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教育形态的变革——思维教育简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有自己的形态。一定的教育形态只能与一定的历史时代相适应。教育形态为三大根本因素所决定。这三大因素是: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水平、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水平、教育自身的发展水平。农牧时代的教育形态是“信仰教育”,工业时代的教育形态是“知识教育”,信息时代的教育形态是“思维教育”。思维教育是当代思维科学、脑科学、认知科学和教育科学相结合的产物。思维教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思维能力为教育行为的主导和核心,主张以发展思维的手段教育人才,按思维发展的规律实施教育,照教育实施的法则训练思维,以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和充分程度为评价标准。思维教育所指的“思维能力”包括“道德思维能力”、“情感思维能力”、“认知思维能力”、“操作思维能力”。思维教育就是信息时代的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
柳友荣 《教育文汇》2024,(2):21-25+55
劳动教育的整体性可以分为连贯性、统一性、协调性,理解“整体性”,要从劳动教育的五育并重、全面发展的“宏观视野”,劳动教育各类活动的“中观视域”,以及劳动教育目标达成的“微观层级”展开。因此,劳动教育设计的系统性、目标的整体性、过程的完整性、体脑结合的综合性和劳动体验的优化等五个方面是全面理解劳动教育“整体性”的着力点。整体推进劳动教育需要兼顾教学目的和教育目的、统筹“劳育课程”和“课程劳育”、尊重学段特点,落实“进阶性”以及“家”“校”“社”协同一体。  相似文献   

3.
近代以来“教育制度化”曾经是教育历史上的重大进步,时至当代“制度化教育”已经成为反思对象;中国“制度化教育”先天不足、后天失调,故我国教育改革须从中国国情及教育实际出发。  相似文献   

4.
邝红军 《师道》2011,(5):56-56
缘起:教育是“长善救失”和“长智救愚”的工作。因为爱教育,更爱思考教育,又想把这种爱和思考记录下来,因此有了“教育在线”这个独立博客。设置的主要栏目有“教育哲学”“教育政经”“‘教育智能”“教育研究”和“教育评论”,意在“培养聪明的好人”。  相似文献   

5.
从“教育问题”这一语词的分析中可知:教育问题须先是需要我们运用理论思维和工程思维获取方案解决的;其次须是发生和存在于学校教育场域的,而且问题所涉的“教育力”是教育者产生或可控制的。教育问题的基本类型是教育理念问题、教育操作问题和教育环境问题。在理清教育问题的基础上思考教育改革,其性质和结构就会在我们的意识中变得清晰起来。就其性质来说,教育改革无疑是使教育从“现有”到“应有”的创造性的社会行动;就其结构来说,就是教育理念更新、教育技术革新和教育环境改良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6.
“有劳动无教育”现象之所以产生,一个重要的认识根源是对“劳动教育”的概念内涵、逻辑定位以及“劳动”与“教育”的关系等理论问题缺乏深入的思考。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不同,劳动教育是一个复合性的教育概念,是一般教育到真实劳动世界的中介环节。让“劳动”成为“劳动教育”,或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就是要让一般意义上的劳动实践与德、智、体、美诸素养的培育建立自觉、自然、有机的关联。劳动教育的开展也因而应当与日常教育生活建立全面的联系。让劳动成为一种教育,或者让“劳动”具有“教育性”命题的确立,不仅对纠正“有劳动无教育”的实践偏颇,而且对全方位开展劳动教育、正确认识和有效建立劳动教育与学生日常生活的关系、防止“反劳动教育”错误思维、依据学段与类型实际开展符合教育规律的劳动教育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孙龙存 《中学教育》2008,(11):19-22
教育本质是亘古至今见仁见智的问题,但又是教育学中不可回避的话题。教育本质到底探讨“是(诂)”抑或“应该是(ought to be)”?本文认为二者皆为教育本质诉求的个中之义。从此立场出发,以“人的形象”为讨论的基点,从哲学、社会学和文化学等多学科的视角审视教育,教育本质表现为:教育是促使人“人性化”、“社会化”、“文化化”的活动。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技术日新月异,教育形态不断演变,技术对全球教育的演进变革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影响。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四个划时代报告为分析框架,提取每个报告背后的技术背景,发现大众传媒时代与“终身学习”、互联网时代与“四个学会”、智能时代与“全球治理”,以及危机时代与“社会契约”之间的“技术—教育”理念发展的内在关系。在当代教育演进的过程中,中国教育捕捉技术转变契机,经历了技术变革教育与全球发展融合的四个时期,分别是追赶时期,从“视听教育”到“电化教育”的全民学习;紧跟时期,从“电化教育”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建设;同步时期,从“教育信息化1.0”到“教育信息化2.0”的高质量发展;共创时期,推动“教育数字化”的转型重塑。中国教育现代化道路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教育理念演进之路,是一个相互融合与动态影响的过程。技术变革教育的中国历程,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内在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教育领域中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9.
追求超越和探寻存在理想的教育哲学是一种“谈”。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逐渐放逐了这种“谈”,“谈”变得容易并且容易遭轻视、忽视。其产生的教育后果是教育哲学理论的缺陷与失却,教育实践的缩减以及理智水平的下降与思想的惰怠。重新审视这种“谈”,“谈”并不容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东城区是首都功能核心区,2019年,获评教育部首批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提出“1+7+N”智慧教育服务体系。2021年,获评中央网信办、教育部等八部委联合评选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基地,提出打造东城教育“1314”智能治理体系。面向教育现代化进程,区域积极利用智能技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提出“数据助力教育体系重塑、技术推动教育教学变革”,最大限度发挥优质资源的辐射带动作用,在“数据大脑”建设、教育生态建设、“未来学校”生态群等方面,推动区域教育高质量建设与均衡发展。  相似文献   

11.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其最高法则。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即以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  相似文献   

12.
新世纪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WTO、全球化、多元化、后现代等与新世纪同行的热点问题纷纷进入成人教育的理论视野,极大地丰富了成人教育的研究语境。新世纪对成人教育的发展正产生着广泛的影响,深刻地改变着成人教育的生态。追问新世纪的成人教育,促使我们的视野聚焦到新的时空条件下成人教育的目的、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三个方面,从而探讨成人教育发展中的三个基本理论问题,即“为何教育”、“谁来教育”和“教育谁”。  相似文献   

13.
当前,我国大学教育呈现出明显的功利化倾向,人仅仅作为教育的对象,致使部分学生能动性和主体性缺失,个性不能全面发展.根据马克思的“异化”理论,这可以看做“人的异化”现象在大学教育中导致的问题.克服大学教育中“人的异化”现象引起的问题,既需要准确把握教育与人的关系,更要实现“大学成人”的价值追求,使大学教育真正成为主体教育、公民教育、生命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  相似文献   

14.
人,是有理想的生命存在;教育,是体现人之理想特质的实践活动。因而.教育也是有理想的,教育理想包括“教育的理想”和“理想的教育”两方面。“教育的理想”在于成就人的自由人格、高尚人格和幸福人格,而它们须通过“理想的教育”——即凸现主体的教育、涵养德行的教育和回归生活的教育来实现。  相似文献   

15.
2010年10月15日至16日,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中国教育报、民进河北省委、河北省教育厅、石家庄市人民政府、美国安生文教交流基金会等单位在石家庄市共同举办了“石家庄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教育发展战略与教育质量”。除主论坛外,大会还设立了“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区域推进提高教育质量”“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策略”“初中提高教育质量专题”“小学提高教育质量专题”等五个分论坛。  相似文献   

16.
统筹城乡教育发展,需更优、更强、更大的优质教育推动薄弱教育的发展。 北碚教育人坚持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努力探索超前发展“乡”的教育。以“城”的教育引带“乡”的教育.不懈追求城乡教育共进。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意义集中体现在目的的“为善性”、过程的“主体性”、方法的“道德性”等方面。这是一项被称为“教育”的活动的根本规定性。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价值教育、科学教育以及人文教育在教育的目的和过程上是高度一致的,由此而创建的各种教育学派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对教育进行考察,既凸显了教育的意义,又紧密结合教育实践,是对教育从理论走向实践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8.
彭军 《平原大学学报》2007,24(2):98-101
教育供给与教育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现象,导致教育竞争过度并诱发“应试教育”现象,使得教育竞争向更加无序和背离教育目的的方向发展。扭转“应试教育”现象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用人制度的变革、考试制度的变革等举措能配合抑制“应试教育”现象。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后生快发”的中国社会工作随之出现了本土实际与外来经验的“两层皮”现象。社会工作教育本身发展的不平衡进一步引发了教育降维,致使实践教学出现诸多“割裂”现象,迫使社会工作教育转型。鞍山师范学院社会工作专业在“通才教育”基础上,充分整合地缘发展、教育类型等资源优势,在学校场域内形成问题导向、学生中心、教师结点、感—悟—行—建的实践教学模式,社会工作特色化教育为“通才教育”和“专才教育”融合发展提供了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20.
刘先辉 《河北教育》2009,(10):18-18
从“土台子、黑屋子、泥孩子”到校舍标准化,设施现代化;从“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到实施“免费十五年教育”;从教育质量长期位于邯郸市下游到全省乃至全国先进……60年来,武安教育实现了巨大跨越,先后荣获“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市”、“全国特殊教育先进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市”、“全国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特殊贡献奖”、“河北省教育工作先进市”等荣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