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桂龙  杨小婉 《科学学研究》2019,37(6):1062-1070
在产学合作过程中,合作双方目标属性的不同使得知识披露策略的选择上有所差异,追求独占的企业和追求开放的高校如何寻求一个平衡是本文的关注点。本文采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和泊松分布模型研究企业的四种不同知识披露策略对产学研合作的影响。以专利策略为参照组,研究发现论文策略和专利-论文组合策略更能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的提升,而专利策略比保密策略则更能促进产学研合作深度的提升。同时还发现,在同一类型的知识披露策略下,研发强度越大的企业,产学研合作的广度越大,但产学研合作的深度越小,而处于同一研发强度水平的企业,选择趋于开放的知识披露策略比选择趋于独占的知识披露策略更有助于提升产学研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因此,本文对于企业在产学研合作过程中权衡独占和开放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创新知识的开放与披露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至关重要.R&D人员对创新知识的可占有性存在两种可替代性的策略:开放科学或保密.全球化开放创新时代,R&D人员通常会采取开放科学的策略来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基于这种观点,本研究对开放科学技术政策的建构提供了全新的解释,并从“科学-商业”二元价值维度提出三种类型的开放科学行为,并深入探讨了开放科学技术政策建构的三大基本逻辑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3.
官产学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专利创新产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官产学"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专利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以2000-2006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空间样本,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以专利创新产出和R&D经费投入衡量的区域R&D合作与知识溢出进行了截面计量分析.经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各个地区的企业自身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作用明显但不稳健;大学研究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明显而稳定的知识溢出效应;政府直接对企业进行R&D支持对企业专利创新产出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R&D合作不论对企业还是大学均为一种良好的制度安排,是促进我国专利创新产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官产学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专利创新产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玉鸣 《科学学研究》2009,27(10):1486-1494
 “官产学”R&D合作、知识溢出与区域专利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而且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本文以2000-2006年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空间样本,基于改进的知识生产函数,对以专利创新产出和R&D经费投入衡量的区域R&D合作与知识溢出进行了截面计量分析。经验估计结果显示,我国各个地区的企业自身R&D经费投入对专利产出的作用明显但不稳健;大学研究对企业创新产出具有明显而稳定的知识溢出效应;政府直接对企业进行R&D支持对企业专利创新产出并不是一种有效的制度安排;在政府引导下的产学R&D合作不论对企业还是大学均为一种良好的制度安排,是促进我国专利创新产出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伴随大学社会功能的演进,产学合作创新已经成为企业新产品开发、外部技术吸收与学习的重要途径。知识源转移意向的强弱直接关系到知识转移的数量多寡和质量高低,本文以Homans社会交换理论为基础,就影响大学科研人员参与合作研究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并通过实证研究得出结论:经济收益、声誉回报、开放科学和时间成本显著影响合作意愿,而研究偏好不显著,声誉回报显著影响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6.
产学合作提升专利质量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萧萧  朱桂龙 《科学学研究》2019,37(8):1461-1470
企业自主研发和产学合作之间的关系一直得到广泛关注,但是研究结论并不一致。本研究尝试基于专利引文结构视角,以专利质量为切入点,运用中国2006-2010年在PATSTAT上的专利数据,考察高校、企业、产学合作对专利质量的影响。并根据专利前向引用和后向引用中位数,将专利质量分为技术独特者、技术先驱者、技术模仿者和技术促进者四种类型。研究发现:总体而言,高校独立研发对专利质量的提升无显著的正向影响,更趋向于技术先驱者;大企业独立研发对专利质量的提升有更显著的正向影响,更趋向于技术独特者及技术促成者;产学合作对专利质量提升有显著正向影响,尤其是对中小企业专利质量的提升效果更为显著。本研究对有效实施专利分类管理及识别潜在产学合作伙伴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开放式创新背景下,产学研合作成为企业提升创新绩效的重要途径。将产学研合作划分为科学合作和技术合作,基于数量与质量视角,比较研究科学合作、技术合作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对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的不同影响机理,并运用中国有机化学企业1998—2015年的专利和论文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科学合作正向影响企业创新数量和质量,并且对创新质量的影响高于对创新数量的影响;(2)技术合作正向影响企业的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但对创新数量和创新质量的影响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差异;(3)科学合作与技术合作对企业创新数量的影响之间存在替代效应,对企业创新质量的影响之间存在互补效应。  相似文献   

8.
乔芳丽  侯强 《科学学研究》2012,30(4):608-613
 构建了技术外溢条件下存在产品差异化时双寡头垄断企业R&D投资和产量决策的模型,这一模型是AJ模型的拓展,旨在分析产品差异化程度和技术外溢程度对企业R&D投资和产量决策影响。分析了完全不合作、半合作、完全合作三种状态下企业的决策行为,并通过敏感性分析和不同状态的对比分析,研究了不同的差异化程度和技术外溢程度组合条件下企业的决策行为对创新投入、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最后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创新激励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钰芬 《科研管理》2013,34(9):27-35
开放式创新是当前创新发展的趋势,但企业如何有效实施和管理开放式创新仍然缺乏研究。文章基于开放式技术创新强调内外创新资源互补协同的本质,结合不同外部组织所拥有的关键创新资源,提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采取的开放模式,并实证验证。研究发现:开放能提升创新绩效,但企业内部能力和不同开放模式之间存在交互效应。内部R&D能力强的企业,与科学合作伙伴合作能提升创新绩效;内部R&D能力较强而制造能力一般的企业,应较多地与横向合作企业合作;内部R&D能力一般的企业,与技术相关组织和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密切联系,能显著提升创新绩效。文章指出不同特质的企业应选择与内部能力相匹配的开放模式。  相似文献   

10.
裴云龙  蔡虹  向希尧 《科学学研究》2011,29(12):1914-1920
 通过对71家代表性企业的论文和专利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在中国有机精细化学这个较为传统的产业内,产学学术合作对企业创新绩效仍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大学—企业论文合作每增加一个单位,企业R&D产出增加0.6%。此外,这种正向关系受到来自桥接科学家的显著的中介效应。桥接学科学家拥有高度异质性的知识结构、人力资本和关系结构,可以像一座桥那样跨越基础科学与技术创新之间的鸿沟,促使企业从学术界获取并应用隐性的前沿科学信息以实现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