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没有人知道母亲的生日,但母亲总是清楚地记得我们每个小孩的生日,当然还有父亲的生日。记忆之中,每当我们过生日的时候,母亲便会在清晨亲手为我们剥开一枚鸡蛋,含笑看我们吃下去,她并不说什么,但我们都看得出母亲的目光里包含着许多希望。小时候家里经济不宽裕,鸡蛋总是攒起来换钱,所以每次吃鸡蛋我们便觉得格外珍惜,总是慢慢地细细地吃,仿佛想在一年里都能记起这枚鸡蛋的滋味。而父亲过生日的时候,母亲总会给他打来一壶烧酒,炒几碟小菜,让父亲美美地吃上一顿,这时母亲也并不说什么,只是不住地往父亲杯里斟酒。好像因为生日…  相似文献   

2.
有一位家长和许多家长一样,年年都给孩子过生日。但是她发现这样过生日,根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有价值的体验。有时快到生日了,孩子甚至还会神气地向家长不客气地发问:“这回生日给我怎么安排的?”看到家长辛辛苦苦准备好的礼物,只是淡淡他说了句“还可以”。说得家长心里很不是滋味。于是这位家长认真地做了另外一项工作——带着孩子为自己的父亲(孩子的姥爷)准备生日礼物。  相似文献   

3.
从我长大到可以在我们家的农场上帮忙时起,我就知道父亲对我有什么期望。家庭作业必须按时完成。待人要公道。做了错事不要找藉口。还有,我长大了要当医生。我们祖上三代都是医生。我知道自己将来也会干这一行。我6岁就有了第一个听诊器。每年我过生日,父亲都会交给我一些行医用具,全是长辈留下来的。他还指给我看将来我的名字会刻在诊所门铜牌上的什么地方。因此,注定要做医生这种想法早就铭刻在我心里了。  相似文献   

4.
为父亲祝福     
吃过午饭 ,我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小雨 ,突然 ,觉得离家的日子太久了 ,就问室友今天是几号 ?室友说 :“3月 15日。”“3月 15日”这个日子听起来似乎很熟悉 ,哦 ,对了 ,今天是父亲的生日。作为女儿的我从来没有为父亲过过生日 ,感到深深的歉意。望着窗外绵绵的细雨 ,听着后栋学友用二胡练习的《二泉映月》曲 ,把我的往事勾起……父亲总是为我们着想 ,去年夏天 ,我和哥哥想用我们采山药、卖柴挣来的钱为父亲买件白衬衣。我们把想法告诉父亲 ,父亲听完笑呵呵地说 :“不用了 ,我还有衣服穿 ,干嘛要买新的 ,你们的劳动收入还是留给你们自己开支吧 !…  相似文献   

5.
新的生日     
生日该怎么过?你一定会说:应该有生日宴会、生日蛋糕、生日礼物……告诉你吧,以前我也是这样过生日的,我们全家人会坐在一起吃生日蛋糕,我还会收到家人送的礼物,一般都是漂亮的新衣服或是实用的文具.可今年,我却过了一个没有生日宴会、生日蛋糕和生日礼物的生日.  相似文献   

6.
生日谁都会过,但是每个人过生日的意义都是不同的,有的人过生日只是为了能在那天大吃大喝,尽情玩耍;有的人过生日是为了告诉自己又长大了一岁,也有的人往往会忘记自己生日……,但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爸爸的生日。  相似文献   

7.
每逢生日,父亲都不曾忘记寄生日礼物给我。至于他不曾忘记的原因,我想大概是因为我们俩生日是同一天吧。也因如此,我便常想:生日那天,父亲与我谁更幸福快乐呢?父亲在上海打工,赚钱供我读书,算起来差不多有十年了,母亲在家中务农。每年收取父亲寄来的生日礼物,几乎成了我的习惯:打开包裹;取出生日卡;诵读一遍后珍藏起来以作纪念;最后再享受那礼物所带来的快乐。那一次是我15岁生日,与平常不同的是,父亲在工地受了伤,回来疗养,正好与我一起过生日,生日过得十分快乐。席间父亲随兴说了一句:“好些年不过生日了,啥滋味都不记得了,今天才知道原来…  相似文献   

8.
小时候,父亲答应过等她过6岁生日时送她一个布娃娃,但生日还没到,父亲就跟随国民党部队去了台湾。父亲去台后,她和母亲相依为命,学会了承受诸多人生的艰辛。只是,偶尔看到人家的孩子怀抱布娃娃时,她的目光里才会闪烁出光亮来。在海峡这边守望了一生的母亲带着遗憾去了。没有想到,母亲走后不久,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出现在她家门口。面对着这个自称是她父亲的人,她心里竟没有多少激动。此后,她办好了一切手续,到台北来接孤独的父亲回大陆定居。当她找到父亲的单身公寓,发现老人已死去多时。父亲的遗物是他房间里的好多个樟木大箱子。…  相似文献   

9.
小女孩德西蕾无法接受父亲已经死亡的现实,深信总有一天他会回到自己身边。在父亲29岁生日那一天,她给父亲写了一封信,希望借助“美人鱼”气球送给天上的父亲……  相似文献   

10.
生日快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每个人活多少年就会有多个生日。每个人的生日纪念一开始都是由母亲操办的。如今日子好了,孩子们的生日纪念活动变得丰富多彩,生日成了家庭庆祝活动主要节日。随着父爱的与日俱增。财大气粗的父亲们渐渐地就要演变为孩子们生日的主角,孩子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什么就要什么。  相似文献   

11.
我的父亲     
和同学一起去市区逛街,偶尔会碰见一辆自行车在半路上出了故障,看见这,不免会让我想起家中年老体迈的父亲。他是一位普通的修车师傅。父亲是在何时开始干这行的,我已经记不大清了。好象是从我上小学以来,他就在这行里为我们家谋生路了。父亲的文化水平低,小学只上了三年。但由于家境贫寒,爷爷奶奶在父亲还小时就离开了人世,只剩他一个人,孤苦伶仃的。为了生计,父亲从小就要自力更生,自己养活自己,日子过得很苦。似乎他什么苦都吃过,什么活都干过。会修车以后,他就没改行了。我不知道修车算不算一门技术。修车的知识都是父亲自学的。刚开始,…  相似文献   

12.
父亲     
如果有人问起6月有什么节日,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一定会说是儿童节。很多人并不知道6月还有一个父亲节。如今,我们越来越重视母亲节,而在感恩母亲养育之情的同时,也不要忘了父亲的深沉之爱。在思考该买什么样的父亲节礼物之前,请问一问自己,是否还记得父亲的生日,就像他牢牢地记住我们的生日一样。无论是记得还是忘记抑或是根本不知道,请你一定不要忘了在今年的6月18日对自己的父亲说声:“父亲节快乐!”这比任何礼物都珍贵。  相似文献   

13.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日,对于很多人来说,一个蛋糕,一碗长寿面,一串祝福,一个自己许下的心愿大概就可以了。关系比较亲密的同学在一起庆祝生日,在学生群体中是非常普遍的现象。过生日不请同学,似乎反而是比较奇怪的事情,也会引起其他同学的侧目,而不赴同学的生日宴也有可能会被逐出圈子之外。这次我们采访了广州市东风西一小的同学,他们对这个生日话题相当感兴趣。我们的调查问卷显示,接受采访的同学对过生日都抱有非常渴望的态度。接下来看看记者和同学们如何过招的。第一招:一般在哪儿过生日呢?首先发言的是李凤鸣,他说:“我上次过生日是在…  相似文献   

14.
生日礼物     
人都有生日。小时候,整日忙得怕是除了记得自己是共产党员,连自己姓甚名谁都忘了的父母,对我们的冷暖饥饱都很少关心,更不用说生日这种小事了。外婆偶而会记得某一天是我的生日,给下一碗面条什么的。可她记的是农历,在公历上总是飘忽不定,所以我很长时间没有并明白,究竟哪一天是我的生日。等到自己有了儿子,过生日已经成了时尚。虽不敢奢侈,也要买个蛋糕弄两个菜,全家人不中不西地庆祝一下,加上弟弟们送的玩具、我买的儿童读物、长辈给的压岁钱,儿子的生日还挺象回事。自己的生日却仍是常常忘记。记得44岁生日,是午饭时突然想起的。家中无人自己下了碗面  相似文献   

15.
正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离苏联最近。我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我没有因为自己的工作送过一回礼,我不也走到了今天吗?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过生日请同学吃饭不好。我认为不好的理由有三:第一,请吃一顿饭最少要花100多块钱,而且我们小学生自己不会做饭,必定要麻烦爸爸妈妈,必然会占用他们宝贵的休息时间。有的同学的爸爸妈妈还下了岗,收入有限。第二,你不能把全班人人都请到,只能请一部分同学,这样,容易造成同学之间的误会,影响团结。第三,今天,你过生日请别人吃饭,明天,别人过日生请你吃饭,后天又有人过生日,大家你来我往地请吃饭,经常这么吃吃喝喝,养成不良的习惯,容易变得好吃懒做,天天指望天上掉馅饼,就会成为无用之才。我们一定要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才行啊!总…  相似文献   

17.
星期四,是瑾的生日,为此,瑾的父亲为瑾准备了一个超大型蛋糕,一是祝贺女儿生日,二是借此机会犒劳一下我们这些小“馋猫”。一回寝室就看见这只诱人的蛋糕放在桌子上,只可惜还得经受一个晚自习的煎熬。人在等待时,总觉得时间过得慢。一边看着手中的书,另一边却想着那只大蛋  相似文献   

18.
<正>新闻回放父母会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孩子的生日快到时,他们总是提前几天为孩子的生日做准备。可是,又有多少孩子记得父母的生日呢?广东潮州一所学校的调查结果显示,七成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有的学生居然可以背出班上一些同学的生日,却从不关心父母什么时候过生日。究其原因,大部分学生说是因为"爸爸妈妈从来不提醒"、"父母不喜欢过生日"等;少数学生说父母曾经提起要过生日,自己却没有记住。  相似文献   

19.
对本期这个辩题,我深有感触,上初中时,为自己办过生日聚会,也参加过同学的生日聚会,现在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那些事,还颇有几丝感想呢。  相似文献   

20.
课前五分钟,小曼同学在做她的口头作文《“爷爷压根不知道自己的生日”》 前几天,老师教《老王》这篇课文时,说他早年过生日才能吃到一颗鸡蛋,还是妈妈偷偷塞给他的,不能让其他兄弟姊妹们看到。董老师讲这个故事的目的我也很清楚,就是想告诉我们他的童年是贫穷的、苦涩的,就是想表明那个年代是物资匮乏的,老王送给杨绛的鸡蛋和香油都是很金贵的稀罕物。这个道理我懂,老师讲完故事我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和感受,但我难以进入那个生活情境,甚至还是不能完全相信那是事实。于是,我回到家里问爷爷。爷爷的回答更令我想不到,他竟说压根就不知道自己哪一天过生日。那年月,吃上顿没下顿是常有的事情,家里人都拼命地讨生活,哪还会想得起过生日的事情,甚至根本就不记得自己的生日在哪天。爷爷说他60岁之前就没有过过生日,也未曾见到他的父母过过生日--自己现在过的这个生日,还是快60岁时从他本家老姑那里得知的呢。他说,你们老师能过上生日,还能偷偷地吃一颗鸡蛋,那就已经很不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