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读:整体感知,知晓"窃读"之意。一读《窃读记》,我发现课文题目很特别,引人深思:"窃读"是什么意思?作者为什么要窃读呢?带着这些问题,我很快深入文本,跟着作者一起走进书店,快乐着作者的"快乐",惧怕着作者的"惧怕"。原来,"窃读"是作者童年读书的一种特殊方式:她常常光顾书店而从不购买书籍,趁老板不注意美美地享受读书之乐。二读:沉入词句,感受"窃  相似文献   

2.
《窃读记》是著名作家林海音的作品。小时候,她酷爱读书,却无力购买,只能在书店偷偷地看,是为"窃读"。窃读时,很快乐,也很惧怕,怕被书店老板当作不受欢迎的人赶走。但是,她无法割舍对书籍的迷恋,还是一次次冒着风险走进书店。林海音用别致的笔调讲述童年读书的故事。读着读着,我们的心情也会随着作者的笔墨上下起落。句子的语意曲折,段落的尺水兴波,更有行文的跌宕起伏,让这篇文章的叙述别具魅力。  相似文献   

3.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同学们,你们感受过这样的滋味吗?”学生唧唧喳喳地议论着,眼里是一种新鲜的、不可思议的神情,但是很遗憾,没有谁答出我所期待的响亮的“有”。  相似文献   

4.
<正>学习了《窃读记》这篇课文,林海音谈起自己小时候的往事。作者是一个爱读书的人,可是家里很穷,于是每天放学后就去书店偷偷地看书。讲述了窃读时复杂的滋味——很快乐,也很惧怕。读后,我情不自禁地想起曾经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一件尘封往事。那是去年的一天,我放学一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把妈妈昨天给我买的《窗边的小豆豆》捧在手里津津有味地看。妈妈见了,对我说:"是不是想让屁股开花啊?我随时  相似文献   

5.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每当我走进灯火通明的一家家书店,总能被一幅幅温馨的画面所打动:在静悄悄的书店里,三五成群的孩子或偎依在大人身边,或斜靠在书柜旁,或蹲或坐在洁净的地面上、台阶上,手中捧着  相似文献   

6.
《窃读记》一文以“窃读”为线索,作者从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生动细腻地描写了作者没有钱购买书,躲进书店里如饥似渴地窃读的情形。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六描写”来阅读学习课文。  相似文献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1课设计理念把学生放在一个放大的学习情境中,以“窃读”为线索,随着文中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品读描写她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让学生和文本作者对话,获得和作者大体相同的阅读感受;让学生和文本对话,学习文本语言及基本的表达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对话,获得新感受新体验。教学过程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1.释题知“窃读”。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  相似文献   

8.
“窃读”大概是我们这些“贫困者”的专利吧。和林海音一样,我也常常到书店里“窃读”。暑假的一天,我又走进了一家书店。哇,好凉爽啊!空调开着,室内的温度非常舒适。想着即将得到的精神食粮,  相似文献   

9.
【教材简介】 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相似文献   

10.
一、整体领会窃读感受 师:这篇课文,作者为什么要用“窃读记”作题目?课文中的哪些短句可以说明作者是在窃读?请大家用笔旁注。(生动笔旁注,师巡视指导。)  相似文献   

11.
“最是书香能致远”,要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享受到“我读书我快乐”的滋味,就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如何在班级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呢?我是这样做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数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第九册第1课 设计理念 把学生放在一个放大的学习情境中,以“窃读”为线索,随着文中怯怯地藏身于大人中间,匆忙而贪婪地阅读着的小女孩,品读描写她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词句,体会到读书时腿酸腰麻,饥肠辘辘的劳苦,经历担忧,恐慌和惧怕的痛苦,体验惊喜,快乐与满足的幸福。[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一、说教材《窃读记》是小学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课文。《窃读记》以"窃读"为线索,主要讲了"我"酷爱读书,以"我"放学后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达了"我"热爱读书。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有较好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初步把握主要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根据五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培养他们独立  相似文献   

14.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读着林海音的小说,泪水常常不自觉地涌出来,它们是这样温暖,忽然之间,我们狭小的胸膛感觉到苍穹般的宽广,  相似文献   

15.
<正>《窃读记》是台湾"祖母级"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被收在沪教版六年级上"读书有味"单元中。课文讲述的是一个酷爱读书的小女孩因家贫买不起书而躲在书店内偷偷读书的经历。这是作者自己小时候的一段经历,在文中作者用细腻生动的描写表现儿时对读书的渴求,对知识的热爱。在窃读中作者品尝了人情的冷暖,感受到了被人关心爱护的温暖,使小时候因受屈辱而产生的对人间的仇恨荡然无存。特级教师余映潮认为,在初中学段的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依据语文教学关于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统一的根本要求,依据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理念,本课教学在感知、熟悉、理解文本、与文本互动时,紧扣单元主题导人,以学生关于读书的自由言谈创设学习情境;紧紧抓住由“我”的动作行为构成的外显的窃读形象和由“我”的心理状态、心理活动过程构成的内隐的窃读情感,抓住语言现象,由学生反复开展课文的朗读、提问、讨论、交流、赏析等课堂学习活动,重点研读关键的词句,体会“我”“窃渎”的行为与感受,由理解“我”窃读的行为深入到与“我”窃读情感的共鸣,感悟读书乐趣,激发阅渎乐趣,促进养成读书的习惯。同时,通过朗读与语言赏读,加强语感,关注积累,感悟词语的精妙与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的古人也曾说过:“一日无书,百事荒芜!”可见书籍对人们是多么重要啊!我以前并不喜欢读书,但这学期学了《窃读记》这篇文章后,我改变了对读书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活动,按传统的说法,就是读、写、听、说。读为先,读是接受知识、开启心智的重要手段。语文课上阅读课文占了课堂活动总量的很大比例,无怪乎人们把无论什么学习都一概称之为“读书”了。“读书”要快乐,首先语文课上的“阅读”就必须是快乐的。然而,纵观当前语文教学的现状,问一问学生:阅读学习课文,你快乐吗?也许相当一部分学生会摇头给出否定的回答。  相似文献   

19.
《窃读记》是台湾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记述作者童年因贫困买不起书而只能在书店"窃读"的经历。本文谈了教读《窃读记》的三个切入点。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读?我曾百思不得其解。灵感告诉我:你应该去请教高人。于是,我展开灵感给予我的双翼,穿越时空,来到智慧的殿堂。“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咦,那不是唐朝诗人李白吗?这“诗仙”一定会告诉我的。“太白先生,打扰一下,你能告诉我什么是读吗?”“读?”“诗仙”的双眉皱了一下,接着睁大凤眼告诉我,“读,乃读书也。子不闻杜工部‘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乎?”我连忙道谢,继续前行,发现了欧阳修先生,向他问了相同的问题。永叔先生沉思了一下,说:“读,盖为熟罢!汝可知《卖油翁》之典?老翁所以胜出,惟手熟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