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新型学习方式之一,目前在中小学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已经被广大教师较为普遍使用。但是,笔者从课堂志的研究来看,大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合作学习的理解与运用还有很多问题,最为关键的是在观念上认为合作学习只是学生的事,只要教师给予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以小组的形式就可以开展合作学习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并不重视对合作学习方法的研究,更谈不上教学生学会合作学习了。对学生来讲,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的方式,更是一种交往与生活的态度。合作学习不是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自然而然掌握的一种学习方法,也不是学生自己独立探索而学会的一种学习方  相似文献   

2.
侯金元 《课外阅读》2011,(9):160-160
合作学习是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在合作学习的气氛中,学生共同学习和交往,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交流,培养了彼此间的合作精神。合作学习在中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有着明显的优势与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学是中学入学考试的重要科目之一,良好的数学基础也是学习物理和化学知识的前提。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式,能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与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情况,通过交流和测试,完成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调查,从而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基于此,本文探究了指向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初中数学合作学习路径,为教师开展合作学习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4.
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策略。合作学习,包括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大组交流、跨组交流、全班交流,只要是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且有效的都是合作学习。知识和技能在合作中获得,情感、价值观在合作中培养,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过程与结果并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必须通过有效的合作学习来达成。如果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学生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探究精神,努力促进学生发展.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合作学习是小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本文拟就小学小组合作学习做一探讨。文章阐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含义、操作流程、评价原则以及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作者认为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社会合作能力,更有效地实施因材施教,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6.
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合作学习是针对已有教学条件下学习的组织活动形式而言的,相对的是“个体的、单独的学习”。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网队精神,又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个体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合作学习是兴起于美国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合作学习被教育界认为是近几十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变革。合作学习模式不仅改善了学生的学习方法,而且改变了学生的人生态度。在实施体育教学时,教会学生如何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体育学科是学校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它为学生提供了独有的、开阔的合作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改革倡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其实,学生自主学习就是独立主动地探究问题的学习;合作学习就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共同参与对问题的探究学习。因此,自主、探究、合作三者的核心与关键是探究,探究统领着自主与合作。  相似文献   

9.
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社会化参与有机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合作中展开的学习活动。认真开展合作学习,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内容。教学中选择合作学习的内容自然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但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学习内容都用来开展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从教材和生活中挖掘合适的内容作为合作学习的任务,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欲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那么,哪些内容适合开展生物学合作学习呢?  相似文献   

10.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刨设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会学生合作学习的方法,适时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对课堂充满激情,是实现农村小学语文课堂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得以大力推广。所谓“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改变了传统课堂教学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简单呈现的现象,以平等、和谐的交流合作为基本形式,引导学生发现学习、探究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  相似文献   

12.
合作学习是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是学生在团队口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按照明确的责任分工进行的互助式学习,合作学习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自主探究、交流互助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形式是促使学生积极参与、互助合作的有效途径。如何有效地让学生在交流与合作中学习知识,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的“一言堂”,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黄湘 《广西教育》2014,(17):10-11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指出:“现代社会需要公民具有合作意识”,“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重要途径”。由此可见,合作学习不仅是有效的学习手段,也是现实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而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只有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因此,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选择有效合作学习的内容,让他们产生合作意识、培养合作精神、形成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本文以合作学习的内涵和基本要素为切入点,讨论如何有效地进行化学合作学习,以切实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合作学习是指学习者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以小组形式开展互助性和促进性学习。而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合作精神的有效方法,也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伞嘶发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薛艳梅 《广西教育》2013,(37):18-18
在英语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来进行辅助教学,既能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也能提高教学效率。在平时教学中,笔者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做法。一、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在教学中,笔者经常让学生观看关于国外小朋友的英语学习方式的视频,让他们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乐趣和必要性。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向国外的小朋友看齐,模仿他们的合作学习方式。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小朋友是怎样与他人合作的,从而让学生掌握小组合作的方法,有助于今后的合作学习。此外,还可以在班级里找出两名合作学习的典范,让学生学有榜样,体会小组合作学习带来的益处。  相似文献   

18.
论合作学习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必须有学生的基本行为规范作为其操作的平台;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中具有不可少的指导、组织、对话、帮助等作用;合作学习的外部关系主要是与个体自主探究学习的关系,个体自主性学习是合作学习开展的基础,群体的合作学习是个体自主学习的延伸;合作学习主要的内部关系是合作们的互相协调与吸纳,从而在认知、伦理、审美等三个方面获得合作效益;合作学习的终极追求是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张扬的个性。  相似文献   

19.
李安平 《贵州教育》2011,(12):38-39
合作学习是数学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许多老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学生合作学习的环节,使课堂变得民主、和谐,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但也存在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合作、为合作而合作、在教师安排下的合作、学生不知为什么而合作等现象,这就使得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效率低下、效果甚微。下面是笔者在教学中观察到的一些现象:  相似文献   

20.
合作学习是当前颇受关注的一种教学理论与方略。笔者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一些尝试。尝试中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即学生反应由兴奋趋向冷淡,合作学习由热闹转向冷清的过程。造成这个过程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对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认识与态度。因此,帮助学生排除认识障碍和心理障碍是提高学生参与合作积极性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笔者作了如下一些探索。一、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摸准各类学生的思想脉搏实施合作学习之初,学生对新的教学策略感到新鲜、兴奋,表示欢迎、拥护合作学习,课堂气氛很活跃。但一段时间后,这种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