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月球探测将为开发和利用月球的  相似文献   

2.
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人类飞出地球、开展空间探测的首选目标。目前,月球探测已进展到人类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新阶段。人类进行月球探测和载人登月,目的在于研究和了解月球,利用月球上特有的环境,建立天文观测台和多学科实验室,进行天体观测,生物医学和有关月球物理、化学与地质变化的研究,了解地-月系统和太阳系的起源;进而利用月球作为未来航天飞行进入深空的中转站和人类进入太阳系空间的第一个定居点;为建立利用月球资源的月球工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地球只有一个天然卫星—月球。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将12名航天员送上月球,美国、俄罗斯、欧盟、日本、中国、印度的月球探测器进入月球轨道或到达月球表面,中国的"嫦娥四号"完成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玉兔二号"月球车也成功在月面行走。但是,月球太孤单了,  相似文献   

4.
发射月球探测器对月球进行考察,不外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探测器围绕月球进行考察,另一种是探测器在月面上着陆考察。由于它们的出发点地球和目的地月球都处于运动的状态中,因此,月球探测器必须选择合理的飞行路线,以便最近、最省时地飞向月球目标。据计算,飞往月球的探测器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通过登月飞行和宇宙探测器对各大行星的逼近观察,掌握各大行星和月球的最新资料,使人们对行星和月球的面貌有新的了解。月球:美国先后发射了17艘宇宙飞船探测月球,共有6次、12人登上月球,宇航员采回月岩、月土、月矿360多公斤,通过登月观察,人们发现月球的大气很稀薄,由于月球引力小,空气不断从月球  相似文献   

6.
苏联物理数学博士金甫琴柯在一篇题为《开发月球是二十一世纪的计划》的文章中,描绘了人类在二十一世纪开发月球的远景。在月球上建立实验室的计划早在六十年代就已提出来了。由于载人宇宙飞行计划的实施,重点转向了建立大型轨道站,人们对月球考察的兴趣在七十年代有些减弱了。而宇宙空间的开发,尤其是近地宇宙的开发涉及到月球轨道内的整个空间,其中包括月球本身。在不远的未来,更深入地研究月球和对月球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将是人类深入太阳系过程的重要阶段。建立永久的月球科学站,对月球进行研究不仅具有科学意义,而且具有实际意义。月球上高度的真空和很小的重力,可以在那里进行  相似文献   

7.
望远镜     
探索、开发月球又掀浪潮重返月球呼声再起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月球又在招手了,至少对愈来愈多的月球迷是如此。人类首次远航25万英里抵达月球充满尘土及火山口平原的20年后,太空机构及其他探险者、幻想家正在研究新一回合的月球探险。现在,美国太空总署正在考虑常年往返月球的计划,由太空人定期来回月球  相似文献   

8.
正"月球旅店"建成后会给月球带来什么?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吴季研究员最新给出的答案是举行"月球峰会"。这位空间科学家继2019年推出首部科幻小说《月球旅店》之后,又一部探索性科幻力作《月球峰会》于2021年3月18日在北京首发。作为《月球旅店》的续集,《月球峰会》通过描写在月球旅店举行的一次全球政治峰会及一系列扣人心弦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正>2004年初,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启动绕月探测一期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月球探测卫星是整个月球探测工程中的重中之重。就像其他国家都为自己的月球探测工程取一个名字一样,中国的月球探测工程取了一个非常浪漫的名字,叫"嫦娥工程"。实施"嫦娥工程",将为人类开发利用月球资源做准备。人类已取得的月球探测成果表明,月球上特有的矿产和能源,是对地球资源的重要补充和储备。比如,月球上大  相似文献   

10.
月尘讨厌又恐怖如果我们不能逃避,那么我们只能适应。对于月球环境,这应该是句大实话。现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都在谈论,如何把宇航员再次送上月球,以及建立月球基地,开采月球矿产,获得自然资源。因此人类是一定要适应月球环境了不过,月球有一个让人烦恼的东西,那就是月尘。在月  相似文献   

11.
正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我国的"嫦娥"四号探测器自主着陆在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内的冯·卡门撞击坑内,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在此之前,人类的20多个探测器都是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着陆。那么,月球背面与月球正面有什么不一样呢?(1)地形不同。月球正面,即面对地球的这一面比较平坦;月球背面,即背对地球的那一面坑洼不平。(2)代表地貌不同。月球正面代表地貌是风暴  相似文献   

12.
开发月球计划让人们充满希望,氧气、燃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元素,利用人类的科学技术,很容易提取氧,甚至连水都可以到月球南极的冰层寻找,若月球能够解决人类的供水问题,那么人类搬到月球居住,将指日可待了。就在人类谈论着如何移居月球时,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给人类浇了一场冷雨。通过射电望远镜,科学家们得到了最高分辨率的月球南极图像。在那月球南极附近的阴影里,有一种不寻常的雷达信号,这种信号与水或冰有关。以前的科学家曾认为,月球南极存在厚厚的冰层,可是现在,最高分辨率的月球南极雷达图像表明,在那阳光直射的区…  相似文献   

13.
美国宇航局一直把月球作为重要的对象进行研究和探测。自从“阿波罗计划”把人类首次送上月球之后,美国宇航局计划再派航天员登月,并建立可供人类居住的“月球村”。他们的想法是,以月球为前哨站,为人类登陆火星做准备。为了探测月球,人们开发了高级月球成像实验照相机(AMIE),这种设备是专门为探测月球而设计的,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人们可以看到的很多月球照片就是这种照相机拍摄的由于被拍照的对象不同,各种照相设备的特性差异也比较大。为了研究月球,这种照相机设计了很多针对月球光感特征的元件,使得拍摄出来的照片更清晰,更利于科学研…  相似文献   

14.
开发月球计划让人们充满希望,氧气、燃料都可以就地取材,月球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元素,利用人类的科学技术,很容易提取氧,甚至连水都可以到月球南极的冰层寻找,若月球能够解决人类的供水问题,那么人类搬到月球居住,将指日可待了。就在人类谈论着如何移居月球时,科学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凭着现在的科技水平,人们登上月球并非难事,然而要在月球上长期居住就很难了,其中难点之一是月球上没有氧气,因此科学家们不断寻找在月球上制造氧的方案。最初的设想科学家很早就开始了月球表土提取氧的方法研究。他们利用  相似文献   

16.
重返月球呼声再起:美国《纽约时报》最近发表的一篇文章说,月球又在招手了,至少对愈来愈多的月球迷是如此。人类首次远航25万英里抵达月球充满尘土及火山口平原20年后,太空机构及其他探险者、幻想家正在研究新一回合的月球探险。现在,美国国家航天局正在考虑常年返回月球的计划,由太空人定期来回月球与地球之间。有的计划打算在月球远端设立太空观测站。另一项建议则是派太空人试着在月球上生活,包括以土壤中的氧气呼吸,并建立前哨站。  相似文献   

17.
受世人的注目的美国无人驾驶太空船“月球勘探者”("Lunar Prospector"):在98年1月6日在卡纳维拉角基地,发射绕月轨道,开始历时一年的月球探索之旅。 科学家希望此行将会解开六、七十年代期间,由六次“太阳神”号太空船登陆月球和近十二次机械探测船勘探月球后所遗下的不解之谜,特别是那儿究竟有没有水源。 科学家博伊斯说,要是在月球极地找到冰,将促使在月球建立一个地球前哨站,诸如月球基地的计划实现。“月球勘探者”没携带摄影机,放置了三副由  相似文献   

18.
杨孝文 《百科知识》2009,(17):26-27
能在月球上开矿吗?月球能为我们提供哪些商业机会呢?月球会成为我们最新的旅游目的地吗?科学家认为,以下有关月球的七大奇思妙想是有可能变成现实的。  相似文献   

19.
月球可能是空心的 登陆月球的太空人要出发回到地球之前,会驾驶登陆小艇飞离月球表面,与返回地球的太空舱结合后,登月小艇便被抛弃到月球表面.设置在72公里外的地震仪测得月球表面的震动,这个震动持续超过15分钟.  相似文献   

20.
月球来自哪里?为什么会与地球相伴?这曾经是个古老难解的问题。古时候,地球人觉得月球很神秘,各个民族都留下了许多与月球相关的美丽神话和传说,企图解释月球在人们心中的谜团.现在,人类通过宇宙飞船飞向了太空、对太阳系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还通过登月飞船直接登上了月球,亲眼目睹了月球的容貌,并从带回地球的几百公斤月球岩石之中掌握了大量资料数据信息。不仅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了全面的了解,对月球的物质组成、化学成分和物理结构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月亮是当今人类研究得最透彻最深入仔细的天体,关于月球起源的学说不下几十种之多,象捕获说、分裂说、撞击说、宇宙飞船说最有代表性,但都存在缺陷。从月球的各种特征的形成条件和太阳系天体所处的环境等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之后,一个新的月球学说在中国诞生了:《月球原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一一月球是来自水星内侧太阳旁边曾经绕太阳运行的一个类地行星,因为掠曰彗星撞击的推力才来到地球身边的,是由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的绕日行星演变成为了地球的卫星。.这是个终极理论,他能够很轻松圆满地解释与月球有关的所有谜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