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从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产业关系以及两种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类型、模式、路径、发展障碍及策略等方面,对国内已有的研究进行分析总结,认为在今后应加强融合模式、路径、趋势的研究并拓展对旅游产业的认识,关注技术革新在融合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前,商洛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资源优势突出,但文化产品和旅游产品仍处于低水平重复开发状态,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速度较缓。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理论探讨商洛市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的联动作用,一方面促进文化产业链向旅游方面延伸,另一方面促进旅游产业获得更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附加值。从而提高商洛市的旅游吸引力、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商洛市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我国经济结构和消费需求必然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产业之间的融合运作也势在必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之间的融合具有很多天然的优势和共同的现实需求,两大产业之间应积极加强产业联动,共同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运作与发展。因此,有必要在分析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运作基础条件的同时,就两大产业融合运作模式的发展途径进行重点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的融合对于促进洛阳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洛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存在着融合面不多、融合程度不深、管理体制不尽合理、缺乏创意等问题。因此,应采取增加融合面、加深融合程度、加强政府主导作用、用创意连接旅游与文化等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以达到实现洛阳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促进洛阳经济繁荣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存在许多关联性和共通性,二者的融合成为了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国家战略视野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了具体部署。郴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对推动郴州经济发展,全面提升郴州综合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郴州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有其优势条件,但也存在发展瓶颈,需要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优化产业结构、进一步完善经营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6.
7.
《河西学院学报》2022,(1):97-103
文章运用Citespace可视化软件,对从CNKI数据库中提取的2000~2020年时间段内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期刊论文进行计量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1)发文量随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和国家政策演进呈现整体上升趋势;(2)吉首大学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的主导型研究院校。各研究机构合作强度小,合作关系不紧密,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成熟的机构合作群,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与当地文化旅游资源丰富性存在相关性;(3)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分为三个阶段:2009年之前的萌芽探索阶段、2010~2016年的快速发展阶段、2018年之后的全面深化阶段,研究主题紧随国家相关政策更新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和文化相互促进,相互依存。河南的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需要逐步推进,分阶段进行。应充分发挥河南政府的扶持作用,寻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新的结合点,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要发挥科技在文化旅游融合中的作用,培育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推动河南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高度融合,扩大河南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带动中原经济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旅游产业是包含旅游资源和旅游设施的综合产业,满足旅游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其核心目的,旅游的实质简单地说就是文化的体验与感悟。随着旅游需求新特征的出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便成为当下发展的大趋势,二者所具有的耦合性与关联性成为两产业融合的内在基础。本文以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为例,探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运作模式与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视角,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式进行研究,概括了产业融合的模式有三种,即延伸型、重组型和渗透型,并进行了系统的理论分析。结合凤阳县自身的文化与旅游的资源特点,阐述了凤阳县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基础与可行的模式,为推动凤阳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而推动凤阳县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凤的崇拜习俗源远流长,并形成了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凤崇拜文化。凤崇拜文化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作为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对这一文化的研究也一直为学界重视。凤是我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是集合了众多动物特征于一体的想象中的形象,凤崇拜起源于鸟崇拜,是对鸟崇拜的继承和丰富。凤的形象和名称以及凤崇拜的文化内涵不是一朝一夕就定型了的,而是经过了相当漫长的演变过程。对于崇凤文化的性质及作用的正确把握对于正确认识崇凤文化以及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界目前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有所关注,但研究上却存在很多不足,如在问题领域、研究思路、作家作品范围上都很狭窄,理论资源、研究方法也很贫乏。导致这种状况有社会思潮、研究兴趣、问题难度和认识偏差等四个方面的原因。本人认为,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时代难题,我们不应忽视对“中国当代文学与道家文化”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体育与旅游是当今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体育与旅游,可以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传播和理解。本研究从民俗学、旅游学的视角,通过文献资料、逻辑、社会学等方法,论述现阶段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进程中应与旅游业相结合,实现两者联动和互动的文化发展策略。以有利于双方在资源共享下和谐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旅游开发应突出其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4.
娄底市旅游业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及旅游经济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娄底市旅游业实现后发赶超、跨越式发展的优势和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发挥优势、化解劣势、借助信息化手段等三个方面的对策,以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科学合理的,重点包括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结构、投资结构在内的旅游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15.
内江是一个文化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大千文化产业是内江经济新的增长点,是促进内江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途径。以文化产业为视角,在挖掘大千文化资源基础上,提出内江大千文化产业资源整合模式,并对其进行探究和分析,旨在依托大千资源优势和合理的产业发展模式,形成内江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格局,最终走出一条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强市"道路,实现"大千故里,文化内江"的战略设想。  相似文献   

16.
旅游者类型划分因选择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旅游者的内在心理、外在表现等方面对国内外学者的旅游者划分进行总结,发现国内外学者在旅游者类型划分上的异同点主要表现在标准选择、划分方法、划分内容等方面,从中得到未来学者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鱼翔 《教育教学论坛》2019,(14):109-110
本文首先分析了产教融合的重要意义,之后论述了承德满族音乐文化近几年在产教融合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首先对满族音乐文化背景进行了解,其次考察承德满族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进行,最后对满族音乐文化创新性发展提出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融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体现"高等性"和"职业性"的双重特性,在传承和弘扬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同时,吸纳行业文化精髓,实现校园文化与行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学校应科学定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内涵,凸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特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加强行业技能与行业精神的双重建构;引导教师群体增强行业文化体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践行行业文化精髓;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理论研究,完善文化建设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9.
论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的区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的本质从某个方面说,它是“现代人利用闲暇时间进行的一种愉快的学习活动,人际交往活动”。旅游与历史之所以被扯到一起,其中介就是文化。其实它们是有区别的。其一,两种文化概念涵盖的内涵与外延不同。历史文化是个非常广泛的概念,甚至可以包括旅游史上的旅游文化,但它并不全包含现代旅游文化。其二,追求的目的与社会功能不同。研究历史文化要达到的目的,是揭示其内在的规律,找出普遍性的意义,它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旅游文化研究要达到的目的在于发掘其表现形式及其个性意义,更着重从主观审美角度来扩展它的价值,张扬其能激起旅游动机的价值。从社会功能来看,历史文化主要是教育的功能;旅游文化主要是审美的功能,而且是全人类的。其三,物化表现形式不同。作为历史文化来说,它是过去历史的物化和程式化的表现,它具有不可改变性和不可创造性。旅游文化则具有可塑造性,它完全可以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进行再创造,其亮点就在它的特色和它的文化底蕴。区别旅游文化与历史文化,就能主动地挖掘旅游人文资源中的历史文化,利用历史文化,并从理论上指导旅游人文资源的建设在外延和内涵上的拓展与开发,就能使我们的旅游研究、教学、实践不再停留于表面层次。  相似文献   

20.
目前,山西旅游产业已成为全省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新兴产业,在山西经济增长中发挥着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拓宽就业空间、调整产业结构优化配置资源、增进交流和沟通扩大对外开放、改善城市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形象等重要作用。但是,思想观念落后、产业定位模糊、区域经济水平不高、城市形象不佳等因素困扰山西旅游产业顺畅发展也是不争的事实。为此,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山西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