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揭示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绩效的关键因素,为制造企业利用数字化转型提高生产经营绩效提供参考。以金龙客车为例,采用单案例研究法研究我国制造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实施策略。结果表明:阻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因素包括数据资源匮乏、信息流通性差和决策效率低等,数据管理、信息交互和智能决策应当作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基于此,提出了完善数字化发展政策、构建创新型产业生态、完善服务体系保障等对策建议,以有效推动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2.
精益是智能制造的基石,也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思想基础,精益数字化水平直接关系着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成败。基于此,文章立足智能制造背景,在已有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数字化人员素质培养、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数字化信息利用、物流-供应链智能一体化、数字化生产改进、数字化产品、生产绿色化八个子系统构建了精益数字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集对分析法构建了精益数字化水平评估模型,并以A传统制造业企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实践为例进行案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指标体系和评估模型能够为科学衡量传统制造业精益数字化水平提供方法论,进而帮助传统制造业改进管理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创新能力已成为企业面向全球数字化与创新驱动发展浪潮的核心要义,识别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的结构维度成为基础性问题。首先界定了数字化创新背景下的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引入创新价值链理论,探析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过程;接下来通过探索性多案例研究方法,选取六家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制造企业,对其数字化创新过程进行扎根分析;最终构建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结构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理论阐释。研究发现,制造企业的数字化创新能力可以解构为三大能力模块,即数字化创新产生能力、数字化创新转化能力、数字化创新实施能力。该研究可为开展制造企业数字化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提供参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针对中小企业,尤其是工业基础薄弱的制造型企业在智能制造转型升级中快速识别自身短板并作出有针对性改进的需要,结合精益化理论与智能制造理论,从精益化、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以及互联化5个维度构建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通过专家问卷以及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案例企业智能制造综合评分为1.812分,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等级为2级,正处于工业2.0初期,尚不具备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条件,需进一步加大对精益化和自动化的投入。证明精益化和自动化是目前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发展的重点,是中小企业智能制造能力提升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制造业智能化、信息化给航空航天工业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挑战,同时也对高校航空航天专业的教学及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飞行器制造专业的主干课飞机钣金成形原理与技术为例,剖析了当前飞行器制造专业的特点及当前教学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之处;结合智能制造的内涵,分析了基于智能制造的飞行器专业课程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将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目标,提出了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一些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快车道",智能化浪潮助力企业纾困和高质量发展。被贴有"大而不强"标签的中国制造企业如何抓住智能制造这一机会窗口真正实现中低端突围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通过聚焦典型案例企业中联重科,以微笑曲线为基本分析框架,从网络协同研发能力、离散型柔性制造能力、服务改进能力、核心元器件突破能力、服务开发能力5个关键能力出发对企业价值链优化进行研究,探索得到以"强链——提质降本、补链——弥补核心零部件短板、延链——开发工业互联信息服务"为特征的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为智能制造在其他制造企业的落地实施提供经验借鉴:坚守制造本质遵循效益导向、重塑核心竞争能力、坚持技术和大数据双核螺旋驱动。  相似文献   

7.
自"中国制造2025"概念提出,智能制造不断推动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制造业的竞争力水平代表制造业发展的实力,影响我国经济发展方向。文中选取全国31个省份的16个相关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各省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规模竞争力、RD投入、新产品开发及技术改造等4个方面的能力进行实证分析,构建全国智能制造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发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整体水平不高;各省市制造业产业区域发展不均;大部分省市创新力度不够。针对研究结果,从企业、政府、高校3个角度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中国智能制造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8.
中国智能制造战略布局全面推广,中小制造企业受市场环境、行业特征以及数字化基础等因素影响,数字化转型程度存在差异,建立数字化成熟度评价模型,可以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指导和帮助。结合数字转型的关键领域,选取中小制造企业战略与组织、基础设施、数字化应用、效能与效益4个维度,设立14个二级指标(类)和36个三级指标(域)对数字化转型成熟度评价模型构建进行探究,并基于层次分析法为各指标权重赋值,通过企业应用诊断当前成熟度等级,找出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升数字化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制造2025"纲要的实施,很多企业进行自动化,柔性化,智能化改造,作为智能制造单元,加工中心以自动化程度高、柔性好、加工精度高等优点,在制造业,特别在智能化升级中得到广泛应用,做为智能制造重要的单元之一,精度稳定,防止精度非预期变异,是加工中心生产企业和使用单位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本文针对加工中心精度变异进行了分析,并对预防精度变异和保证精度稳定的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6,(7)
"中国制造2025"的关键环节是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人才为本等,围绕这些关键环节阐述了"中国制造2025"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要求。从三维数字化建模技术出发,分析并说明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先进制造技术助力"中国制造2025"。结合高职机电类人才培养的要求,从课堂教学、技能大赛、培训服务等方面探讨了基于逆向建模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旨在为高职机电类学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近年来,国内众多制造企业通过创新性应用数字孪生、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开展了智能制造新工厂、平台化组织新模式、数字化新产品、商业模式创新新业态等数字化转型的探索。这些探索可以认为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行动纲领实施以来的阶段性成果,与制造业的传统发展模式相比,既体现了新兴数字技术的使能作用,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管理特色。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天津市及国内智能制造先进地区的400余家重点企业开展专题调研,深入了解企业智能制造实施背景、存在问题、机遇挑战、解决方案以及未来计划,并结合天津的地理、历史和经济优势,分析天津市智能制造发展背景和重大意义,厘清天津发展智能制造的产业基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规划天津智能制造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提出天津智能制造发展的保障措施,可为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改造树立"天津样板",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打造"天津范式",为天津有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构建中国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与发展模式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利用面板probit计量模型分析中国智能制造试点企业,探讨了中国制造企业技术能力与智能化发展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中国智能制造企业大体可以分为两种发展模式:并行模式与递进模式,其中递进模式,可分为网络递进模式与智能递进模式。在并行模式与递进模式之间,企业随着其技术能力的提高,会更倾向于选择并行模式;在智能递进模式和网络递进模式之间,企业随着其技术基础能力的提高,将倾向于选择智能递进模式,随着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将倾向于选择网络递进模式;政策和融资的支持促进了企业对模式选择的分化;模式选择在企业性质、行业特征、地域分布上显现出一定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14.
数字化转型是我国制造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TOE理论框架,以江苏省内128家正在进行数字化转型的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采用必要条件分析(NCA)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从组态视角研究“技术—组织—环境”层面的6个因素如何协同作用影响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结果表明:上述6个因素均不足以独立成为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条件;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多个前因条件协同作用的结果,具有多种前因组态;制造企业高制造过程数字化水平的前因组态包括数字技术推动型和数字生态主导型;制造企业高商业模式数字化水平的前因组态包括全价值链数字化型和数字生态孕育型。同时,本文亦对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非高水平前因组态进行了分析,发现数字技术和业务数字化的不足分别是导致制造过程和商业模式数字化非高水平的关键原因。本文不仅为数字化转型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也对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了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正>机器人是"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其研发、制造、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和高端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提出《中国制造2025》规划纲要,并将机器人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部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需求旺盛。政策支持和"机器换人"产业发展趋势共同推动着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工业机器人已经广泛应用于汽车及零  相似文献   

16.
数字创新作为制造企业创新的新范式,其关键内涵和实施过程正成为学界和业界重点关注的研究问题。基于数字创新、数字化能力文献以及战略—能力匹配理论视角,探究制造企业数字创新战略实施重构其关键数字化能力的作用机制和路径。通过格力电器的纵向案例研究发现:第一,制造企业数字创新实施过程分为数字流程创新、数字产品创新和数字服务创新三个阶段,数字创新战略可分为效率型、新颖型和融合型三种类型导向;第二,数字协同能力、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和数字价值化能力三种数字化能力分别起到主导作用,数字化能力重构的方式包括进化式重构、替代式重构和共创式重构;第三,在不同数字创新阶段,数字创新战略实施重构数字化能力的过程机制存在差异。具体体现为,在数字流程创新阶段,企业效率导向的数字创新战略通过进化式重构方式形成数字协同能力。在数字产品创新阶段,企业新颖导向的数字创新战略通过替代式重构方式形成数字创新扩散能力。在数字服务创新阶段,企业融合导向的数字创新战略通过共创式重构形成数字价值化能力。本文打开了制造企业实施数字创新战略重构其数字化能力的过程“黑箱”,为制造企业开展数字创新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9月22日,由上海市有色金属学会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联合举办、上海有色金属行业协会协办,以"有色金属智能制造"为主题的研讨会在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大学院校教授、工程技术与智能制造技术专家、企业管理人员等数百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有色金属行业智能制造的应用与发展。研讨会特邀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国栋作了题为《有色加工行业的绿色智能制造》的主题报告,对智能制造的内涵和金属行业的智能制造系统架构进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全球大型家电企业海尔集团1992—2017年的纵向案例研究,考察智能制造转型背景下企业动态能力三个维度(感知能力、获取能力和重构能力)的演化特征。研究发现,在智能制造转型的三个不同阶段,海尔集团动态能力的不同维度分别发挥主导作用。在智能制造萌芽阶段,感知能力占主导地位;在数字化制造阶段和数字化网络化制造形成阶段,重构能力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9.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尝试基于"技术-市场"耦合框架,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制造过程数字化和商业模式数字化,弥补以往技术研究单一视角的不足。本文收集了527家企业数字化转型情况数据,采用逐层回归模型检验数字化转型战略更新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探讨了变革敏捷性和技术嵌入适应能力这两个组织权变因素在数字化转型实施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商业模式数字化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且组织变革敏捷性会加强这种促进作用,但技术嵌入适应性对两者关系没有起到调节作用;制造过程数字化对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推动作用,同时技术嵌入适应性增强了这种关系,但组织变革敏捷性会减弱这种促进作用。本文依据上述结论针对企业不同的状态提出相应的数字化转型策略,对理论研究和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借助可视化技术系统,定量讨论新中国70年来以"智能制造"为主题的研究热点。基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数据,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及CiteSpace、VOSviewer等可视化技术研究发现,智能制造内涵、国内外智能制造案例、智能制造影响效应、智能制造技术、智能制造相关制造模式是国内智能制造研究的五大热点方向,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智能制造领域在智能制造理论模型构建、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智能制造对技术进步的影响、智能制造对人机关系的影响、智能制造相关制造模式的拓展等五大方面的研究趋势,以期为新时代中国智能制造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