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重视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把阅读的机会和权利还给学生,把发表见解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张文 《甘肃教育》2008,(16):36-36
新课标指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学会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应确定学生为阅读主体,把阅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阅读。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见《语文课程标准解读》第55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见《语文课程标准》第17页)。这种理念是针对传统阅读教学的弊病而提出的。以往的阅读教学,学生不是主动获取意义,而是被动接受老师或者教材编撰者对课文的分析和理解,学生进行的不是自己的阅读,是重复、模仿他人的阅读,学生失去了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这种阅读现状不利于学生学会阅读方法,不利于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以教材为中心和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阅读教学,剥夺了学生学习创新的自主权。现代阅读教学理念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强调重视学生时本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强调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学生阅读活动的促进。  相似文献   

5.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教材的过程,是一种共同参与乃至共同创造的过程。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因此,要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独立性,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个性体验,积极促使学生阅读品质的养成。  相似文献   

6.
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的意义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行建构起来的,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学会阅读,获得情感体现。但是现在仍有一些语文教师缺乏先进理念,使用模式的程式化教学,忽视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直接影响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7.
学生是阅读教学的主体,也是阅读的主体,具有双重身份。教师要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作为读者的阅读体验。语文阅读教学应重视调动学生的阅读体验,让学生获得真实感受,而非简单地"移植"他人的经验和感受。  相似文献   

8.
正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拓展多种阅读途径、倡导自主阅读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探讨。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让学生的心灵走进文本,与文本直接对话,就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和  相似文献   

10.
刘鹏 《现代语文》2013,(10):123-124
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可见新课程改革强调对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感悟和表达重视,尊重和凸显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主体地位,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考、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语文素养的一个重要体现.然而现在的教育往往忽视这一方面,只重视用写作来考察学生的成绩。殊不知,虽然写作是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的手段,但阅读却是写作的基础。阅读与写作是学生增长见识、立足社会的两个重要方面,两者不可偏废。将阅读进一步延伸至写作,不仅可以更好地促进深化阅读,  相似文献   

12.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提高认识事物能力、充实生活情趣等的有效途径。而语文阅读,不止如此,它还是考察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又是学生语文基础的综合、写作的前提。因此,加强阅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新课标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以说,"个性化阅读"的理念重视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了学生阅读感受和体验,解脱了传统阅读教学以学科知识为本位而非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的桎梏,它提倡的是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为此,努力探求和落实"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尤为重要。近几年来,笔  相似文献   

13.
<正>一是重视对现代阅读理念的吸纳。在"以人为本"思想和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学生和教师重新定位,那就是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和体验;教师成为阅读中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但同时也要承担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和促进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在“关于阅读”巾强调: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只是学生阅读的条件.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个人。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他们对阅读内容的反应也有不同,如对文本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或自己认为相当重要的部分.就会表达出不同于其他同学的看法,在具体教学中。如何强调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如何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我在语文教学中运用了换位探究法。所谓换位探究就是将原来文本中的部分内容换成新设计的内容,通过比较、讨论.对原文本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5.
自主阅读教学强调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主的行为方式和认知特征。在中学语文自主阅读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要充分占有阅读的过程和环节,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批判性解读和创造性解读.  相似文献   

16.
唐庆华 《教师》2013,(21):61-62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在阅读中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这在某种意义上告诉我们,包揽式的阅读教学模式必须终结。因此,只有凸显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我们的阅读教学效益才能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作为阅读主体的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绝对不是消极被动的,而应该是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主要靠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不仅仅是参与阅读学习活动,更是带着强烈探究意识的投入,所以教师不是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教师只有在阅读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勤于思考,善于质疑,才能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强调重视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就应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的主体地位,通过"自读、自选、自悟、自创"来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20.
秦冶 《黑河教育》2011,(8):21-21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和体验。基于这种教学理念,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阅读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