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的孙强研究员与刘真研究员、张洪钧研究员合作,三个研究团队经过三年努力,利用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成功构建了世界首例核心节律基因BMAL1敲除猕猴模型。该项成果1月24日在线发表在权威综合英文期  相似文献   

2.
正自1996年第一只克隆羊"多莉"诞生以来,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利用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去年底,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成功突破了这个难题,他们宣布,世界上首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和第二只克隆猴"华华"先后诞生。该消息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拔毛变猴" 不是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看过《西游记》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孙悟空"拔毛变猴"的特异本领。《西游记》中,孙悟空在与妖魔鬼怪对阵时,常常从身上拔下一根毫毛,吹口气,随即变出上百只一模一样的小孙悟空。现在,这个看似遥不可及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中中"在我国诞生;同年12月5日,第二个体细胞克隆猴"华华"  相似文献   

4.
童岱 《今日科苑》2007,(19):64-68
近日,国家畜禽分子遗传育种中心宣布,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兔在北京诞生。这只小免目前健康状况良好,体重已经达到了2公斤。从此克隆家族又添新丁,针对人类疾病的治疗又增添了一份新生力量。体细胞克隆一向被视为克隆技术的一大"门槛",当年"多利"从成年母羊乳腺细胞克隆成功后,轰动了世界。克隆兔虽然一直有科学家在研究,但这次诞生在北京的却是全球第一只体细胞克隆兔,可谓"世界最牛"!  相似文献   

5.
正2月26日,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名誉主席韩启德院士带领下,"中国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以下简称"采集工程")研究团队赴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神经所")对体细胞克隆猴研究团队进行口述访谈。访谈由采集工程首席专家、创新院副院长(挂职)张藜教授主持。体细胞克隆猴研究团队介绍了团队结构、人才培养、科研过程和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具体情况,以及神经所及非人灵长类研究平台在建设机构文化和坚守科学精  相似文献   

6.
<正>3月11日8时45分,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当天的第一场记者会,邀请科学技术部部长王志刚、副部长李萌等与中外记者见面。记者会一开始,王志刚介绍了我国去年取得的重要科技成就。"过去一年,我国科技事业又迈出了坚实步伐,涌现出一批以体细胞克隆猴、散裂中子源为代表的重大原创成果,港珠澳大桥、高铁、5G等重大科技攻关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动力。雾霾防治、  相似文献   

7.
干细胞     
<正>靶向基因编辑猴模型—瑞特综合征研究昆明理工大学、云南省灵长类生物医学重点实验室季维智、陈永昌、牛昱宇团队和同济大学医学院孙毅团队等合作,首次利用运用TALEN技术构建非人灵长类模型对食蟹猴瑞特综合征(Rettsyndrome,RTT)从行为模式、病理发生及其机制的系统研究,相关论文发表于Cell。不同于啮齿类模型,基因突变MECP2的小猴表现出非常类似临床患者的一系列病理和行为学特  相似文献   

8.
资讯     
正中国培育出世界首例神经疾病基因敲入猪继世界首个体细胞克隆猴之后,中国科学家又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和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成功培育出世界首例亨廷顿舞蹈病基因敲入猪,精准地模拟出人类神经退行性疾病。亨廷顿舞蹈病、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等是当今社会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这些疾病随着年龄渐长而产生和发展,而且可以遗传。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西南大学家蚕基因组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敲除Fib-H基因获得空丝腺,蚕宝宝吐出人工合成蚕丝蛋白,这在国内外尚属首次。日后,人们或许可以穿上人工合成蚕丝制成的衣服。据了解,一只家蚕约有16425个基因,Fib-H基因是丝蛋白的最主要成分。利用锌指核酸酶技术,研究者在家蚕的生殖细胞中"剪切"掉了其中的Fib-H基因,并将事先设计好、与Fib-H基因类似的人工丝蛋白基因注射到蚕卵体内。被注入人工合成蛋白后,蚕卵的部  相似文献   

10.
正在广州市九龙镇有一座"猪宾馆",那里生活着一群身娇肉贵的实验小猪,它们能精准地模拟人类的疾病。这是因为科学家利用特殊的基因"剪刀",从而使猪得了一种"舞蹈病"。这些经过改造的小猪可应用于生物医药等领域,最终将造福人类。这项研究也是继今年1月份我国在克隆猴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后的又一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1.
从大熊猫身上取下一个体细胞,输入一个去核后的其它动物卵细胞中,“克隆”出一只健康活泼的大熊猫幼体,这样的一天将不再遥远。未来3-5年,我国科学家将力争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对我国独有的“国宝”──大熊猫进行克隆,以期挽救这一世界珍贵濒危物种。中国大熊猫繁育技术委员会顾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陈大元说,这一计划已被中科院列为重点项目予以支持。作为项目负责人,今年暑假过后,陈大元率领的一个小组将正式利用大熊猫的体细胞进行克隆试验。过去几年里对白鼠、兔子和牛等动物成功进行了前期克隆实验的陈大元,对克隆大熊猫…  相似文献   

12.
附睾功能基因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精子的成熟不是靠自身来完成 ,而是通过与附睾腔中微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取得的。关于附睾这种对精子的成熟、储存和保护的作用 ,人们已取得共识 ,认为它是男性避孕药的一个靶点。我们最近在大鼠和猴附睾特异表达的新基因研究中已发现 13个全长cDNA克隆 ,其中 2个在大鼠附睾头部、4个在猴附睾头部、4个在猴附睾体部、3个在猴附睾尾部。目前正对这些新基因的功能进行研究。最近在对其中的一个新基因———大鼠Bin1b进行较多的研究后发现 ,它是一个天然抗菌肽 ,并在生育期表达最高 ,因而可能与生育有关 ,可能与精子成熟及附睾自身防御系统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上。  相似文献   

13.
1996年7月5日,"多利"诞生于爱丁堡附近的罗斯林小村中,它是用一只6岁黑面母羊的单一乳腺细胞克隆而成的。就在前一年,用羊胚胎细胞已经创造出另外两个克隆体——玛根和莫瑞。因为多利是用成年羊克隆的,所以是独一无二的。她既没有母亲也没有父亲,没有继承父亲或母亲的一半基因,而是一只提供乳腺细胞的无名母羊的基因复制品。  相似文献   

14.
正克隆动物的年龄究竟从0岁还是从被克隆动物的年龄开始计算?20年前,科学家用一个成年羊的体细胞成功克隆出一只小羊,她就是著名的克隆羊多莉。多莉因患骨关节炎(一种老年绵羊病)不幸早夭,仅存活了6年半(一般绵羊能活12年左右),因此加重了人们对克隆动物可能比正常动物衰老更快的忧虑。英国诺丁汉大学凯文及其同事研究了13只7~9岁的克隆羊,并与5~6岁的对照组进行了对比,没有检测到克隆羊与衰老相关的分子标记,这为研究生  相似文献   

15.
利用核移植技术生产人类疾病大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鼠是研究人类疾病的理想模型动物,而利用核移植手段是创造遗传修饰大鼠的最佳手段。但由于大鼠卵母细胞和胚胎发育的特殊性,克隆大鼠一直没有取得成功。我们在对大鼠卵细胞活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了全新的快速一步法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并且利用蛋白激酶抑制剂(MG132)阻断大鼠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到后期的转变,成功地创造出有繁殖能力的体细胞克隆大鼠。该项研究为人类疾病的研究、相关药物的研制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3年前,富商弗洛兹的宠猫丹芬不幸患上了肺癌,看着即将远离自己的爱猫,他难过极了。偶然间,弗洛兹得知美国一家基因科学实验室可以帮他制造出一只与丹芬一模一样的"克隆猫",弗洛兹决定花费巨资重新"制造"新的丹芬。  相似文献   

17.
<正>"最近老是睡不好,真烦人。"现代社会,不少人都为失眠所困。科学家们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寻找扰乱我们睡眠的"罪魁祸首"。最新的研究结果是:我们的身体里,有一种和睡眠相关的基因,如果这种基因缺失,就会产生睡眠障碍。这则消息让人没法淡定了:"失眠居然是因为基因出了问题,那还能治吗?""既然是基因的问题,那会不会遗传啊?我的老爸老妈经常失眠,那我以后是不是也会失眠啊?"先别急,来听听研究者是怎么说的。  相似文献   

18.
<正>如果你是个"夜猫子",晚上睡不着早上起不来,不妨从基因中找找原因。新一期美国《细胞》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种名为CRY1的基因特定位点出现变异后,人体生物钟就会发生改变。通常情况下,CRY1基因变异的人要比一般人晚睡2个小时到2.5个小时。"夜猫子"在医学上通常被诊断为"睡眠相位后移症"。研究人员首先在一名"睡眠相位后移症"的美国患者身上找到这种CRY1基因变异,然后对其家族成员进一步  相似文献   

19.
郭旭东  侯冬霞  毛舒燕  旭日干 《科技通报》2007,23(4):479-482,486
根据小鼠超高硫角蛋白(UHS)基因已知DNA序列设计合成了两个特异性引物,以小鼠全血提取的总DNA为模板,PCR扩增出688bp的特异性片段,连接到pMD19T载体中获得该片段克隆p19TU。经过快速提取质粒法筛选、限制性内切酶分析证明该克隆就是UHS基因5’端的调控区序列。序列分析结果也表明该克隆片段与原基因调控序列相比具有很高的一致性。研究结果为今后制备转基因克隆动物、在毛囊细胞中特异性表达绒毛生长调控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mRNA在细胞质内的稳定性是调控基因表达的重要方式。细胞以mRNA降解的方式对过时的、突变有害的mRNA进行及时清除以保证基因的正确表达和细胞正常的生命活动。其中脱帽酶Dcp1/Dcp2在mRNA降解中起到主要作用,但对其降解mRNA的详细作用机制了解甚少。到目前为止,尚没有该基因市售的抗体出现,阻碍了对该基因机理的研究。本文目的是利用PCR方法,从人的胎肝文库中克隆到Dcp2基因,制备其多克隆抗体血清。实验结果显示,通过溴化氰偶联柱子对该多克隆抗体血清经纯化得到的多克隆抗体,用于Western Blotting 试验,可以检测到该蛋白内源性的表达;用于激光共聚焦定位实验显示该内源性蛋白定位在细胞核内;此抗体同时可用于免疫沉淀实验。因此Dcp2基因和多克隆抗体的获得,为进一步研究该基因的功能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