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美国国家科学院近日公布今年新选出的院士和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疾控中心主任、国家自然基金委副主任高福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结构生物学家颜宁当选为外籍院士。高福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病原微生物跨种间传播机制与结构免疫学,如禽流感等动物源性病原跨种间传  相似文献   

2.
<正>沈元壤教授是国际著名物理学家,现任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物理系教授,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3.
起源于欧洲的外籍院士制度是院士制度国际化发展到一定阶段衍生出来的制度体系,是院士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借鉴了国际通行做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酝酿设计过程后于1994年建立。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籍院士在国际合作交流中越来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为保障外籍院士更好地发挥作用,欧美国家在外籍院士制度建设中已经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体系机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建设充分吸纳了国际经验,同时在本土化过程中也深受国家不断提升的综合实力和历史悠久文化的影响,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色。文章在比较视野下,对中外外籍院士制度的起源发展和保障外籍院士发挥作用的体系机制方面进行了初浅的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优化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制度,助力新时代我国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战略实施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3):324-324
正张杰博士,物理学家,中共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2003年)、德国科学院院士(2007年)、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2011年)、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12年)。主要从事高能量密度物理和激光等离子体物理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由于这些学术成就,他曾先后获中国青年科学家奖(1998年)、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  相似文献   

5.
<正>基础研究领域人物小传:施一公,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外籍成员。河南郑州人。提名理由:主要从事细胞凋亡及膜蛋白两个领域的研究。用结构生物学的方法系统研究了哺乳动物、果蝇、线虫三种模式动物的细胞凋亡通路中关键蛋白质及复合物的三维结构,从分子水平上对caspase的激活、抑制、再激活的调控机理进行了诠释。在膜蛋白研究领域,解析了三类膜整合蛋白水解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6月1日至6月5日在北京举行大会,这次两院院士大会上,选举产生了第二批外籍院士,并宣布第一批资深院士名单,发布第二届中国工程科技奖。 这次当选的五名外籍院士分别是:63岁的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家、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教授、法国科学院和法国医学科学院院士比.蒂奥莱、58岁的矿物加工工程专家、美国  相似文献   

7.
根据《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选举办法》的有关规定,经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选举,第六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科技成就及其对中国科技的贡献将在本刊下期介绍)名单如下:杰马里·莱恩(法国)、肖荫堂(美国)、盖伊·德泰(法国)托斯登·威塞尔(美国)、姚期智(美国)、理查德·N·杰尔(美国)第六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名单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信息》2014,(5):13-15
正叶笃正,著名气象学家,中国现代气象学主要奠基人之一,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国际气象组织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芬兰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气象学会和英国皇家气象学会荣誉会员;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科学院特邀顾问,中国气象学会原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原所长、名誉所长。  相似文献   

9.
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所长王晓东拥有两个院士头衔:早在2004年,时年41岁的他就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并于20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前不久笔者向他约了一篇署名文章,并替他代拟一段“作者简介”,其中习惯性地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头衔放在前面.没想到,征询王晓东意见时,他把这两个许多人引以为荣的院士头衔都删去了,代之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研究员”.  相似文献   

10.
正华罗庚,数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时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矩阵几何学、典型群、自安函数论等多方面研究的创始人和开拓者。在国际上以华氏命名的数学科研成果就有"华氏定理""怀依—华不等式""华氏不等式""普劳威尔—加当华定理""华氏算  相似文献   

11.
葛颂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1,16(4):303-304,320
系统与进化植物学开放研究实验室是 1987年8月经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的院开放实验室 ,挂靠植物研究所 ,是我国系统学和进化植物学研究领域惟一的专业开放研究室。实验室主任 :洪德元院士。学术委员会主任 :路安民研究员。本届学术委员会由 17位国内外知名学者组成 ,包括实验室名誉主任、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P .H .Raven博士、奥地利科学院院士F .Ehrendorfer教授和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征镒教授。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人员 16位 ,其中研究员 12位 (包括中国科学院院士 2位 ,博士生导师 7位 )、副研究员 2位、助…  相似文献   

12.
正谭铁牛,男,汉族,1964年出生,湖南茶陵人。198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1985年赴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深造,并先后于1986年和1989年获得硕士与博士学位。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2015年10月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相似文献   

13.
<正>4月30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公布了2019年新增院士名单,共有100位院士以及25名外籍院士入选,以表彰他们在原创研究中的杰出成就。其中,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颜宁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控中心主任高福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部分当选为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国科学家的风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0,(4):257-257
在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上 ,有 7位外国科学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其中 ,美国 4人 ,日本 1人 ,瑞典 1人 ,德国 1人。最大年龄 72岁 ,最小年龄 5 1岁 ,平均年龄 6 3.3岁。这次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的选举过程是 ,经中国科学院第三届学部主席团第 1 1次会议确认 ,中国科学院有效外籍院士候选人为 2 0位。中国科学院第十次院士大会之前 ,先进行一轮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通信预选 ,由学部联合办公室将 2 0位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材料汇总 ,寄送院士 (不含资深院士 ) ,通信预选结果供学部主席团参考。学部主席团第 1 2次会议认真讨论了 2 …  相似文献   

15.
王永志,1952-1953航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1932年11月出生,1952年 考入清华大学航空系。1955至 I961年在莫斯科航空学院留 学,攻读飞机设计和导弹设计 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俄罗斯 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国际宇  相似文献   

16.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4,(3):222-226
在中国科学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经409名院士无记名投票,14名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学者当选为首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7.
《专家工作通讯》2006,(2):48-48
姚期智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及科学院院士.计算机科学最高奖——“图灵奖”获得;2004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03年10月受聘担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成为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讲席教授组首席科学家。在中央领导同志直接关怀和中央有关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姚期智于2004年9月正式受聘为清华大学全职教授,并定居清华园。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6,(5):347-349
在中国科学院第八次院士大会上,10名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并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的外籍学者当选为第二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19.
《发明与革新》2014,(7):1-1
今年3月31日,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瑞典皇家科学院年会颁奖典礼上,世界著名结构生物学家、美国双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院长施一公教授荣获2014年爱明诺夫奖。由于过去15年运用X-射线晶体学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作出的杰出贡献,他成为爱明诺夫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的第46位得主,同时也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  相似文献   

20.
针对“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在不同领域内对于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水平的影响”这一问题,以Scopus、SciVal和中国科学院官方网站为数据来源,以2009—2018年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产出为样本,构建领域合作强度影响力、领域合作水平影响力指数,建立二维影响力分析矩阵模型,综合分析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结果表明:(1)欧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合作呈现明显两极分化态势,在不同领域对中国学术国际合作产出水平有不同影响;(2)美洲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在各领域内的合作强度和合作水平上呈良好态势,对中国国际学术合作产生了积极影响;(3)亚太区外籍院士对中国国际合作学术产出的影响力略显不足。基于此,提出要针对各地区外籍院士与中国学者的学术合作特点,在资源配置和合作模式探索上展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