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知道《午间半小时》的人很多,熟悉杜嗣琨的人很少。《午间半小时》节目自1987年元旦开播以来,一直很红火,被听众称为“午餐桌上的朋友”。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一个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也推出了一批优秀节目主持人,如傅成励、方舟、虹云、原杰等。和这些名...  相似文献   

2.
发挥广播优势贴近群众生活杜嗣琨《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它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节目。8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坚持自己制定的节目方针:接近群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谈论人们生活中普遍关心...  相似文献   

3.
1997年1月1日,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开播10周年的日子。《午间半小时》是一个接近听众、接近生活、接近实际,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为一体的综合性节目。这个节目紧紧把握时代的脉博,讴歌改革,提倡创新,追求进取,揭露、打击社会生活中阻碍改革发展的错误思想和不正之风。十年来,《午间半小时》受到社会各界普遍欢迎。人们称呼《午间半小时》是“午餐桌上的好朋友”、“现实生活的百科全书”。并成为全国叫响的名牌栏目。《午间半小时》十年来收听率不减,这与节目制作人员坚持改革、创新、进取精神是分不…  相似文献   

4.
《午间半小时》和《新闻纵横》节目,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性专题节目,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深受听众的欢迎和喜爱。这两个节目都是中央台在广播改革中推出灯重点,是台领导重视、全台同志关心的名牌节目。 《午间半小时》节目是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到现在已经开办8年多。据有关权威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4.9亿听众,8年中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听众评价这一节目内容丰富、话题新颖、贴近生活,弘扬了主旋律,反映了群众呼声。《午间半小时》节目从1987年起,24次获全国好新闻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获国际奖。主持人分获全国主持人节目“开拓杯”特别  相似文献   

5.
1988年7月22日.新华社播发了这样一条消息每当午间12点。在祖国各地有许多人打开了收音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现在是《午间半小时》节目……”海南岛通什市农场,农工们端着饭碗,聚精会神地守在各自收音机前; 北京市一幢住宅楼里,爸爸对女儿说:“今天有急事外出,替我把午间节目录下来”; 中南海西华厅,邓颖超同志在听……1988年3月3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公布的抽  相似文献   

6.
1987年1月1日开办的《午间半小时》节目,是采用主持人方式播出的一个融新闻性、知识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广播节目。到现在,这个节目已经成为在社会各界具有广泛影响的名牌广播节目。九年多时间,《午间半小时》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据有关调查机构在全国抽样统计,《午间半小时》节目拥有固定听众4.9亿。  相似文献   

7.
一近年来,我国各地电台主持人形式的节目,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发展起来,并发生较大的变化。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今年元旦同时开办了四个主持人节目,它们是:《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对农村广播》、《青年之友》。这些节目在全国广播界和广大听众中引起了较大反响。《今晚八点半》开播四周,听众来信就突破两万封,这种情况是前所少有的。如今,全国各地电台纷  相似文献   

8.
张敏 《记者摇篮》2009,(11):83-83
直播板块节目作为一种受听众欢迎的广播形态,已经存在十多年的时间了。从1986年底南方城市兴起了广播节目改革热潮,珠江经济电台推出了大板块主持人直播节目,到1987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节目改革中推出《午间半小时》、《今晚八点半》等综合性主持人节目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焕发广电生机的有效载体。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集采编播于一身的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份,随着承德人民广播电台的改版,我被安排到“热点话题”节目组,从事编、采工作。一年中,我除了完成本工作以外,还在省以上新闻单位发稿21篇,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发稿4篇、《新闻纵横》节目发稿1篇,《法制园地》节目发稿1篇;另外,《工人日报》发稿1篇。这些稿件的发表,在社会上产生一定影响。一些同行问我:“你  相似文献   

10.
人有个性,干什么活儿的人总要适应本工作的特性,当节目主持人也得研究自己作为主持人的特性。主持人节目离不开节目主持人,没有专人主持,不能叫主持人节目;主持人水平高低,直接影响节目的质量。可是身为节目主持人更应该意识到主持人离不开自己的节目,主持人应自觉地与自己主持的节目共荣辱。既然节目质量的高低决定主持人的声誉,那么,主持人研究自我特性,就要从节目的要求出发。我当《午间半小时》节目的主持人好几年了。每天都忙三选四地过日子,一次次节目倒是主持下来了,确实也尝出点《午间半小时》节目主持的酸甜苦辣。这里想理一理思绪,看看今后怎么把《午间半小时》的主持人当得更好些。  相似文献   

11.
如今,要让人们打开收音机已经不那么容易了,报刊种类繁多,电视更以其传播形式的直接、迅速争取了大批观众。更重要的是,过去那种高腔大嗓、宣传味说教味很浓的广播对老百姓已彻底失去了吸引力。那么,广播的出路在哪里呢?《午间半小时》节目就是我们较成功的探索之一。《午间半小时》节目创办于1986年底。当时七八个年轻人和三两个老编辑坐在一起,议出了这个节目的主导思想——既注重新闻性,又注重知识性、趣味性;既宣传党的政策,又及时全面地反映群众的呼声。首先我们请来虹云、陈希和傅成励当节目主持人。他们以听众的知心朋友出现,谈身边事,说家常理,寓情于中。人有人情味,节目也就有了人情味。  相似文献   

12.
新闻杂志型节目也称新闻板块节目。这两个名称反映了对这类节目的不同注视点,前者侧重于内容的多样性,后者则主要着眼于节目的结构形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于1968年9月4日开播的《60分钟》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负盛名的新闻杂志型节目之一。经过近十年的实践探索,我国也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井不断完善成熟的新闻杂志型节目,其中中央电视台于1993年5月1日开播的《东方时空》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于1987年1月1日开播的《午间半小时》便是其中的代表。新闻杂志型节目具有建立在内容与形式统一基础上的某些共同属性…  相似文献   

13.
情深谱新曲     
去年年初,李福忠来到空军某通信总站任政委。他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中发现,有的单位对新闻宣传工作不够重视。于是,他采取一系列措施,组织部队官兵看新闻、学新闻、写新闻。不到一年的时间,该部就在中央级报刊电台发表新闻稿件20余篇,全面地推动了部队的各项建设。恢复“三个半小时”老传统,是李福忠上任之后抓的一件大事。早上,机关和各连队组织官兵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半小时;下午,组织官兵阅读《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空军报》等报刊半小时;晚上,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半小时。他说…  相似文献   

14.
《午间半小时》(简称《午间半》)从1987年1月1日开播至今已有8年多的历史.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1993年所作的全国听众调查,它的固定听众高达4.9亿人!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也是一个令《午间半》的成员骄傲的数字.8年中,《午间半》共收到听众来信140多万件,24次获得全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奖,6次国际奖.其主持人先后获得全国“开拓杯”特别金奖和全国首届古佳广播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相似文献   

15.
今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两会”报道工作,认真贯彻了“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奋发进取、讲求实效”的方针,把握住民主、求实、团结、稳定、鼓劲的基调,坚持了正确的舆论导向,保持了基调平稳、气氛热烈、重点突出的报道风格,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上都有新的突破。 在节目安排上,中央电台多层次、多侧面、全方位的报道分四个层次:一是《全国联播》和《新闻和报纸摘要》;二是《两会专题》;三是《新闻纵横》;四是整点新闻和《午间半小时》、《439播音室》、《对台湾广播》、《华夏之声》及对少数民族广播等综合性对象性节目。所有节目共发稿1198件。  相似文献   

16.
1990年3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以下简称《午间》)节目组与中国社会调查所舆论调查部合作推出了一个新的系列栏目——《调查与回声》。栏目每星期二播出,每次分几道问答题提出一个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征求听众的意见。答卷回收后,用计算机统计,于两周后的同一栏目中  相似文献   

17.
元月中旬,从北京传来了喜讯,全国记协表彰的59个先进新闻集体中,乌鲁木齐人民广播电台新闻部是全国省会城市台里唯一榜上有名的。他们是如何摘取这一桂冠的呢? 新闻部主任刘卫东告诉我。这个部现共有21人,平均年龄35岁,85%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全国省市台中属中等水平。他们办的节目中,《新闻追踪》很受听众欢迎。198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在乌鲁木齐地区进行了一次新闻媒介受众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乌鲁木齐新闻》节目的收听率只略低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午间新闻》等其他几个节目也拥有大量的听众。副主任王东  相似文献   

1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午间半小时》节目2月25日播出了一条关于我国电力发展情况的报道。这是一条概况式的报道,可以说题材比较重大。由于中央台在播出时采取了“淡入淡出”的形式,缩短了这条信息与听众的距离,可听性很强。就内容来说,这篇报道比较“硬”,其中涉及很多数字和专业术语,加上题材较重大,如果不精心地做一番处理,很容易使报道“板着面孔”只谈大道理,报一些听众并不一定关心的数字,给人以枯燥、平淡的感觉,让人漠然置之。但《午间半小  相似文献   

19.
《午间半小时》主持人傅成励在一篇文章中写道:“主持人只能在节目方针规定的主持人形象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去丰富和完善,不能为之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20.
王德成  张涛 《中国广播》2013,(8):F0002-F0002,I0001
《中国广播》杂志7月29日至8月8日举行创刊20周年庆典。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广电报刊协会等部门领导出席29日的庆典并表祝贺,盛赞《中国广播》20年来在广播理论方面的不断探索,带动了广播学术研究的发展,成为国内广播业务研究的第一刊、中国广播界的理论旗帜和学术园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总会计师李兰田、总工程师钱岳林,副总编辑杨文延、杜嗣琨、刘晓龙、史敏等台领导以及各中心和职能部门负责人出席开幕仪式。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副总编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