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人们谈及形式美,往往乐于围绕艺术作品的内容的决定作用去理解。对于书法艺术——这种通过用线条构造,以文字形体结构为外在形式的情感符号来说,自然是“形”与“神”的统一。然而,在这里,我试图从书法形式本身的内涵谈谈,以便使我们在分析、欣赏和创作书法艺术作品时,不仅能重视书法艺术的“形”与“神”的辩证关系,而且也不忽视其形式的独立作用。 本文所要涉及的书法形式美,主要是指在书法作品中形式的构成诸因素如形体、墨韵、线条、布白及其组合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2.
书法教育在当今素质教育中应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在艺术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教育实际上已客观地面临着多重选择的问题,挑战与机遇并存。当今专业化的书法艺术教育需要着重处理好如下关系:1、多样性并存与局部侧重点的肯定相统一;2、书法艺术的“美术化倾向”与遵循法法艺术自身的内在法律相统一;3、丰富线条语言与纯化线条语言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徐有明 《考试周刊》2007,(24):125-127
书法艺术是通过抽象的线条来抒情达意的。“和谐”“自然”既是书法创作应达到的境界,也是衡量作品审美价值的标准。具有较高欣赏价值的作品应达到下面几个要求:线条美、结体美、墨色美、章法美。  相似文献   

4.
书法线条是书法艺术构成的基本手段,线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书法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下.从书画同源的角度看,书法线条源于先民对外界物象的高度的抽象概括,书法线条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书法线条与书法风格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同的线条构成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书法的线条与笔法关系密切.从书法史的角度看,书法线条的流变揭示了笔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楚简文字的书法艺术特点,概而言之就是奇诡多变、活泼自由、绮丽灵秀,且突出地体现在字体结构、笔画线条、章法布局、书体风韵等方面。其特点的形成,与楚地盛行的巫祝文化、楚人特有的民族个性及其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关。  相似文献   

6.
林散之先生的书法艺术尤其是草书,以神韵兼备、清逸静雅的独特书风被誉为继王羲之、怀素、王觉斯之后的“当代草圣”,他在书法艺术的探索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笔者以为:在构成林老书法美的诸多因素中,匠心独运的线条之美是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方面,是林氏书风籍以显现的关键。因  相似文献   

7.
书法线条是书法艺术构成的基本手段,线条质量的好坏决定着书法作品艺术境界的高下。从书画同源的角度看,书法线条源于先民对外界物象的高度的抽象概括。书法线条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抒情性。书法线条与书法风格之间有着紧密的关联。不同的线条构成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书法的线条与笔法关系密切。从书法史的角度看,书法线条的流变揭示了笔法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线条的抽象性是书法艺术的本质属性。本就书法艺术的发展史及历代书法论家的有关论述,分析书法的抽象性质,理解书法线条的本质抽象性特点,深刻认识中国书法蕴含的特殊魅力。  相似文献   

9.
奇妙的墨线     
王恩科 《新读写》2009,(4):11-11
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本质界定,众说纷纭,难以概全。笔者以为,把书法定为“线条造型艺术”,未必不可。因为书法之美,突出地表现在奇妙的墨线上,更何况它又是构建书法的第一要素。  相似文献   

10.
书法艺术是东方特有的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的根,被称为“美妙无比的绘画”、“无声的音乐”、“纸上的舞蹈”。对此,我校在书法艺术教育的传承与创新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以点带面抓普及,以面带点促提高,通过对书法的鉴赏习练,让每一位师生都在传统文化中得到艺术的熏陶,从而完善学生的艺术个性,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形成了鲜明的校园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现代书法的创作思想、艺术表现手法受楚辞影响,在神韵上与楚辞相契合,其艺术精神是一脉相承的。现代书法作者可通过研究楚辞,汲取其精髓,以丰富现代书法的创作。  相似文献   

12.
书法艺术是东方艺术中的一朵奇葩,这种独特的抽象线条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成熟过程不是孤立的,它与自然、环境、音乐等都有一定的内在联系,这就是常人们提到的"字外功夫".学习书法,不单是练字,还得拓展其艺术空间和想象空间,这样的书法艺术才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书法艺术在二维平面上表现和凝固了一根立体线条在时间里的一段流程,因而这一视觉造型艺术兼有了时间艺术的一些特点。汉字书写中笔顺的约定俗成,字序的文学化、有序化是书法艺术时间性产生的前提和基础。书法艺术的时间性体现了人类的生命气息和情感色彩,书法创作中,书法风格对运笔速度具有根本性的制约作用,而不同的运笔速度与不同的字体、不同的书写工具材料等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中表现了不同的书法风格。  相似文献   

14.
艺术书法是书法的主体形态。书法线条是构成艺术书法之美的主要元素,草书是艺术书法的代表,艺术书法首先要养"眼"悦"耳",宗旨是养心。书法文化是书法的价值取向。汉字的表意功能是文化书法生存的基础,文化书法是汉字的文化性的内在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缺乏理想情怀和思想深度的文化书法作品,传之不远。实用书法是书法生存的根基,艺术书法的主体地位长期存在,文化书法数量虽少但作用巨大,艺术转身文化是亮丽的、痛苦的、艰难的,多元书法并存最终归于文化书法。  相似文献   

15.
帝王书法现象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独特现象。从学术本位审视,帝王书法是中国书法艺术史一个有机构成部分;帝王以其政治资源对推动和影响中国书法发展功不可没,也难免产生一定负面消极影响;帝王书法现象是正确认识中国历史文化的一个窗口,值得学术界进行广泛且多角度的交叉探究。  相似文献   

16.
书法作为中国古老的源远流长的艺术,最具民族特色且艺术"纯度"极高,它与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中式家居设计有许多相通之处:其一,书法的书写特点与中式家居设计有诸多共同之处;其二,书法和中式家居设计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其三,意境美是书法和中式家居设计的共同追求。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浙南摩崖石刻的整体考察和研析,结合碑派风格摩崖和代表书家,探究清至民国中期碑学形成的基因及其发展历程状况:清初人士为了避触文网,渐开金石学气候及碑学序幕之一角。从嘉庆开始,金石学大盛而致碑学兴、帖学衰。以阮元为核心的金石书法家对浙南摩崖石刻碑派书法之大兴做出了开山贡献,他们的躬行实践印证了清代碑派书法首先是从秦汉篆隶书体的复兴开始的普遍观点。而道光、咸丰直至清末,浙南无一段草书摩崖的现象,则是“篆隶振兴,草法澌灭”的最好注脚。民国初、中期碑帖结合、章草复兴为书史亮点,其体现在浙南摩崖石刻中的独特价值和带给我们的启迪作用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8.
韵律美作为书法艺术美的一个方面,其和谐与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衡量一件书法作品水平高下的一个重要指标。书法韵律美的表现存在着“节奏的套叠”现象。“节奏的套叠”要求作书者在把握提按笔法时能分清主次轻重,做到虚实相生。提按的频度差异不仅带来丰富的节律美的变化,同时还直接影响书法的风格和情感的抒发。提按的频度差异及其选择性主要受书体表现的需要、风格表现的需要和情感表现的需要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书法艺术的视阈》不是一部狭义的书论,而是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表述。这部著作在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的多方关系中,以一种理性的自觉探讨书法艺术,并通过书法这个视角重新审视人生、艺术,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丰瞻的、有意义的复合体。王升教授提出的诸多新论点、新观念非常值得其他学科的学人研究,并从中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20.
《书法艺术的视阈》不是一部狭义的书论,而是涉及多种学科的知识表述。这部著作在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社会学、哲学的多方关系中,以一种理性的自觉探讨书法艺术,并通过书法这个视角重新审视人生、艺术,构成了一个立体的、丰瞻的、有意义的复合体。王升教授提出的诸多新论点、新观念非常值得其他学科的学人研究,并从中获得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