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他在“人体司令部”艰难探寻.伴随着患者在生死较量中寻找生命的蹊径。一次次技术创新.让众多深受颅脑肿瘤折磨的病人重获生机。不仅如此.他还为探索研究脑胶质瘤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不遗余力。他率先提出建立胶质瘤规范体系.让”不治”变成”可治“。他说”作为一名医生.不仅仅只是要拯救病人于水火之中.  相似文献   

2.
袁艳华 《知识窗》2013,(10):40-43
1900年,斯克里亚宾进入他创作的中期转折阶段。这一时期.他阅读了大量哲学名著,并开始接受尼采哲学、唯我意识论以及叔本华的非理性观.作品也开始倾向于神秘主义.而作于1903年的《第四钢琴奏鸣曲》正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从整体来看,《第四钢琴奏鸣曲》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是对以前早期作品的一个总结.“启下”则是在神秘主义观念形成后的一种创作上的新起点.即他的神秘主义思想开始逐步渗透到他的作品当中..本文以这些方面为基点.对这一奏鸣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金莹莹 《科学中国人》2011,(9):44-49,82
与华罗庚为邻从科学救国之路 在上世纪30年代的江南雄镇南浔.有一户人家人丁兴旺、儿女满堂。这是一个有五个女儿和五个儿子的大家庭.排行老七的男孩于1933年5月13日出生.因为他在哥哥去世不久后出生,父母尤其期待他能健康成长.于是在他名字中加了一个“虎”字,但这一加.却使“老虎”的外号伴随了他一生。他,就是中国热能工程专家林宗虎。  相似文献   

4.
杨莹 《知识窗》2013,(1):55-55
他.这是一个暧昧而多情的音节,说出来时嘴角还残留着些许靡靡之音.在你年轻时.她曾多少次脸蛋微红地轻轻呢喃着“他”。然而。当我出现时,你甘愿从舞台上退下.变为将我送上舞台的“你”.这个平凡至淹没于人海的音节.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科幻之父”郑文光.于1954年写出了中国第一篇科幻小说《从地球到火星》.并用精确的科学术语.惟妙惟肖地描述了小康和大同社会的理想。他是迄今为止惟一荣获国际科幻奖的中国科幻作家.他注重把精力放在预言美好的共产主义社会上。他说.“我的作品主要反映中国人民在实现现代化历程中的欢乐、痛苦、爱情、挫折、胜利、斗争……”晚年.他亦用科幻来抨击人性中的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6.
北京,十月。正是艳阳高照、秋风送爽的黄金季节;我国“电熔爆”技术发明者、高级工程师叶良才先生携带着他的获奖专利技术.兴致勃勃地从乌鲁木齐飞抵北京,来参加由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92年北京国际发明展览会”,我趁此机会.于会前采访了他。  相似文献   

7.
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花更多时间在田间;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关心庄稼地里棉花的长势:他不是农民.却比农民更兴奋于丰收的喜悦。他,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室主任袁有禄,也是前不久被评为2011年科学中国人杂志农业领域的年度人物——一位献身于棉花生产的“护花使者”。  相似文献   

8.
苗向东 《知识窗》2013,(15):22-22
2013年5月10日晚上.淘宝十周年庆典在阿里巴巴总部杭州举行.马云正式卸任CEO一职,由陆兆禧接任。 陆兆禧和马云一样.在高考时都遇到过“麻烦”.他没有一张通俗意义上的优秀人士的标签.因为他并非毕业于名校和热门专业.而是毕业于广州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虽然输在了起跑线上.但不能输在终点上.他告诉自己.只要努力.也能做出一番事业。  相似文献   

9.
19岁的赵成原本是南京市十二中一名普通的应届毕业生.当听说微博这个神奇的社交平台之后.在好奇心的促使下,他于2010年3月27日注册了自己的微博,起名叫“差不多先生”,打算专门记录生活中搞笑、好玩的事情。刚好放暑假后在家里没事干。赵成就专心地回复别人的评论。在他精心的“培育”下。短短4个月的时间,他的粉丝竞达到5000多人。这让他很兴奋,开始研究如何将微博“养大”。  相似文献   

10.
《知识窗》2011,(10):33-33
15年前.一出道就广受年轻人喜爱的罗志祥.却因为合约问题,事业瞬间坠入谷底。他不怨天尤人.在许多人都不再看好他的情况下,却愈挫愈勇、力争上游.不但重新站上舞台,更开拓了比以往更壮观的事业版图。罗志祥“绝不放弃”的奋斗故事.早已成为众所皆知的传奇.可很少有人知道,他的认真、勇敢、乐观、孝顺……那些被人欣赏的特质的养成.其实都是来自于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11.
赖来利出生于香港.成才于英国.连说话都是一口地道的港式腔调.但这些都不妨碍他有着一颗地地道道的“中国心”。  相似文献   

12.
段奇清 《知识窗》2013,(2):29-29
有这样一段文字:此人一开始有气无力.歪着身子.眼神不与检察官对视、检察官说了三十多分钟.他只“嗯”了一声.说明他在使用消极姿态进行对抗.当听到“李化”这个名字时.他的身体姿态出现轻微调整.眼睛看向检察官.前后不到一秒又恢复原样.身体这种瞬间的变化说明他与“李化”有关联。审讯过程中提到储蓄卡时.他出现语滞、视觉逃离等现象.并且在做相关说明时已经不能保持逻辑自治的基本水准.这说明“储蓄卡”是他的软肋……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名教师,深受学生爱戴,三尺讲台.他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多的是真情.他是一名科研工作者,屡获嘉奖,成果丰硕,著作等身,但从不居功自傲,始终谦虚谨慎;他丝毫没有官架子.笑容满面.平易近人.被学生们亲切的称为”老马”。他就是兰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副院长、精细化工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科学中国人(2013)年度人物“——马建泰。  相似文献   

14.
正如在西方一样,在中国传统观念中也存在着一种强烈的“他者”意识。这种他者意识渗透于汉语全套人称代词“他”、“你”、“我”中:如果说“他”是“缺席的他者”,“你”是“在场的他者”,他们对“我”来说都是“外在的他者”,那么“我”就只是一种“内在的他者”。  相似文献   

15.
为畲乡景宁培育吊瓜产业的“老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昌庭 《科协论坛》2006,21(7):39-40
在畲乡景宁,提起科协主席朱解荣.人们都热情地叫他“老朱”,称他是农民的知心人.推广吊瓜种植的领头人。年过50的“老朱”.自1998年6月调任县科协任主席和党组书记后就兢兢业业献身于科普工作,是一位“在家呆不住,单位闲不住,胸怀大目标,事业重如山”的好干部。8年来,畲乡山山水水,处处都留下了他的脚迹。  相似文献   

16.
路勇 《知识窗》2010,(8):14-14
“未哭过长夜的人,不足以语人生。”留下这句哲理箴言的是托马斯·卡菜尔.他是19世纪苏格兰著名的评论、讽刺作家、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在维多利亚时代颇具影响力.到了21世纪的今日.我们依旧习惯称他为“文坛怪杰”.  相似文献   

17.
弟弟的谜语     
“嗨.基思.”年幼的弟弟泰勒问我,“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我盯着课本.尽量不理他。“嗨.基思.人们把慵懒的小袋鼠称作什么?”他又问了一遍。“不知道。”我说。  相似文献   

18.
对于王西彬教授自己来说.他的这条走得并不十分顺畅的科研之路并非“苦旅”,这想法只是来自于其家人、朋友以及走在科研道路上而后迎难而退的人们。他自己在面对重重困难时只是微笑,然后执着前进。这精神一直伴随他走到今天.并昭示着未来的成功。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少“龙生龙.凤生凤”的文坛佳话.比如“三曹”(曹操与他的儿子曹丕、曹植)、“三苏”(苏洵与他的儿子苏轼、苏辙)、南唐二主(中主李璨与他的儿子后主李煜)、大小晏(晏殊与他的儿子晏几道)。但实际上.生下不肖子孙的大文人更多.东晋大诗人《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他还特地为此写过一首诗。  相似文献   

20.
尹传红 《金秋科苑》2013,(14):58-62
“我的梦想是,有一天没有人再用有线电话了,人人用手机通话。”库珀说,当他制造出第一部手机时,他是如此着迷于这个东西,甚至乐于开玩笑说手机号码重要到“你一出生就拥有一个,如果你不接电话的话.就会死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