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张斌 《四川教育》2006,(5):47-47
有的教师总是抱怨教学时间太短,不够用,这主要是因为不懂得“放手”的缘故。学生的学习不是从零开始,找准学生学习的起点,该放手时就放手,学生能够自己弄明白的。教师就无须多讲;学生搞不明白的,教师就要及时伸手,为学生攻坚搭梯、破难铺路,使之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相似文献   

2.
把已知当未知:教学内容的选择盲目化 教学,就是让学生从未知到已知,即从不懂到懂,这种思维在我们老师当中已根深蒂固。那么,语文课,是从已知中揭示未知,还是从未知走向已知?从阅读心理来看,我们面对的儿童不是天生的未知者,他们是带着已有的语文积累进入课堂和老师、教材对话。面对一篇课文,儿童看似已知(未在老师的指导下也能读懂),实则肤浅,更有可能似懂非懂。  相似文献   

3.
王蓓  王成高 《湖北教育》2003,(19):34-34
今天下午并没有语文课,只有一节普通的班会。主题是讨论后天春游的有关事项。孩子们并不知道班会的内容。 伴随着铃声,我兴冲冲地走进教室,满面春风地对孩子们说:“同学们,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后天,我们学校要到植物园去春游……” 话音未  相似文献   

4.
前年,我参加了母校——渭南师范学院的50周年校庆活动。期间见到了我们当年的英语精读老师。交谈中,老师的一句话(学生喜欢你,就喜欢你的课;学生不喜欢你,就不喜欢你的课。)深深地触动了我。听似简单的一句话,仔细思量,却内涵丰富。于是,我就开始思考并一直尝试着一个问题:英语教学中如何能让学生对老师的课产生"爱屋及乌"之效果?作为一名英语教师,面对学生学习英语困难、厌学英语、英语成绩差的现状,我尝试"爱屋及乌"之英语教学,使学生喜欢我,喜欢我的课。一、行为人范,注重仪表,给学生以良好影响教师的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到学生  相似文献   

5.
刘永富 《教育文汇》2006,(12):38-3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老师讲篇析句,实际上只是端给学生“一杯水”。但仅仅给予一杯水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扩大“水量”,寻找“水源”。如果老师只是刻板地盯住一篇课文,盯住课文中的几个词、几个句子,教了,学了,考了,也就完了;学  相似文献   

6.
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关爱每一个学生。”因为每个学生都是有情感、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渴望得到老师的爱是一种自然的心理需求。记得我刚踏上教师岗位的时候,担任三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当时,班里有一个叫张辉的学生,各方面表现都很差,是个让人头疼的孩子。一次语文课上,他没有完成作业,而且还撒谎。  相似文献   

7.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一种有害的观念,那就是“一次完成”论。所谓“一次完成”论,就是教师在教完某篇课文之后,就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也不让学生研论这篇课文了,学生学习课文,只要老师教过了,也视为完成了任务,从此再不诵读这篇课文。实际上,读文章不是这么回事,“文章不厌百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高年级的语文课,往往通过一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不但从字、词、句等方面掌握一定量的基础知识,也从布局谋篇的角度学习了一些写作知识,还对学生进行了朗读训练,同时也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道德、审美教育等等。因此,可以说学习一篇课文的确是一课多得。但是,上述所讲的“多得”多是与本课的语文知识相关,学生得的虽“多”,  相似文献   

9.
有相当部分的学生不爱上母语——语文课,这是一个不争的现实。这也不能不说是语文的悲哀。作为最有活力、最具灵性、最有趣味的学科,屡屡避受学生的冷遇,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如社会上流行的“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世俗影响.一些偏题、怪题的出现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但究其根源。语文老师毫无激情的讲析也难辞其咎。比如,教师中规中矩地讲。学生死气沉沉地听,语文的独特的艺术魅力在课堂上得不到任何的体现。于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听着不过瘾.看着不解渴,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  相似文献   

10.
语文老师常感慨:“当教师难,当语文教师更难。”近读桑进林、马兆锋先生《语文惹谁了》一文,尤以为信。文中说:从上个世纪末,对语文教学批判的言论和文章几乎天天不断,说什么语文教学“少慢差费,误尽天下苍生”。北师大郑国民先生也指出:“通过大量调查表明,语文课是学生最讨厌的课之一,倒数第一是政治,倒数第二是语文。”面对此话,笔者和二位作者一样,“有一种莫大的悲哀和无名的冲动”。语文究竟惹谁了?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毋庸讳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流失是客观存在的,其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援引江苏周志龙老师的话来说:一是语文考试本身的…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是把语文课上得像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上得“有滋有味”。  相似文献   

12.
赵清栋是我小学时的语文老师. 记得那时我上小学四年级,我在这个班级中学习虽然还算努力,但成绩并不好.我的语文成绩尤其差,在班里的排名总是在中等以下,算是差生. 赵老师从来没有因为我语文成绩差而嫌弃我.相反,却给了我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他常常抽出时间来为我讲解,这让我非常感动.只是我不争气,赵老师讲过的问题,我仍旧是模糊不解.  相似文献   

13.
14.
放手去爱     
和我搭班的陈老师的手骨折了,需要休息。学校安排我代上她的语文课,我接课后,就对全班同学说:“现在陈老师病了,你们想不想陈老师快点好啊?”“想!”学生齐声回答。“那你们就得乖乖地,遵守纪律,认真学习。只有你们表现好,陈老师才能歇得安心,好得快。  相似文献   

15.
周为 《学语文》2006,(5):15-15
语文这门功课是学好其他各科的基础,但许多学生不重视语文课的学习,对语文课提不起兴趣。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到底如何让学生对语文“好之”“乐之”呢?  相似文献   

16.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重阅读轻识字,有的语文课甚至把识字教学打入了“冷宫”。为此.近两年来笔者对小语识字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现以几个案例的形式谈谈自己的做法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的“激趣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趣”是指兴趣。何为兴趣?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是指一个人为求认识、接触、掌握某种事物并经常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会使大脑神经敏锐起来,使信息接收区形成优势中心,使神经细胞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使人产生愉悦的情绪。它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强大动力,是激发创造力,开发智力的催化剂。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说:“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的确,兴趣是知识入门的钥匙。有了兴趣,人就会产生不可遏止的求知欲;没有兴趣,  相似文献   

18.
教无定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艺术性,这种艺术的本质在于:依据学科自身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状态,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和兴趣,这是获取高质量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你学习是给谁学的?给爸爸、妈妈学的,还是给老师学的?”我们常常这样反问学生,由此可以看出每个老师都知道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可是为什么在教学中我们常常让学生产生错觉:我学习是给老师学的。老师说一点我做一点,老师不说我就不做。其实这本不该怨学生学习自主性差,因为长期以来老师们把该学生做的事牢牢地掌控在自己手中,不肯放、不愿放或许是不敢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