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J讯J伪J伪J诀J气J沃.J飞JjJ钱J沃J气月咬,J伙.叫,J气 “第三届全国教育图书奖”评奖会暨“第六届国家图书奖”初评会8月25日至27日在京举行。共有58家出版社142种教育图书参评(每家出版社至多报送5种),结果评出一等奖J0种,二等奖33种。 人民教育出版社报送的5种教育图书全部获奖,其中《教育科学分支学科丛书》(巧卷,瞿葆奎主编、吕达副主编)和《高等教育运行机制研究》〔阂维方主编)荣获一等奖,《大学校长的教育理念与治校》(睦依凡著)、《现代教育的探索一一杜威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单中惠著)、《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顾明远著)…  相似文献   

2.
王符,东汉临泾(甘肃泾川北)人,大约生当和、安帝之后至桓、灵之际。著《潜夫论》三十六篇,唐韩愈谓为“愤世著论,潜夫是名”(《韩昌黎集》卷十二),说明《潜夫论》乃是愤世嫉俗之作。在对《潜夫论》的研究讨论中,也涉及王符的宇宙观问题,对此论者看法不一,有的说是“元气一元论”(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有的则说是“道气二元论”(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究竟如何?有必要再做一番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4.
曾繁仁以西方美学为基础。从中国传统思想出发,把美育的学理性探究与社会现实结合起来,提出了美育中介论、中和美育论和生活艺术家等重要的美育思想:美育在各育中起“中介”作用,协调主体的心理功能诸要素的关系,显示出多学科综合、交叉的特征;美育是通过和谐协调的艺术,培养和谐协调的情感,塑造和谐协调的人格,进而实现人与对象(自然与社会)的和谐协调;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生活艺术家”,使人们以审美的世界观对待自身,避免精神疾病和心理缺损,从而实现人以审美的态度对待社会、自然和人生。  相似文献   

5.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这不仅是学校美育领域内的大事,也是中国教育界的大事。审美是人类最基本的精神行为,学校帮助学生提升审美能力的教育则是审美教育,即学校美育。具体到《意见》,可从以下三个层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6.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7.
《中华家教》2015,(Z1):2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  相似文献   

8.
<正>《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近日出台,《意见》指出:"美育是审美教育,也是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不仅能提升人的审美素养,还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情感、趣味、气质、胸襟,激励人的精神,温润人的心灵。"学校美育从课程建设上来说是以艺术课程为主体,而美育又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在各个学科之中。所以,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离不开美育,都可以实施美育。  相似文献   

9.
基础篇(30部)1.《论语译注》,杨伯峻译注。2.《学记评注》,高时良编撰。3.《陶行知教育文集》,陶行知。4.《爱弥儿》,(法)卢梭著,李平沤译。5.《大教学论》,(捷克)夸美纽斯著,傅任敢译。6.《普通教育学:教育学讲授纲要》,(德)赫尔巴特著,李其龙译。7.《教育漫话》,(英)约翰·洛克著,徐诚、杨汉麟译。8.《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9.《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杜殿坤译。10.《和教师的谈话》,(苏)B·赞科夫著,杜殿坤译。11.《当代教育学》,袁振国主编。12.《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孙培青主编。13.《外国教…  相似文献   

10.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本届比赛的主题是"美与生活",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1.
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本届比赛的主题是"美与生活",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2.
为了配合《中国心理学史》的学习以及对它作进一步的研究,国家教委文科教材办公室委托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燕国材教授(主编)、河北师范大学教育系邹大炎副教授等编写的《中国心理学史资料选编》1-4卷的第一卷(先秦部分)、第二卷(汉至唐部分)和第三卷(宋至清时期)已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这套教学参考资料有如下特色:  相似文献   

13.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本届比赛的主题是"美与生活",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4.
《中华家教》2015,(4):2
各省(区、市)教育厅(教委)艺术教育委员会,各有关学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的精神,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决定举办第二十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该项比赛由《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有限公司承办。本届比赛的主题是"美与生活",旨在引导少年儿童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教育艺术》2020,(4):F0004-F0004
《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课程指引》一书已由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由全国新华书店经销作者简介王嵩涛,青年学者,首都师范大学《教育艺术》杂志社社长学术助理、副主编、教科研中心主任。从事教育艺术、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课堂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传承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出版专著《李燕杰教育思想研究》《"少教多学"的理论与实践》;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开题报告与实施方案》两卷,主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理论卷》一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语文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中期报告》三卷;在国内相关专业杂志和主流网站上发表论文多篇。  相似文献   

16.
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是美育的第一部宣言书。他从康德美学的基本原则出发,以抽象的人性论为基础,提出了具有现代性意味的美育思想。《审美教育书简》不仅是席勒最主要的美学著作,也是他的美育思想最集中、最系统的体现。他在其中对美育目的的探索、对美的本质的追问以及对美和艺术的体悟等一系列思想主张,对我们今天培育全面发展的个体和构建和谐的社会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人不同于动物,是有智能的,不是消极地取得生存,而是很关心自己的发展,希望能得到审美建造。在进入文明期后便自觉地研究美育。然而由于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各种社会条件和认识能力的限制,对它的理解仅限于审美教育、艺术教育,即通过艺术的手段对自身进行教育,从而在精神上向美的方面发展。例如荀子说:“乐也者,圣人之所乐也,而可以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风易俗,故先王著其教焉。”(《礼记·乐  相似文献   

18.
<正> 一美育,又称审美教育、美感教育。这个名词是本世纪初从西文(Asthetische Erzi-ehung德语,Aesthetic Education英语)翻译过来的。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概念,完整地出现在席勒所著的《美育书简》。一般地说,这位德国美学家和诗人的美育学著作标志着系统的美育学理论的建立。  相似文献   

19.
马卡连柯(1888——1939)是列宁、斯大林时代培养出来的共产主义教育家,他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曾对我国的教育工作发生过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仅就其美育的思想和实践方面,概括地作一些分析。马卡连柯非常重视美育。他本来计划在四卷的《双亲读物》的第二卷中详细研究美育问题,可是由于某种原因,只写好第一卷  相似文献   

20.
曾繁仁对美育的研究是其学术贡献的重要领域之一,尤其新世纪以来对于生态美育的关注,更是使其整个学术思想得到质的飞跃,不仅是其30年来基础理论研究、西方美学研究、美育研究的逻辑延伸,更是对这三领域成果研究的整合与提升。曾繁仁大力借鉴西方现代美学的有益资源,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层挖掘与转化中国古典文化的优秀资源,最终完成生态美育理论的深层建构。曾繁仁的生态美学研究不仅是其学术探索的整合与转型,更是站在时代的高度为中国当代美学的发展化育出新的美学理论生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