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因为我不能停下来等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代表作。然而,笔者在对这首诗进行深入阅读后却发现这首诗有着永恒、爱、死亡相互交织的多重主题。本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反讽来揭示这首诗深刻而丰富的主题。  相似文献   

2.
鱼玄机是晚唐著名的女诗人,虽有才华,却命运悲惨。她对婚姻充满渴望与幻想,最终却走进了道观。她在短暂的生命中留下了五十首诗,其中有一部分是创作于她为爱出游江陵期间,包括爱情诗、友情诗、游记诗三类。这部分诗篇虽然数量不多,却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佛教是在两汉之际传入我国,到了南北朝时期得以弘扬,至唐代到达鼎盛时期。这种佛教文化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唐代文人的创作。其中,具有典型性的代表文人王维就有"诗佛"之称。《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这首诗又是王维佛教诗中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首诗清楚地阐释了王维思想中的"空无观"和"清净自性"的佛性观。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王维认为万有皆空,人的感受也是虚假的存在,一切实相都没有实体,只有通过清净自性的方法才能克服人生的苦痛烦恼,才能真正地解脱。  相似文献   

4.
孙晓山 《阅读》2013,(3):21-23
在写作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用哪个字好,进行推敲、锤炼,我们称之为"炼字"。一个字用得好,能扮靓一个句子。相传,元代蒙古族诗人萨都剌写了一联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吟哦再三,颇为自得。有位老人看见这联诗后,却连连摇头,不以为然。萨都剌知道老人定有高见,便虚心向他讨教。老人说:"这一联诗,  相似文献   

5.
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要求,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在对待教学和学生上倾注一个"爱"字;在传授知识上把握一个"准"字;在传授方法上突出一个"活"字;在教学改革上贯彻一个"新"字;在教学管理上狠抓一个"严"字;在教学创新上体现一个"好"字。只有把这六者紧密结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6.
诗魂论     
诗,当有灵魂。 事实是,尽管写诗人比读诗人还要多,而我们却被那些没有灵魂的诗所围困。 我便常常想到康德的批评: “某些艺术作品,虽然从鉴赏力的角度来看,是无可指责的,然而却没有灵魂。一首诗,可以写得十分漂亮而又优雅,但却没有灵魂。一篇叙事作品,可以写得精确而又井然有序,  相似文献   

7.
夏感     
梁衡 《阅读》2014,(7):15-17
"我多想再玩一会儿啊,可是,却偏偏要我上床",你们看,诗中的这个孩子多委屈呀。这首小诗被收录于斯蒂文森的儿童诗集《一个孩子的诗园》中。亲爱的同学们,在这本诗集中,你们可以读到一个孩子的全部向往。在孩子的幻想中,一切都能够化平常为神奇。  相似文献   

8.
无心因逐白云归,静锁岩前白板扉.客有渊明方置酒,徒无弘忍不传衣.风号石室松声急,月到纱窗竹影肥.饥饭困眠无一事,满山空翠淡忘机. 云南永昌诗人汤琮写下的这首诗,名为《法明寺》.汤琮歌咏永昌风物的诗歌很多,留存下来的却很少,其中有两首最有名,一首名为《鹦鹉》,一首就是《法明寺》.汤琮是个无心入仕的人,心情平淡,觉得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要去做,只想每天逐着白云,依着本性,做个闲云野鹤的归隐之人.法明寺是永昌太保山麓的一座古刹,永昌的文人都爱这个清静之地.他每次到法明寺去,总会静静地锁上自己隐居的小屋.屋子很朴素,门窗都是没有上过油漆的木板,上面的木纹静静地诉说着光阴.  相似文献   

9.
荷花     
丁涵 《阅读》2023,(Z8):22-23
<正>晚上,青蛙们还在唱歌,扯着嗓子,一点儿也不嫌累。荷叶很心疼他们,悄悄地,做了一个个粉红的话筒,送给青蛙们。这是一首“孩子气”的诗,其观察和表达真正体现了儿童视角。整首诗并未出现“荷花”两个字,而是以“粉红的话筒”为意象讲了一个夏日池塘中发生在荷叶与青蛙之间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这是诗人栾纪曾的第7本诗集。诗人告诉我,他本是学理工的,又喜欢天文,对飞蝶、外星人也很有兴趣,却走上了诗人之路。这实在是一个谜。也许诗心就是这样,不论休学什么专业,走过什么样的生活道路,爱诗的人便总难以抗拒诗的牵引,条条大路通向诗,荒山野岭与繁华闹市都不例外。  相似文献   

11.
陆游以"六十年间万首诗"名世,在他的众多诗歌中,"痴"字出现频率极高。陆游常自称"痴","痴"字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陆游或寓自嘲自解于"痴",或寓高洁品格、执着精神于"痴",或寓今是昨非之叹于"痴",或寓闲适自在于"痴"。对陆游诗歌中"痴"字的具体分析,利于更为全面、深入地认识陆游。  相似文献   

12.
冰心小诗《繁星》《春水》把对创作的刹那感兴升华为一种诗化的诗论。"写不出来的是绝对的美",只有融入自然,在自然中"钓诗",用"真"驾驭语言文字,自然而然地表达情感,才可能接近美。冰心认为,每一个创作主体应该用爱与同情"安慰雨声里痛苦的征人",建构广博的人类情怀。虽然冰心诗化的诗论可能没有纯理论的深刻,但它独有的女性情愫,使读者体味细腻和亲近,在感性中获得诗的真谛。  相似文献   

13.
我国古代伟大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迁在他50多万字的巨著《史记》中,叙写了我国古代3千多年中纷繁复杂的社会风貌,以饱蘸激情之笔塑造了100多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以强烈抒情的语言歌颂着他所爱,诅咒着他所恨。我们可以说,《史记》是一首爱的颂歌,恨的诅曲,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是凝聚作者血泪的悲愤诗。  相似文献   

14.
李世民的诗存世不少,其中带“菊”字的也有十几首。在这十几首诗中,有纯粹的游山玩水的享乐之作,但更多的诗作表现出的是从内心散发出的那种真实的悲伤之感。一个生于富贵之家、从小丰衣足食、无忧无虑地长大的贵族,一个武功卓越、同父兄一起共创江山的功臣,一个后宫佳丽无数、儿孙满堂的男子,一个政绩杰出、后世称颂的伟大帝王,他的悲是从何而来呢?究竟诗中暗藏的悲哀与发生在唐太宗身上的一系列家庭、亲情的悲剧惨案之间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关系,笔者在这里将探讨这种悲伤的来源。  相似文献   

15.
春日田家     
宋琬  王晓明 《阅读》2007,(3):F0004-F0004
这首诗用简洁自然的笔墨,描写了一个极为普通的乡村春分时节的景象,刻画了田家辛苦忙碌,却不失恬静、自由自在的生活。在怡然自乐、诗意盎然的田家景象描写中,流露出诗人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全宋词补辑》等书根据《诗渊》所载,将《卜算子·四大因缘做》等三首词归入刘克庄名下,但这三首词并见于《全金元词》中,题为谭处端所作。《全金元词》所据之本为谭处端《水云集》,《水云集》成书时间早于《诗渊》,故《卜算子》三首当为谭处端所作。《诗渊》词选部分虽然大量收录谭处端的词作,却又隐去其名,且因《诗渊》独特的编次体例与原则,致使古籍整理者误以为《卜算子》三首为刘克庄所作。以《卜算子》三首为切入点,厘清《水云集》的版本源流情况,探索《诗渊》词选部分的编次问题,揭示其编次的体例与原则,或可有助于学界更好地利用《诗渊》这部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17.
丁启阵先生在<杜甫、严武"睚眦"考辨>一文中引用了大量杜诗来证明杜甫、严武之间发生过"睚眦",然而对于所引杜诗如<哭严仆射归榇>等分析多不够客观,尚需重新解读;且最能说明杜甫、严武之间关系深厚的<八哀诗·赠左仆射郑国公严公武>和<诸将五首>其五,丁文却都没有全篇引用并加以解析,难免有隐匿反证之嫌.  相似文献   

18.
利用著名语法学家雅各布森的"对等原则"理论分析А.К.Толстой的诗歌《我的心中充满爱》,便会对这首诗有新的审美感受,使读者能够透过纷繁复杂的语法变化,感受到诗歌中静谧、唯美的画面和作者内心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19.
1841年,道光帝下诏,以"禁烟不善"将林则徐"遣戍伊犁".林则徐在遭贬之后、赴戍之前,与家人道别,为安慰家人,作诗一首,即《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而"生死以"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山中雪后     
郑板桥清 《阅读》2014,(1):F0004-F0004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冬日山居雪景图。清晨,诗人推开门,外面天寒地冻、银装素裹,刚刚升起的太阳也显得没有活力。院子里,屋檐下长长的冰溜子没有融化的迹象,墙角的梅花也好像被冻住了,迟迟没有开放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