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邹乐乐  吴怡  陈佩佩 《科研管理》2019,40(6):100-110
清洁技术的研发与创新是实现全球气候变化减缓目标和全球减排进展的可靠保障。探究研发主体对清洁技术的研发选择,总结其演化规律,对于清洁技术的发展判断和研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所发布《绿色专利清单》与2009—2014年世界发明专利数据的匹配数据构建基于时序的清洁技术研发网络,采用网络分析方法和最小生成树算法对清洁技术研发网络的结构特征、重要技术节点以及关键技术路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清洁技术研发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技术间联系不断加深,且不同技术小类间存在内生的技术联系;清洁技术研发的重心集中于电力、新能源车辆、节能电气器件和循环回收等领域,以"中介"能力较强的新能源车辆技术研发为核心的关键技术路径已在世界范围内形成;关键技术的迭代主要表现为从新能源车辆研发向循环回收和其他另类能源利用技术过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华为公司作为中国通信行业的领军者,在专利活动与技术创新方面非常活跃,也开展了大量的专利产学研合作。通过统计华为公司产学研合作的发明专利数据,采用专利计量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华为公司专利产学研合作的基本特征,并采用UCINET软件进行可视化描述,揭示出专利产学研合作的阶段演化特征和网络属性,得出企业专利产学研合作的有益规律和启示,为我国企业开展专利产学研合作以及专利合作网络的发展与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刘凤朝  马荣康  孙玉涛 《科学学研究》2012,30(10):1500-1508
基于技术共现网络分析方法,利用专利的IPC分类(国际专利分类)及其所属的技术领域信息,构建纳米技术演化路径分析框架;采用美国专利和商标局(USPTO)专利数据,分析纳米技术分支领域的演化路径,考察纳米技术与相关技术领域融合发展的实现模式,揭示纳米技术演化的规律,为我国纳米技术发展战略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效模式之一,分析产学研合作演化特征对制定合作政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为基础,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合作时间、合作地域、合作机构、合作技术领域等角度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我国农业领域产学研合作专利发展经历了萌芽期、快速发展期、高速稳定发展期;中...  相似文献   

5.
6.
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产学研专利合作是中国通信技术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抓手。本文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以3年为间隔构建2002—2017年中国通信技术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并对专利合作总体状况、网络节点中心势、网络结构特征以及网络演化进行分析,发现产学研合作专利总数不断增长,但与境外单位的专利合作数量呈不断减少态势;高校已经成为通信技术领域技术研发及专利合作的"领头羊";专利合作网络趋于复杂,网络中"小团体"数量逐渐增多,但不同团体之间的合作交流壁垒逐渐加剧,小世界网络特性逐渐削弱。最后,从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三个方面提出产学研专利合作相关建议,希望能够促进通信技术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利用江苏省2005-2019年间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数据,分析不同时期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 揭示:在不同阶段,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表现出明显的演化特征,网络规模和网络密度不断增加,同时网络中心势降低,合作子网络增多;高校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围绕高校形成了多个合作...  相似文献   

8.
基于中国专利数据库深圳市2007—2021年联合申请专利数据构建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运用 Gephi和ArcGIS等分析工具及社交网络分析方法,探究深圳市产学研专利合作网络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产学研合作率处于较低水平,合作网络密度不断下降、平均路径长度大,产学研合作主体之间联系不够紧密;(2)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进化特征,高校占据历年合作网络的核心位置,企业的创新主体性没有发挥;(3)产学研合作的空间联系以北京、江浙沪和深圳为中心向周围地域辐射,已基本覆盖全国大多数区域。据此提出提高产学研合作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学与管理》2017,(2):28-32
测度重大发明创造的专利合作特征,对推动重大突破性创新具有重要的决策指导意义。以高被引专利代表重大发明创造技术;以中被引专利代表中型发明创造技术;以零被引专利代表微型发明创造技术,运用发明者共现分析方法,对三个频段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测度结果显示,重大发明创造具有更高的专利合作率与合作强度特征。定量分析的结果,对专利技术研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方法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从复杂自适应系统的角度出发,建立描述科研合作申请有效专利这个复杂网络的双粒子图演化发展模型,用1993—2012年期间授权的5 470项产学研合作有效专利建立合作网络,探讨产学研合作演化规律。结果表明:我国产学研合作网络具有由他组织向系统自组织和无标度演化的特性,显示较好的幂律分布,但整个产学研合作网络具有明显的外力驱动性;从网络的整体状况来看,产学研合作关系不够紧密,子网络单位化趋势明显,网络中知识流动性低。  相似文献   

11.
桂黄宝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1):16-18,22
本文主要针对国内外合作技术创新风险研究的不足,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合作技术创新的风险分为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并对合作技术创新内部存在的合作系统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和相互竞争风险等进行了识别,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作技术创新内部风险的控制措施,从而为有效识别和控制合作技术创新内部风险提供了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2.
船用曲轴的研发成功是我国船舶行业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是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结成联盟进行技术创新的结果.文章介绍了我国突破船用曲轴技术的过程,分析了合作各方结成联盟自主创新的动力因素、组织形式和资源整合情况,提出了对我国类似关键技术研发的经验总结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网络创新模式下,多层次创新网络对创新的重要性已获得共识。在实践领域中已出现科技服务业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嵌入现象,本文使用区位熵识别出23个科技服务业集群,以2001-2017年有效合作发明专利数据为基础,通过卡方检验,发现科技服务组织在专利合作申请人的选择上存在显著的区位差异,运用Ucinet软件直观展示中国科技服务业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的网络模式与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中国科技服务业多层次创新网络的重要载体是集群;多层次创新网络具有度分布不均匀性、空间分布非均衡性特征;且呈现出多集群、跨区域、多尺度的“核心-边缘”的空间格局。研究结论为政府政策的制定和科技服务集群企业构建最佳空间尺度的创新网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对合作技术创新现象进行研究的主要理论视角,认为理论基石主要有四个:技术创新理论、交易费用理论、战略管理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在肯定这些研究视角相互交融、相互补充的同时,提出并论证了更为推崇的基于产业组织理论视角的研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采用标准化供给面系统法,对1980-2011年期间中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资本-劳动替代弹性、资本和劳动技术进步速率以及技术进步偏向指数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1996年是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方式发生根本变化的转折点;从不同行业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和劳动都具有互补关系,但在程度上已表现出各自的差异性。其中,技术密集型行业的资本和劳动互补性最强,是制造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16.
企业合作技术创新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主要模式,然而产品开发的不确定性和日益增加的研发成本给合作创新带来了巨大风险。主要从合作方内部因素、技术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3个维度探讨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风险模式,基于AHP分析法,结合模糊综合评价矩阵建立合作创新风险综合评价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利用此方法来确定合作企业技术创新的可行性空间。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国际合作论文数据检索与挖掘,对纳米科技国际合作创新网络进行了系统分析,描绘了合作网络的总体特征,并利用基尼系数、核心边缘分布、中心性、聚类、数据可视化等方法分析了合作网络的结构和演进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在纳米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中的地位愈加重要,正成为美国之外的另一极;法国和南非在网络中发挥了桥梁和中介作用;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纳米科技的重要性,着力通过国际合作推进本国纳米科技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宇  安玉兴 《科学学研究》2008,26(6):1333-1340
 文在互构的分析框架下从双向互动的角度研究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动态关系,建立了多元互构体系下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的互动演化空间,动态解说了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之间的协同演化过程,并在互构逻辑下应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函数法和方差分解法对我国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企业规模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企业规模是影响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技术创新也同样影响企业规模,但是存在着滞后现象;企业规模对技术创新的解释度较大,而技术创新对企业规模的解释度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9.
政产学协同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如何提升政产学协同创新效率,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从而保障协同创新系统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构建了可转移的三螺旋博弈收益关系模型,选择博弈分析中核、夏普利值和核仁作为度量指标。对2006年以来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各主体在联盟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态势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政府、企业和大学之间的协同创新能力越来越强,协同创新体系的稳定性也越来越好;大学是引导和创造协同作用的主要力量、其次是政府、最后是企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学的协同作用在逐渐减弱,而企业和政府的协同作用在增强;政府是引导和促进协同创新联盟形成和稳定的关键所在,政府通过让利于大学和企业,以刺激大学、企业参与协同创新的积极性,增强协同创新联盟的稳定性。与美国相比较,我国政产学协同创新作用大于美国,其变化趋势也比美国较为明显,政府在协同创新联盟中的引导和稳固作用要大于美国,但我国企业协同创新的作用较小且远远小于美国。  相似文献   

20.
加快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区域一体化是一项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规划,本文采用数据挖掘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地域分布、转移主体和技术领域等三方面对京津冀地区2010-2015年中国专利技术转移的特征开展研究,并对京津冀地区技术转移的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京津冀地区注重区域内部专利技术转移,而专利技术外部转移较频繁的多是沿海发达地区;北京地区注重信息和通信行业的技术转移,天津地区注重现代医学的技术转移,河北地区则注重化学化工产业的技术转移。专利技术转移以企业为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转化率相对较低,并已开始逐步形成小团体现象和一定规模的技术转移联盟。根据京津冀专利技术转移的特征,本文最后提出了针对性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