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感到写作文难,主要是缺乏作文的材料,其实,在学生的身边,在他们的生活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材料。教师一要多引导,二要多提醒。教学中帮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材料;从四季景物变化中捕捉材料;从天气变化中捕捉材料;从活动中捕捉材料。  相似文献   

2.
思想品德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开放课堂。在教学过程中,除了"预设"和"预设生成"外,往往还会产生一些意料之外而又有意义的信息材料,即非预设性生成。教学中若能及时捕捉并有效利用这些非预设性生成资源,将会活跃课堂,进而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让学生在实实  相似文献   

3.
蒋艳 《文教资料》2011,(26):138-139
本文作者利用一次"意外"的班会课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从转变教育观念,确立主体性教育观;爱护学生自尊,尊重学生个性;借助班级氛围,创设教育情境;开展教育活动,激发自悟欲望;捕捉教育良机,师者身正为范五个方面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姜日莉 《林区教学》2011,(7):109-110
课堂教学细节落实得好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成败。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就应该关注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关注教学细节,其实就是关注"操作材料"的选择,关注"课堂提问"的设计,关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关注"学生发言"和教师的"课堂评价",认真捕捉每一个细节,巧妙的处理好这些细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生成精彩生动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5.
一、抓"错误"引生成,让课堂迸发生机错误在学生的学习中经常出现,教师应该机智地、理性地对待错误,及时捕捉错误信息,让学生通过错误生疑,在疑问中思索"。疑"能点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热情,激起学生探究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把探究活动推向深入;能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进而达到拓展学生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路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积极地捕捉、保护并培养学生的数学直觉思维是完成数学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直觉思维应夯实基础,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关注数形结合,培养直觉思维动机;冲破逻辑思维模式,培养直觉思维的敏捷性;创造良好的猜想情景,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相似文献   

7.
教学具有教育性,育人是思想品德课的灵魂。思想品德课堂教学必须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置于三维教学目标之首。学生的生活是教育的背景,学生课堂上的插嘴、发言、行为、情绪等是我们捕捉教育的着眼点。"育"不是教,而是学,是体验,是内化,是生成。一、从学生的插嘴中捕捉教学片断一:苏人版九年级"感受社会变化"。师:在社会发展、文明...  相似文献   

8.
布鲁纳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面对学生的错误,老师如果能充分利用,善于捕捉背后隐藏的教育价值,通过巧妙点拨,课堂反而会"因错而美丽,因错而精彩"。  相似文献   

9.
从文本的"言语形式"去关照文本的教学已逐步形成共识;语文学科跟其他学科最主要,或者说根本的区别就在于"言语形式"。然而,行走在这条路上也必须直面这一问题;我们用怎样的策略、方法面对文本、课文、学生?本文从感受、捕捉作者的个性语言、把握、打造编者的目标语言、点拨、训练学生的情智语言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0.
搞好写作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譬如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生活,捕捉灵感;课外多读书,读好书;坚持写日记;等等。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就文取材,开掘文本宝藏,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写作教学中,与文本相对应,我和学生把作文分为七个专栏:(1)解"言外之意"品"弦外之音";(2)与名家对话;(3)"狗尾续貂"篇;(4)赏析"生花妙笔";(5)读书札记篇;  相似文献   

11.
(一)信息捕捉类 例1(福州)请仔细阅读下文,并回答文后问题.纳米陶瓷作为高新科技材料应用广泛.贴于"神舟七号"飞船外表面的"太空"纳米陶瓷,具有永久、稳定的防静电性能,且有耐磨、耐腐蚀、耐高温、防渗透等特点.采用氧化锆材料精制而成的纳米陶瓷刀,具有金属刀无法比拟的优点:刀刃锋利,能切割钢铁等物质.能削出如纸一样薄的肉片;  相似文献   

12.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心灵工程",作为班主任要善于捕捉教育时机,巧妙运用"时机效应",走近学生,进行心与心的对话,让教育"润物细无声",充分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钱娟芬 《生活教育》2012,(14):87-88
在教育中教师基于对学生的关注和捕捉孩子闪光点的意识对学生进行"画像",具有重要的德育力量,它能让教师力求真善、让学生洋溢快乐,促进师生关系的和谐发展;同时有利于形成有效的亲子沟通。  相似文献   

14.
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笔者常发现学生因找不到生动的材料而感到困惑,也常发觉学生因缺乏生活的体验而使文章干瘪乏味。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平时不善于从细小的生活现象中灵敏地“捕捉”有意义的典型素材。要改善这种现状,我们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捕捉”能力。“捕捉”,是一种形象化的说法;“捕捉”能力主要来源于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强烈感受和深刻思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自定义学生化学学习之"困",分析捕捉途径,并在现代教学理论的启示下提出了解"困"的几条途径,追求课堂有效性,最终实现多位目标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张晓琴 《考试周刊》2011,(53):71-71
只要注意观察,学生就可以发掘生活的本真和个性化的细节。作者尝试在班级开展"公共日记"活动,让学生成为素材的捕捉者,有意识地寻找、记录生活,互相借鉴、互相激趣,变难为易,有效解决作文"老大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作为新世纪的中学班主任,肩负着培养适应本世纪所需要的各种人才的重任,因此,必须用心工作,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善于捕捉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18.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之无物,举步维艰。"内容充实"、"材料新鲜"是高考作文评分很重要的一条标准。如何做到"内容充实"、"材料新鲜"呢?在作文训练中,该如何来指导学生进行选材的训练呢?一、要让学生端正态度,明确积累材料的重要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作者始终遵循"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原则和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运用"不动笔墨不读书"、"圈点勾画"的方法来读书,在读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感受能力和寻找、捕捉、提取文本信息的能力,同时注重加强朗读指导,还课堂以琅琅的读书声,让学生深入其中,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20.
加强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一条重要途径。因为想象力囊括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是一门充满想象空间的学科,在教学中更应捕捉机会,采取多样手段,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下面着重谈谈我对学生"再造想象"培养的一些尝试。所谓"再造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