解决了很多疑难问题,其所用方法值得总结,他们所代表的三种不同的研究方向也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3.
虚词"式"在<诗经>中既具有虚词"既"的五种功能,又作为音节助词起到凑够音节的作用.<尚书>中的虚词"式"同样如此.随着语言的发展,加之先秦虚词的特点,"式"的虚词功能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4.
《诗经》"而"用法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而”是上古时期一个相当活跃的虚词,对《诗经》中的“而”字进行穷尽式调查、分析、归纳,不仅能进一步论证其特征、揭示其在《诗经》中的特殊用法;而且借助“而”字在句中所起的作用,还能对《诗经》解释中存在的某些分歧进行一定的整理,加深对《诗经》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以歌谣《越后石臼歌》、歌舞伎《积恋雪关扉》和谣曲《周南》等为中心,考察日本江户文艺中的《诗经·国风》影响。研究证明,《国风》对江户作者的精神影响,在于对民众艺术的尊重与肯定,召唤文化人为将其提高到新的艺术层次和普及到更广泛的范围而积极进行创作活动。三部作品的产生,离不开江户幕府对儒教的倡导、神佛融合的传统和多样町人文化并行发展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6.
7.
爱情是“风”诗的主要内容,《诗经》中的爱情诗是迄今可见的中国最早的爱情诗,它们全面,细致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爱情生活,抒发了各个阶段上的情感,塑了一批爱情主人公的典型形象,而且还高度地概括了多方面的社会生活,具有珍贵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8.
《伐檀》和《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都是流传在魏地的民歌。两首诗不光是产生的地域相同,其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堪称姐妹篇。运用比较的方法教学这两首诗,既省时,又便于学生把握两首诗的异同,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两首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不劳而获的剥削本质,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内心的愤愤不平,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是《诗经》中反剥削、反压迫的代表作品。不同的是,《伐檀》仅止于揭露、质问和讽刺,而《硕鼠》则不仅仅表达了被压迫者、被剥削者的不满和怨恨,它还表现了奴隶们…  相似文献   

9.
《诗经》和《楚辞》两部诗集中都涉及大量植物。二者的相同之处是对植物的描写都体现了先民的植物崇拜意识,二者的差异主要表现为对植物描写的南北地域文化不同。  相似文献   

10.
11.
经学除了系统的宇宙观、天道观之外,其独特的人性论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特征。有意思的是它们与玄学都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玄学虽不同于经学,但从理论形态、概念范畴、以度思维方法上与经学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  相似文献   

12.
英汉动物词所承载的寓意反映了英汉民族的文化内涵。英汉动物词在英汉两个民族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四个方面存在着差异,分析、研究它们之间的异同,对促进英语教学和进行跨文化交际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五四"诗歌革命、"新民歌"运动和朦胧诗的崛起是20世纪中国诗歌史上的三次伟大革命.这三次诗歌革命及其影响实际上构成了一部百年诗歌史.通过对三次诗歌革命进行的历史性考察,和对20世纪诗歌艺术流变的追踪,可以发现诗艺发展的规律及其未来趋向.  相似文献   

14.
语言反映文化,文化影响语言的使用和发展,我们应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语言。东西方文化在人际心理的距离、个人安全感的基础和个人权力重心的倾向等三个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反映到英汉两种语言的使用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研究这些差异,对于在跨文化交际中正确理解英汉两种语言的确切含义,使跨文化交际能够顺利进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西文化在词汇、成语、篇章结构、思维模式、历史等多方面存在异同。我们要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必须树立文化异同意识,增强对异国文化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英汉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从而实现成功的交际。  相似文献   

16.
主要介绍傩戏的产生及发展过程,并将其与中国其它戏曲作对比,从中找出二者之异同。进而指出傩戏在当代社会应加以保护,让其独特魅力发挥出来,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17.
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本文以英、日两种语言的汉译为例,简略论述反译法在英、日语汉译过程中的具体运用,说明反译法在英、日语汉译过程中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白洋淀诗群"是中国当代诗歌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它的精神内核和美学意蕴都昭示出"永远"的意义,因为在某种程度上它既修复了传统诗歌美学,又接通了新诗现代主义的脉向。  相似文献   

19.
“it”和“他”可分别做英语和汉语中的虚主语,他们之问既有相同之处又存在差异。相同之处在于它们自身都只有语音而无实际意义,而且均为第三人称。差异体现在使用它们的文体不同、功能不同、指代不同及其和谓语的一致性不同。  相似文献   

20.
英汉谚语语言特色的共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英汉谚语在选词、句式、修辞和声韵上的共性,通过了解英汉谚语的共性,有助于对语言与文化更深入的理解,增长语言知识,提高语言修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