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社会,电视新闻娱乐化是人们在空闲的时候打发时间和放松心情的一项娱乐活动,电视新闻从以前呆板的讲述方式改变成为将娱乐的一些元素加入到它的里面,经过解构重组之后转化为现在的电视新闻娱乐化.视新闻娱乐化的发展不仅对公众面对一些发生的事件的了解,同时这也会对视新闻娱乐的价值有一定的冲击性 近几年,媒体的发展比较迅速,电视新闻的娱乐化现象也就会越来越突出,甚至是一些比较严肃一点儿的新闻,很多的媒体也都是从电视新闻娱乐的角度来报道的.电视是新闻传播媒介之中的一种,电视比较普遍的用在各家各户,所以电视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在当前的形势下,我们怎么认识和如何对待电视新闻娱乐化这方面的问题,可以直接关系到电视新闻和新闻传播以后在中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目了然     
全 新 构 建 电 视 研 究的 功 能 提 高 电 视 的 核 心 竞 争 力 , 当 务 之 急 就 是 让 更 多 的电 视 理 论 转 化 为 现 实 的 生 产 力 , 这 个 转 化 的 前 提 就 是为 更 多 的 电 视 理 论 研 究 工 作 者 提 供 更 多 的 机 会 , 使 他们 能 够 充 分 利 用 电 视 传 播 这 一 影 响 最 大 的 公 共 空 间 ,将 学 术 话 语 变 成 电 视 话 语 。 一 研 究 方 法 从 定 性 研 究 向以 定 量 研 究 为 基 础 的 综 合 性 研 究 过 渡 。 定 性 研 究 具 备宏 观 的 视 角 和 易 于 操 作 等 优 势 ,但 在 电 视 决 策 科 学 化 、…  相似文献   

3.
当前,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1998年底,美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对美国16家主流媒体20年来的新闻报道进行对比研究发现,在1977年,传统的硬新闻与娱乐性新闻比例为32%比15%,而1997年则颠倒过来,这个比例为25%比40%。近年来,国外新闻业的娱乐化现象已经波及中国。如今,新闻娱乐化现象不仅在都市报中盛行,在严肃类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报道中也同样时有所见。在一些电视综艺节目中,甚至有了娱乐到“底”的基调,这就需要我们好好把握“度”的问题。新闻娱乐化是趋势所在新闻娱乐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指在内容上软新闻的激增和硬新闻的…  相似文献   

4.
李蓓 《视听界》2007,(4):64-65
舞台上华丽热闹的歌舞秀,演播室里笑骂嘲讽、脱口成秀,主持人的插科打诨,场内观众的揶揄欢呼……这些狂欢化的表征在湖南本土娱乐脱口秀节目《越策越开心》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与《超级女声》这场全民狂欢的娱乐盛宴相比,《越策越开心》像一场“跳梁小丑”式的狂欢秀,说它是“小丑式”不是要贬低其节目品味,而是想借此来形容节目中所表现出的非正式的娱乐特质和娱乐形式。  相似文献   

5.
越重视随收着视市率场。经电济视的节发目展收,视在率经高营了管,理广当告中商,如的今投的入电就视大人,经越济来效益也就芝麻开花节节高了。于是,大家就千方百计地抓收视率。抓来抓去,有些同志的头脑就有些不清楚了,只要能吸引眼球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股汹涌的世界潮流,特别是伴随着网络的出现,新闻娱乐化现象从西方到中国,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对新闻娱乐化的研究也已经成为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梳理了国内十几年来对新闻娱乐化现象的研究文献,从新闻娱乐化的内涵、表现、成因、影响以及一些应对策略或建议方面进行了归纳和综述。  相似文献   

7.
"娱乐"一词,在"新闻娱乐倾向"和"新闻娱乐化"中的地位不可等同视之,当前很多关于新闻娱乐化的争论,很大程度上和没有很好地区分开两者有关."新闻娱乐化",是媒体以追求自身利益为目的,努力迎合大众的负面心理的现象,集中表现为媒体以夸人编造事实,煽情、炒作等作为手段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新闻娱乐化"之所以广受诟病,在于娱乐化作为媒体盈利目的而存在的事实,背离了新闻严肃的真实、客观、公正的原则,损害了人众真实,止确认识外部事物变化的权利.  相似文献   

8.
郑晶  王晓雅 《新闻世界》2012,(11):186-187
随着严肃的印刷文化被轻松的电视文化所代替,娱乐似乎渗入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尼尔.波兹曼在他的《娱乐至死》中预言了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呈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类将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显然,波兹曼对大众文化的风行持绝对悲观态度,更是视大众文化的载体电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媒体仅仅是一种传播载体,人类也非毫无理性,娱乐还尚不足以至死。  相似文献   

9.
鲁婧 《传媒观察》2012,(7):16-18
目前,国内很多节目从样式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体现出了娱乐化的倾向。2011年广电总局下发"限娱令",对电视上星综合频道提出提高新闻类节目播出量,同时对部分类型节目播出实施调控,以防止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本文在阐述电视节目娱乐化的流变历程之后,通过检视中国电视节目的娱乐化表现来引发我们对电视节目娱乐化所带来的利弊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球新闻的娱乐化现象越演越烈。在国外新闻业的新闻娱乐化现象的影响下,中国的新闻业这种新闻娱乐化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但到底什么是新闻娱乐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或者是能够令人信服的定义。通俗地说,这类新闻一是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或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其表现是减少了严肃新闻的比例,将名人趣事、日常事件及带煽情性、刺激性的犯罪新闻、暴力事件、灾害事件、体育新闻、花边新闻等软性内容作为新闻的重点,竭尽全力地从严肃的政治、经济变动中挖掘其娱乐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视新闻娱乐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闻娱乐化现象在我国的出现是近两年的事儿。它的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持反对意见者忧心忡忡,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新闻娱乐化将导致传媒流于庸俗,最终使传媒的权威下降,公信力丧失,甚至危害社会风气。持肯定意见者却将新闻娱乐化当作争取受众和市场的法宝。  相似文献   

12.
“资讯使人焦虑,何不娱乐处之?”这是以新闻资讯立台的香港凤凰卫视提出的口号,它明确宣示了“新闻娱乐”的态度。随着它的快速走红,在全国上下引出无数的效仿者。翻开报纸,我们不难发现,娱乐版越来越厚,娱乐性新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严肃新闻所占的比例却越来越下降,而且其中加进了越来越多的娱乐化因素。人们惊呼:新闻娱乐化浪潮来了!  相似文献   

13.
眼下,各类媒体都不断地走娱乐化的路子,在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追求娱乐成了一种精神生活的主流,娱乐因之成为大众的重要文化取向。从中央台到省级台,娱乐节目大行其道,各类从内容到形式各具特色的娱乐节目成为媒体提高收听(视)率的主要法宝,  相似文献   

14.
张迪 《记者摇篮》2010,(3):76-77
如今,新闻娱乐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应该肯定它积极的意义,因为它既是在报道形式上的一种创新和发展,同时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凸现细节,深化新闻主题。既然娱乐是观众的普遍要求,那么大量制作、播出娱乐性节目甚至将新闻也用娱乐化手段来制作就成为一种选择。因此可以说,电视把一切都变成了娱乐,新闻也变成了娱乐。但是,在娱乐化新闻创造较高收视率的时候,过度娱乐化也会对电视新闻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前,电视新闻娱乐化虽为我国电视传媒业的发展增添了新活力,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从电视新闻娱乐化的产生、特点、原因、现状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来探究电视新闻娱乐化现象。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称我们的时代已进入“娱乐化”时代,也有的人说这是一个“泛娱乐化”时代。有文化含量高的娱乐,也有低俗的娱乐;有深刻的娱乐,也有浅薄的娱乐。不管怎么说,在当下,娱乐看起来是无孔不入,可以说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现象。敢为天下先的电视人似乎也嗅到了观众对娱乐的需求,《快乐大本营》、  相似文献   

17.
娱乐在"全息镜像"的烛照与映射之下无孔不入,于无声之中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新闻娱乐化、访谈节目娱乐化、红色经典被改编、历史被戏说等现象刺激了人们的感官系统,消解了文化的"化感"功能。本文从泛化的娱乐、异化的生产、虚饰的情感三个方面来阐述当代电视娱乐文化的存在弊病,并从绿色娱乐、审美情趣以及文化内涵三个维度来分析电视娱乐文化的突围路径,以期为电视娱乐文化的长远发展提供可供借鉴的素材。  相似文献   

18.
“娱乐至死”的担忧虽有道理,但忽略了我国的国情和媒介体制,缺乏对中国式娱乐的深层认识,忽略了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娱乐解放力和转型中新闻体制的双重性挤压所带来的娱乐偏向力,忽略了媒介作为文化的载体在解构文化的同时也在昭示着现代文化的某些品格。娱乐化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是通过媒介受众的主体参与和媒介意识的养成,来形成媒介娱乐化的主体启蒙价值的,其良性发展需多向度规范,而糅合我国群众性政治取向的大众文化思路,则可以突破对媒介娱乐化的单向批评,以更加理性的、务实的、建构性的取向来实现媒介文化的自我扬弃。  相似文献   

19.
娱乐新闻是以“影、视、歌”三坛的动态信息为报道对象,尤其关注明星的个人生活及行踪的化新闻。  相似文献   

20.
电视新闻娱乐化具有双面性,既具有积极意义,又具有消极意义。有利于新闻的灵活化,也容易脱离行业的相关制度。把握好电视新闻娱乐化的度,是电视新闻行业快速发展的关键。笔者针对电视新闻娱乐化的负面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关于电视新闻娱乐化发展的策略。希望电视新闻工作者关注新闻娱乐化的度,利用有效的方法来促进电视新闻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