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少学生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我们只有教给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学生的情绪就不会有问题,心理就会健康。中小学的多门课程都可以做好这一工作,语文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课时最多,语文教师当然首要任务是要通过引导语文学科的学习,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和情感,但它同时还可渗透德育,渗透心理教育,使学生保持心理健康,从而,保证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能为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此,我仅就听《狱中联欢》这一课为例,谈几位教师是如何利用课文渗透学生心理调适的方法,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名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之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好书的同时,要育好人。也就是说,既要教授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又要引导学生能够健康成长。此话说来容易,实际做起来并非易事。在我们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是:往往只注重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忽视了育人。  相似文献   

4.
学科教育,即智育,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主要渠道之一。学科教学过程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也可以使学生产生心理压力,以至造成心理障碍。因此,我们必须设法提高学科教学过程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正面效应,同时减少和消除负面效应。就此而言,所有任课教师都应该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  相似文献   

5.
华岚 《天津教育》2006,(9):28-29
如果说语文课是一杯水,情感就如同蜂蜜,它可以使原本寡淡无味的白水变得甘甜芬芳。长久以来,语文被当成一门工具性学科,语文教师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传授知识和训练学生应试技能上。对许多学生而言,语文成了一门无法激发兴趣的可有可无的学科。问题的症结在哪儿呢?我想主要在于我们的语文课堂只剩下一堆系统的僵死的知识,缺少了灵动的情感,于是语文课堂没有了真正的灵魂。我一直觉得,语文课的价值在于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让学生从文学作品所提供的间接的世界中获得对生活的热情和信心,让学生真正懂得高扬自己的灵魂,学会诗意地生活。  相似文献   

6.
心理教育是借助一定的载体,调适人的心理的活动过程。心理健康教育所采用的励志故事、格言以及说服言论等,皆是上好的语文教材。而大多数语文课文在引导学生赏析美文佳句的同时也往往给学生以心灵的启迪,语文教学与心理教育具有内容的相通性,而其由教师引导、具有共同心理特征的同学共同学习探讨的方式则是心理教育不具备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石爽 《成才之路》2009,(33):65-65
心理教育既是对“人”的全面培育,又是“熏陶”的教育,更是关注学生“灵魂”的教育。健康的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将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利用好教材灵活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是我们每一个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的本质就是在教师引导下,帮助学生感受生命、认知生命、关爱生命并尊重生命.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成才教育与应试教育为主,从而导致生命教育缺失.新课改强调充分发掘语文学科中的人文优势,将生命价值与生命意义作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命观.本文在探究过程中提升生命教育高度,让学生在感悟中善待生命,放飞生命.一、发掘教材,渗透生命教育教育的最终表现就是传递生命信息.因此,语文教育首先要发挥其人文优势,用人文主题构建生命意义.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十分丰富,其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托尔斯泰曾经说:"真诚的文章是从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寓情于文,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教学中,要巧妙地注入情感因素,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不断提高写作水平。一、动之以情,于作文指导中激发情感在作文教学中,许多老师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每次作文,学生往往是谈文色变,一看到题目就觉得无话可说,无  相似文献   

10.
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心理教育可以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主要是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来帮助人们消除不良心理,提高心理的适应能力。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化、都市化、信息化程度的日益提高,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社会竞争不断加剧,人们的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尤为突出。据中国卫生部公布的资料,我国各种心理和精神疾病患者已高达1600万,占总人口的1.23%;而青少年中有各种学习、情绪和行为障碍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也已达到3000万。震惊全国的马加爵事件引起全国上下对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生活的扩展和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心理健康的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许多学者进行了大量的随机抽样调查,其结果表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非常有必要对初中生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展开,如学科渗透、心理咨询、团队工作等。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  相似文献   

12.
<正>一、调整教师自身环境,认识学生学习心理。 按照现代教育心理、社会心理的理论,教育要想塑造出面对未来的心理健全的新型人才,一个重要的观念就是应形成民主的教学思想和平等的教学气氛。语文教师只有具备了这种认识,才能在语文学习心理环境中扮演好特殊的角色。语文教师不仅传授基本的字词句知识和如何作文章的技巧,  相似文献   

13.
李勇 《湖北教育》2006,(4):60-60
传统的语教学往往注重知识的“真”和渗透思想感情的“善”,而对于如何满足学生“美”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审美情感做得还不够。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发现美、感知美、理解美、发展美和创造美。只有在宽松和谐、充满美的教育环境中,才能更好地体现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厌学"是指学生对于学习感到厌倦的心理现象。表现为:学习兴趣低落,学习行为懒散,学习纪律松弛,学习不刻苦,厌学等。这是对教师来说最头疼的也是最难以解决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类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教师,尤其是随着语文考察内容的不断变化,形式的灵活多样,学生的语文成绩每况愈下,好多语文教师苦不堪言,尽管进行着各种艰难的教育尝试,但教育教学效果甚微。笔者在二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认为在语文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厌学教育应遵循以下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等等。在学校中,以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的是教师运用语言交流或活动等方法和手段,以学生心理为出发点,对学生心理素质各方面问题进行积极教育与辅导,进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和健康心理发展。  相似文献   

16.
温秋娣 《中国德育》2005,(12):59-60
随着社会的变化,学生的心理教育电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语文教学必须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以渗透、熏陶等方式.有机、有序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作为一名语文兼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更应该千方百计地在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的心理,让心理健康教育与语文教学"联姻",使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语文,是反映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的一种工具。因此,它的教学,不能只重“知”的传授、“情意”的培养,更应重“行”的引导。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或者说尽量使语文文本反映的生活走近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言中学会运用这一工具。那么,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去正确引导学生呢?根据我个人的经验,觉得可将文本反映的生活场景、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或是哲理感悟还原出来,展开种种活动,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这样,不仅能使我们的语文教学自然“动”起来,而且还能让学生在兴趣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而教学贴近学生生活,尤其是贴近学生现有学习实际水平和能力,是落实这一核心理念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学生不健康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应该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本人存长期的语文教学过程中,结合语文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存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通过以下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和心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