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看”,即观察,这是解决学生“写什么”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指导学生有目的有侧重地看许多值得看的事物,关键是教会学生看的方法。可先确定小范围的静态的事物作为看的对象。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观察能解决作文“源”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去读好“大自然”这一本书的主要手段,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要“指导学生用心观察和分析周围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的影响,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生活缺乏深刻的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说:“对所见所闻的观察、倾听和体验,犹如通向美的世界的窗口,所以我认为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教会孩子能看到和感受到美,而待他们有了这些能力后,则要教会他们保持心灵的赞美之情和善良之意。”  相似文献   

5.
描写事物是写作的基本功,在这一环节上,有些同学总也“过不了关”。他们描写事物,总是存在简单、粗略的毛病,写出的事物不具体、不充分。每每触及此,我们这些同学就“皱眉头”,似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了。事实并非如此。一、要解决好对事物的观察感知问题。描写事物和观察、感知事物有很大关系,不善于观察、感知事物就不能写好事物。要想把事物写具体、充分,就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感知事物。1.要有“显微镜”式的眼睛。从同学们的写作情况看,有的同学在描写事物时,对事物的感知是模糊的,不够清晰明确。这是写作前对事物没有很好地观察。只…  相似文献   

6.
1 创设口语交际情境,激发交际兴趣 1.1实物创设情境 小学生智能发展尚处于低级阶段,观察事物比较粗略,在教低年级小学生说话时,要教会他们观察.直观形象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笔者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样子,学生的叙述就比较简单、枯燥.当教师把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呈现于学生面前,学生个个眼前一亮,随着教师的相机点拨,纷纷举手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相似文献   

7.
钱和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儿童的观察能力很强,对钱产生的印象早于其他事物,因为钱能给儿童带来直接的好处和利益,家长只要带着孩子逛几次商店,钱的用处便牢牢树立在儿童心中。然而当把“钱”与“孩子”扯在一起时,多数父母便会提出异议:“小小年纪就有‘钱’的意识,有必要吗?”其实让孩子早接触钱,并非要灌输“金钱至上、享乐主义”的观念,关键是教会他们理财的能力,使其从小养成良好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小学生年龄小,经历少,读的书也不多,平时不注意引导他们观察事物,积累材料,作文课上他们只好想一句,写一句,既吃力,又不具体。因此,我们除了语文课上加强基本功训练外,还注意教会他们观察。经常启发他们选择看到、想到的比较有意义的事物,简明扼要地速记下来,为作文积累材料。在指导学生观察方面,我们的做法是:多带学生出去走走,引导他们看看,运用耳朵听听,启发他们动脑想想。要让学生观察,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观察条件。南京下关的  相似文献   

9.
大纲指出:“作文要做到观察、思维、表达密切结合。”为此,要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教师得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由于受年龄特点限制,尽管学生们在生活中随时接触各种各样的事物,但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更不懂得如何去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积累素材。因此他们平时接触到的许多事物在脑海中不能留下深刻的表象,作文时就无话可写或写不具体。如果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投影或电视录像辅助学生作文,就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使他们做到观之有法、察之有序,能激发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最后,学…  相似文献   

10.
观察是自然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所谓“观察”,就是运用眼、鼻、舌、手这些感官去感知事物。学生观察过程也是探求知识的过程,观察能力在观察活动中得到培养和提高。要教会学生观察。首先就要指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与要求,不被一些无关的现象所吸引,达到观察的目的;其次,要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种感官,仔细、有序、全面观察事物或现象;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充分接触大自然,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选择提供足够的观察材料。例如,教学《砂和粘土》这课所需要的观察材料“砂”和“粘土”,在农村随处可见,但学生并没有留心观察,对砂和粘…  相似文献   

11.
“言之有序”是写作的最基本要求。要达到这个要求,必须对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训练,培养他们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自己所观察的事物和积累的材料,进行安排、取舍。  相似文献   

12.
作文教学纲要明确提出 :“三年级的主要任务是训练学生有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 ,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 ,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作文。”因此 ,必须重视片断作文的指导 ,教给学生写片断作文的方法 ,提高写作能力。1 教会学生观察、记叙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观察是  相似文献   

13.
现今许多从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的教师,感叹学生普遍存在着作文质量平平,对写作没有浓厚的兴趣的现象。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很值得探讨。一、联系生活,注重观察,以身边的事物激发作文的兴趣乡镇中学的生活环境普遍都在农村,因此可供孩子们观察的题材是广泛的。教师要教会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鲁迅先生说过:“留心各种事物,多看看,不能看到一点就写。”可见,  相似文献   

14.
写好作文的关键在于教会学生观察。首先,让学生不必刻意去观察,平时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一切事物的好习惯;其次,教会学生观察的方法,即观察要有序,要有重点,要"五官齐下",要细致入微;最后,让学生观察后要多说说、多写写,做好观察后的积累,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落实《纲要》,学校德育工作也应当求发展、求创新。语文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肩负起神圣的使命:教会每一名学生——教会他们学习、教会他们做事、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审美。应该在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塑造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操,也就是要夯实他们“精神的底子”。  相似文献   

16.
语文作文是小学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语文作文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写作技巧,还需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师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激发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教会学生如何观察生活事物和观察事物的一些重要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积累作文素材,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7.
修改学生的作文时,我们常会发现部分学生的作文写得干巴乏味,空洞无物.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不认真观察事物,不注重积累素材.因此,教会学生观察事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韦妮 《山东教育》2002,(9):61-61
一、培养幼儿观察兴趣,提高幼儿观察能力我们生活在一个千变万化的世界里,没有一种图像是永恒不变的。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教会幼儿观察,只有幼儿亲自去观察事物,掌握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对它们有一个较完整、生动、形象的了解。以往我们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时总给幼儿一个框框,比如:“你们看小鸟的头是圆形的,身体是半圆形的……”使幼儿就用教师给的框框去观察,自己不动脑筋,这是一种有目的但无兴趣的观察;幼儿天生就有探索事物的本能,当他们看到蚂蚁搬食时,会自然地去“观察”,这是另一种有兴趣但无目的的观察。如何培养幼儿有兴…  相似文献   

19.
学生从二年级升入三年级,初步接触命题作文,往往不知从何入手。为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教会学生记“观察卡片”。观察在人的一切活动和生活领域里都是必须的,是人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1985年,接了三年级新班后,我们就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每天在班上举行十分钟的讲演会。这样,进行两周以后,每位学生都能把他们观察到的并认为有趣的事口述下来。然后我们又指导他们把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并定了个题目叫“观察卡片”。全班每人置一“观察卡片”袋,并规定隔周评比一次。  相似文献   

20.
察生活是写好作文的必要条件之一。这个道理 ,许多学生已经懂得 ,他们所缺乏的 ,是观察生活的本领。所以 ,教师首先要帮助他们解决观察的方法问题。老舍先生曾经说过 :“一个人 ,有他的思想、感情、面貌、行动…… ,一件事物 ,有它的秩序、层次、始末……能把它逼真地记下来并不容易。观察事物必须从头至尾 ,寻根追底 ,把它看全 ,找到它的‘底’ ,因为写作文必须有头有尾 ,一开头就要想到它的‘底’。不知全貌 ,不会概括。”要帮助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就必须在“把事物看全” ,找到它的“底”这两方面下功夫。启发学生把人物或者事件“看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