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2003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总体状况分析 1.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003年,上海市120所中等职业学校(中专和职业高中,下同)毕业生共计52342人.按教育部规定的统计口径,就业人数为50417人,就业率96.3%,这一比例高于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90%多的就业率;待业1925人,占毕业生总数的3.7%.其中30所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就业率为97.1%,高于全市水平.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统计数据为基础,对2009年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就业质量、就业趋向以及近几年的就业趋势比较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高就业率下如何进一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等进行了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陈嵩 《西北职教》2008,(2):17-18
近年来,上海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结合实际开展了富有成效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并从2003年起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每年度的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公告制度,极大地促进了毕业生的就业。为进一步了解中职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所有关研究人员选取上海市4所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直接就业的702名2004届毕业生和78家相关用人单位作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实地走访等形式进行了跟踪调查工作。调查显示,中职毕业生高就业率下同时存在就业质量不高这一问题,值得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在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不断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既是实现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更好地发挥中等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功能的内在要求。提高中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需要各级政府、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长期共同努力,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4.
唐萍  郑睿琦 《高教研究》2004,20(3):62-65
生源质量与数量滑坡、毕业生就业率低和办学效益下降是当前一些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发展过程中经常通到的三大难题:本文以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为基础,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为研究对象,拟运用市场供给——需求分析理论深入分析并全面认识这些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作者的拙见。  相似文献   

5.
近日,从教育部获悉,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6.56%,其中自主创业人数比例创下新高。2010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人数为659.05万人,就业学生人数为636.40万人,就业率达到96.56%。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王杨  相似文献   

6.
以就业为导向 发展上海中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析了2003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状况,总结上海市整合教育资源,优化专业结构,打通“出口”,建立就业公告制等以就业为导向,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举措。强调发掘学校自身潜力,实施“订单”式培养,促进专业“转型”,境外、异地就业,培养关键能力等。  相似文献   

7.
孙军 《职教论坛》2001,(11):22-23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就业难等问题十分突出,如何走出困境,切实解决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作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青岛市,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搞好“招生“的同时注意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环节“就业“,率先在全国建立了青岛市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职业学校毕业生对口就业率市区达96%以上,促进了青岛市中等职业教育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一些地区出现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原因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其自身没有解决好“产品”的适销对路问题。上海中等职业教育在解决这个问题上作了大胆而富有成效的尝试,并探索出与传统巾等职业教育不同的一些新途径和新方法,使全市近  相似文献   

9.
<正>一、问题的提出2011年1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在全国十个城市对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开展抽样调查工作。调查涉及146所学校,109490名毕业生。结果显示: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高达98.32%。在"一岗难求"的中国,如此高的就业率并未提升中等职业学  相似文献   

10.
新华 《职业技术》2007,(1):54-54
2005年和2006年,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连续两年扩大招生100万人后,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均达到90%以上。“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将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和1100多万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使我国劳动者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新华)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连  相似文献   

11.
教育部公布的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除新疆外)的就业情况显示:2006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不含技工学校毕业生)为364.2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348.25万人,就业率为95.60%。[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显示: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毕业学生数为589.15万人,就业学生数564.24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77%。其中,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成人中等专业学校三类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数为480.15万人,就业学生数为460.03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81%;技工学校毕业生数为109.00万人,就业学生数为104.21万人,平均就业率为95.61%。  相似文献   

13.
近年,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逐年提高,部分城市的中职类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甚至高于高职类或大专院校毕业生。然而高就业率背后也隐藏着一些问题,学生就业的工作条件一般,工资待遇较低;学生缺乏吃苦精神,无法适应刚进单位的苦活、累活;部分企业的流水线作业使得学生无法实现自我发展等原因导致学生工作稳定性较差。鉴于此,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势在必行。创业教育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必须的创业基础理论,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就业  相似文献   

14.
一、充分认识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形势下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意义重大。首先,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是落实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就我们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就是要努力提高办学质量,让人民群众的投资得到较好的回报;就是要努力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让人民群众满意。当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问题是难点,就业问题是焦点,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关系到社会稳定,也关系到人…  相似文献   

15.
日前,教育部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会上传出让人振奋的消息:在大学毕业生失业人数激增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就业率再度飘红,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5.77%,这是从2005年开始全国中职就业率第4年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6.
张国栋 《职教通讯》2012,(16):68-71
目前,我国的劳动力供求形势正发生根本性变化,劳动力的供求矛盾正在减弱,但结构性矛盾正变得越来越突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较高的同时,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多管齐下、坚持不懈,才能有效地改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提高其社会地位,并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形成技能型人才成长良好环境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为切实掌握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指导职业学校今后的发展与毕业生就业工作,分析研究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我们于2003年9月至10月对全省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教师》2013,(12):5-5
<正>编者按:当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以下简称"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第一,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较高,但就业质量普遍较低。那么,如何提高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第二,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多为农业城市,经济落后,吸纳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的渠道少、能力低,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面临严峻挑战。那么,采取何种对策才能做好中职学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呢?第三,中职学校毕业  相似文献   

19.
2003年,咸阳市中等职业学校招生16455人,2004年招收新生17182人,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3%。今年以来,我们乘势而上,下大气力突破职教招生难题,截至目前,春季分流初中毕业生已达4000多人。主要抓了以下四点:  相似文献   

20.
教育部部长周济3月19日做客人民网时表示,这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很快,扩招不会造成毕业生积压。周济介绍,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也是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要。因为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下一个阶段就要加快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高中阶段实际上包含了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从基本政策上来说,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有一个大的发展。所以,这几年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发展速度很快,去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了800万人,在校学生超过了2000万人。周济说:“由于社会需求确实非常强烈,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比较好。根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的就业率都在95%以上。我想,积压是不可能的。因为对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来说,我们现在劳动力需求还是很旺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