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劳动力流动与教育收益率:理论与实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分析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教育收益率逐年上升的现象。首先从生产效应和配置效应的角度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机制,然后提出了一种剥离教育收益率的计量方法,并利用抽样调查数据,计量分析了劳动力流动对教育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发现劳动力流动提高了教育收益率23%。所以,提高教育收益率的有效途径在于进一步深化劳动力流动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2.
西方教育收益率计算方法及其政策意义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教育收益率是教育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同时它也是政府制定政策的一个有用工具。自60年代教育经济学产生以来,许多西方学都致力于教育收益率的计算,有关这方面的献可谓汗牛冲栋。本系统介绍了西计算教育收益率的两种方法,并对其进行简单比较,概括性阐述了教育收益率的政策意义,最后指出了教育收益率的计算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育在我国个人分配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个人教育收益率的估算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文章基于最近十年国内的文献资料,对个人教育收益率的研究成果进行了分类整理和综述,并针对研究现状提出了未来值得拓展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20世纪90年代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变化与启示   总被引:47,自引:3,他引:47  
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深入进行及知识经济的萌芽 ,与 2 0世纪 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和教育规模扩大相伴随的是各级教育收益率水平的显著提高。对中国城镇就业人员跨年度的抽样数据分析显示 ,在中国城镇 ,教育收益率水平 90年代初期以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的状况基本得到了扭转。截止 2 0 0 0年 ,中国教育收益率水平虽然略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但已与后者逐步接近。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竞争性的经济部门以及年轻的就业者中 ,教育具有更高的收益率。该结果从一个角度验证了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 ,随着劳动力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教育的收益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个人内部收益率的计算方法评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内部收益率的计算和分析在确定经济领域中的投资重点时是一项重要而有效的工具。一个时期以来,特别是进入70年代以后,由于世界银行的一些专家将内部收益率用于衡量教育投资的收益状况,并由此导出了教育发展的重要政策性建议,因此教育内部收益率成为教育经济学界研究、争论和关注的焦点问题。迄今为止,无论是关于其它国家教育内部收益率的研究还是关于我国教育个人内部收益率的研究都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结果。我们应该怎样吸取和消化这些信息,并审慎地在制定有关政策的过程中加以参考,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事情。本文试图就与个人内部收益率计算有关的方法性问题进行一些讨论,以期提高对有关结论的解释性的理解,加强结论的借鉴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使用国家统计局城镇入户调查数据对21世纪以来中国城镇居民各级教育的收益率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估算,主要结果表明:近年来除初中阶段外,其他各级教育的教育收益率并没有延续整个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五年那样快速增长的态势,而是逐渐趋于平稳,甚至有轻微的下降迹象.  相似文献   

7.
孙百才 《教育科学》2005,21(6):1-4,9
90年代以来,中国教育收益率呈现出逐年提高的趋势,本文从技术进步的人力资本偏向性的角度给出了新的解释。中国教育收益率逐年提高是技能型偏好型技术进步的结果,劳动力市场对高技能劳动力需求的增加为教育收益率逐年提高提供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8.
谁来为高等教育付费--高等教育成本补偿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60年代以来,由于高等教育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实证研究的深入,以及各国教育财政状况的普遍恶化,使成本补偿———受教育者通过缴纳一定的学杂费承担一定比例的教育成本,已经成为多渠道筹措高等教育经费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采取何种成本补偿措施、如何保障贫困学生受教育机会的平等问题,对世界各国大学而言,也是一种挑战。一、高等教育成本补偿(cost-recovery)的必要性及实现形式成本补偿有利于体现“谁受益谁负担”的市场经济原则。世界银行专家60年代以来对教育收益率的研究表明,高等教育的个人收益率高于社会收益率,…  相似文献   

9.
将中国高等教育的教育收益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在宏观上,我国教育收益率在改革初期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后逐步提高,在上世纪90年代基本赶上世界平均水平,新世纪以来回报率持续向上增长,目前已经明显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在微观上,女性的教育收益率高于男性;不同工龄的人们的教育收益率存在明显区别;农村高于城市;东部地区的教育收益率要高于中西部地区;竞争性行业较垄断行业、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更高;重点院校的大学毕业生会比专科院校的毕业生高。  相似文献   

10.
80年代以及90年代后出生的农民工,政府和学界将其定义为“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深入访谈和问卷调查获取研究数据,应用ORU模型对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匹配的收益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教育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具有显著影响,教育—职业是否匹配也对其收入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教育—职业匹配时的教育收益率最高.由此对如何提高新生代农民工教育—职业匹配给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提供的两轮收入调查数据,采用微观计量实证研究方法,基于教育选择的反事实选择框架,揭示了高校扩招政策与城镇劳动力大学教育溢价间的因果关系。结果发现:通过基准回归估算出整体教育回报率由2007年的7.1%上升到2013年的9.1%,分教育层级回归揭示了大学教育收益率在扩招政策前后均高于高中教育阶段,但在利用工具变量法纠正了内生性偏估后,城镇劳动力的整体教育回报率由14.1%下降到了9.1%,而纠正了自选择偏差后,整体教育回报率则由2007年的5%上升到了2013年的10.7%;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实现数据平衡后,通过平均处理效应估算出大学教育的年收益率由2007年的9.5%~9.75%上升到了2013年的11.425%~11.925%,验证了扩招政策并未降低城镇劳动力的大学教育溢价。基于此,本文提出,通过人力资本梯度升级至研究生教育层级,逐渐收敛由市场因素与人力资本因素引致的城镇收入不平等。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开端,对儿童的身心发展及整个国家的教育至关重要,但我国学前教育存在城乡差距明显、幼儿园收费问题突出、"小学化"倾向严重及教师队伍不稳定等问题。国家应在加大财政投入的同时,着力引导学前教育回归自然,逐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促进学前教育的优质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rends in the Mincerian rates of return (MRRs) to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 between 1989 and 2009 using two sources of data: the China Urban Household Survey and the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and attempts to explain the underlying causes of the trends. The authors find that while the rates of return to education had been rising steadily since 1992 in urban China, a trend consistent with earlier studies, they have stagnated and even shown a statistically insignificant and very small decline between 2004 and 2009. Using the conceptual framework of supply, demand and institution in labor economics, the authors show evidence that the rapid rise in MRRs since 1992 has been driven by the strong relative demand for skills and productivity unleashed by the market-oriented economic reforms of the late 1980s and 1990s when relative supply of skilled labor was by and large stable. However, the “great leap forward” in senior secondary and tertiary education since the late 1990s produced huge numbers of graduates by the mid-2000s, outpacing the growth of relative demand for skilled labor due to the economy’s overdependence on low value-added industries such as manufacturing and construction. The apparent slowdown in the deepening of marketization since the mid-2000s may have also contributed to the stagnation or slight decline in the returns to education in urban China.  相似文献   

15.
教育回归生活已成为对教育的要求,但当前教育语境中"生活世界"的模糊状态以及教学实践中"生活世界"向"日常生活"的简单归一,使得教育并没有向"生活世界"回归,甚至有进一步脱离的倾向。对"生活世界"基本精神的溯源与反思,有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本质意义。同时,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是一个艰难而又长期的过程,我们要避免虚假的回归,并应认识到教育在此过程中无法自我拯救,只有认识到这些,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有可能,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一种理论畅想。  相似文献   

16.
利用赤峰市城镇地区个体调查数据,估算2002年赤峰市城镇居民的教育收益率,通过比较不同性别群体、不同部门、不同教育程度的教育个人收益率,来考察欠发达地区教育对个体收入的影响,以及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状况。进而提出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是流动人口“城市梦”实现的重要内容。采用文献研究、调查问卷和综合分析的方法,指出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存在如下问题:未能全面适龄入学、教育经费“真空”、管理缺位、家庭教育缺失等问题,提出建立技能培训制度,提升城市流动人口素质;主动适应城市化趋势,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将城市流动人口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强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服务和管理等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理论,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需求中的城乡差异。研究表明:在控制其他因素以后,城乡高中生对高等教育有着同样强烈的需求,但学生的城乡背景与影响高等教育需求的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因素之间存在交互作用:(1)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低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高等教育预期收益率较高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2)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少时,农村学生比城市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当家庭网络资源较多时,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更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农村低社会经济地位的学生对高等教育的旺盛需求表明,接受高等教育几乎是他们改变其不利社会地位、实现流动的惟一渠道。扩大农村学生的高等教育机会,是改善城乡差异的重要手段。政府应该在教育财政和招生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以回应此类教育需求。  相似文献   

19.
对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2000年中国35个城市工资价位抽样数据分析显示,高中教育收益率低于高等教育收益率;另外,中国城市教育收益率已高于发达国家,但教育收益率在地区间呈不平衡状态,东部地区各级教育收益率都高于西部地区。这一估计结果对我们制定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本投资战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教育政策直接关系着整个教育过程,然而,在国家中心的话语模式和精英中心的决策模式下,公众人在教育政策活动中缺失,教育政策成为国家统治的工具。政策科学视域中的教育政策带给教育的是冷冰冰的政策,公众人迷失于政策之中。走向教育学视域无疑是教育政策制定中公众人回归的一条可行性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