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说,职业教育处于弱势,那么技工院校便是弱势中的弱势。"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日前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为技工院校发展大声疾呼。 据了解,人社部门综合管理的技工院校以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的技术工人为目标,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的重要阵地,依据办学水平和培养目标分为三类:普通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级技术工人,高级技工学校主要培养中、高级技术工人,技师学院主要培养高级工、预备技师等后备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2.
要培养一流的技术工人,就必须有一流的教师队伍,建设一流教师队伍的重点是大力培养"双师型"教育人才。建设"双师型"队伍需要解放思想,更新技工院校发展模式;需要建设一支稳定的兼职队伍,促进专兼职教师共同发展;需要完善技工院校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需要深挖内部潜力,创新技工院校培训机制;需要加强日常管理,完善评价、考核、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3.
对技工院校创新型技术工人在企业转型升级中的地位与作用进行论述,提出了创新型技术工人培养的概念,探讨了当前技工院校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对一体化教学模式下培养创新型技术工人实施途径与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姚斌 《考试周刊》2009,(46):185-186
在我国职业教育中,技工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技术工人的重任.是造就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摇篮,旨在为现代工业和社会需求输送高素质的建设者。技工教育的特点不同于普通教育.学校教学工作由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组成。技能实训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熟练技术工人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技术工人的需求不断增加、要求也不断提高。技术工人作为生产一线产品的制造者,不仅需要其具有高超的专业技能,而且对其职业道德也具有较高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文中从技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对当前技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培养工作现状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对加强技工院校学生职业道德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6.
技术工人学校是近三十年来在我国建立的一种学校,在培养技术工人,提高劳动人口的素质,使我国形成一支具有高中文化水平的骨干技术工人队伍,作出了自己的贡献。目前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技工学校同样面临着如何改革以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满足当前技术工人缺乏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奇缺的需要,扩大服务范围把技校办活的问题。这方面山东省劳动局技工学校的一些作法,对于教学和设备条件较好的技工学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魏海涛 《新疆教育》2013,(6):136-136
技工院校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的中等职业院校。它的办学质量关系着社会职业技术工人的素质,影响着产业进步,因此如何保证良好办学状况,积极推动技工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技工院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并将在技工教学领域逐步推行。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企业急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技工院校作为职业培训教育的主要力量,担负着培养社会所需的创新型劳动者的重任。作为培养技术工人的摇篮,技工院校的教学模式应与企业的需求相适应,必须对传统课程体系进行改革。课程建设和教学内容要充分结合就业,以职业为本位,开展一系列的一体化课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6,(44):22-23
国学文化是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继承和发扬的结果,推行国学文化教育是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再次发扬。现代技工教育背景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教育不仅有利于对现代技能人才进行人文素养培养,使其人文素质得到显著提高,而且有利于国学文化的再次发扬。但是就目前来看,我国现行技工教育中渗透国学文化教育的还很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国学文化经典著作的实例不多见,国学文化对人的道德情操的影响在技工院校中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现阶段,在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应适当增加国学文化教育的比重,这是顺应时代发展需求的,也是符合现阶段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的。本文主要从现代技工教育角度,对"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国学文化"这一问题进行分析,以此为当代技工教育培养更多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帮助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新型学徒制”是企业培训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新型教育模式,是国家为提高企业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而做出的重要战略性决策,是我国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创新。技工院校是我国培养技术工人和高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也是集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为一体的综合性基地。面临经济发展和就业工作中技能人才短缺的现实问题,技工院校必须担当重任,全力推进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学改革、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培养学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当前技工院校大力推进以就业为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提出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的要求,体现了新形势下现代企业对技工院校毕业生在职业素养培养方面新的迫切需要。而学生是否具有竞争与合作能力被企业视为职业准入的基本要求和合格员工的基本能力。因此,学校通过系统性训练学生竞争与合作能力对于培养学生企业文化素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近几年技工院校模具专业的建设、课题和课程研究、职业资格考核、就业情况及企业对模具工人的需求等的分析,本文提出了现阶段技工院校模具专业教学安排存在的问题,为培养出适应企业需求的模具专业人才,对模具专业一体化课题的开发、建设及可行性进行了详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2):155-156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从业人员的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与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紧密相连。在技工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技工院校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技校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技工院校应整合各种教育资源,采用多种教育途径和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相似文献   

14.
目前,工业企业第一线上直接从事生产的技术工人缺乏,而担负着培养中级技术工人的基地——技工学校的办学模式,又极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根据统计,全国现有技工学校3548所,在校学生74万,每年毕业生25万人,还不到“七五”计划要求的年平均新增中级技工人数的10%,也不到技术工人自然减员  相似文献   

15.
潘刚华 《中国培训》2001,(10):23-23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个企业的生存发展和竞争能力越来越取决于对高新技术的掌握和劳动力的素质。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大批高学历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的经营管理人才,更需要数以亿计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一线生产劳动大军。因此,培养优秀的技术工人已成为新世纪各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当务之急。这就要求各单位大力抓好技术工人的岗位培训,特别是高级技工培训工作。一、企业技工队伍的现状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技工队伍的技术结构已明显不适应现代化建设进程要求。据调查,我国城镇企业在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有一半。在一半的技术工人中…  相似文献   

16.
技校肩负的社会责任是为生产企业培养一线生产技术工人,不断提高工厂企业工人的素质,使之适应现代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工厂企业劳动生产率不断地提高,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贡献。所以生产实习是技工学校的教学重点,根据技工学校的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如何加强实践学习...  相似文献   

17.
四化建设,不仅需要培养大批高中级科学技术和管理人才,吏需要培养千万计的,以中等技工为主体,结构比较合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工人队伍。没有这样一支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任阿先  相似文献   

18.
一、问题的提出 旧中国对技术工人的培养,是以师傅带徒弟的方式进行。新中国成立后,传统的培训方式,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已远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于是,出现了技工学校。用学校方式培养技术工人,数量多,成本低,方法科学,技木规范,毕业生质量高,受到企业的广泛欢迎。 在众多的技工学校中,有相当数量的技工学校是企业办的,俗称厂办技校。据1992年统计,江苏省机械行业有技工学校26所,其中厂办技校达22所,这些学校的特点是培养目标十分明确,理论学习和操作训练与企业的实际需要密切联系,毕业后,就能立即上岗,经过…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技术工人已经悄然成为社会的紧缺人才,而这些人才的培养主要靠技工院校。然而.由于技工院校太注重专业技术的教育.有些科目却被忽略了——其中就有“体育”这个科目。体育作为技工院校的一门课程.不仅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可以说。学生的健康身体、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运动习惯与参与意识的形成.均与体育有着密切关系。在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20.
技工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具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和娴熟操作技能的中、高级实用型人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加工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及企业对这类人才的知识水平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的用人需求,近几年技工院校不断进行教学改革,一体化教学是技工院校专业课教学改革中探索出的一种新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正在逐步推行,不断完善.本文根据教育教学的理论讨论这一模式出现的必然性,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