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主持人提示:13岁以前的语文是童年的语文、积累的语文、种子的语文、经典的语文、综合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是逐步反刍的语文,是为一辈子奠基的语文。  相似文献   

2.
语文教育就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为学生高效益的语文学习服务。倡导本色、实用的语文。本色、实用的语文立足于学,服务于生,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语文的知识之用、方法之用、考试之用、生活之用、情感之用、思想之用乃至无用之用。学习者须知语文学习的三大境界。  相似文献   

3.
胡立琴 《学周刊C版》2010,(1):135-135
语文是文化艺术.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语文教师要张扬语文魅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与广度.所以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对于走进语文、融入语文、爱好语文显得非常重要。笔者认为,从阅读、积累这两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育界,许多人认为语文知识中“程序性知识对语文教学的意义是巨大的”[1]。阅读知识和写作知识属程序性知识,本文拟探讨其意义、价值。研究语文知识于语文学习及语文教学的价值,即研究语文学习、语文教学是否需要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能否满足语文学习、语文教学的需要,这是从理论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作为一门基础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确立和遵循语文素质教育的原则以促进语文教学。文章提出语文素质教育的五项原则:一、全面提高语文整体素质与促进个性发展相结合;二、促进学生主动活泼地发展;三、语文教学活动应面向生活;四、语文教学必须贯穿人文精神的思想;五、语文素质教育必须以“三个面向”为归宿,以引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吴德宝 《成才之路》2012,(25):31-31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养成,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质。语文教师要指导中职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给中职语文作文教学注入新的理念,改变当前中职语文教学效果差、效率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不浓的困境。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师要用语文化的方式教语文,这似乎不应该成为问题,但是,在人人都能教语文、人人都能评语文这种世俗且不当认识的社会大背景下,以下几点还是应该引起一线语文教师的高度重视的,因为这些体现了我们语文教师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的语文素养。一、教师的评价用语要语文化;二、教师的教学手段要语文化;三、教学的内容结构要语文化。用语文化的方式教语文,应从关注细节做起。  相似文献   

8.
学习语文的脚印 一个正常的人来到世上,每天都在学语文,用语文。只不过,一般人(不是学中文的)高中毕业以后,学语文不如用语文那样明显。一个语文教师,好像是教别人学语文,其实他也是在学语文、用语文。一个语文教研员,好像是在研究别人教语文,其实他也还是在学语文、用语文。我读过中文系,做过语文教师,现在正忝列语文教研员的行列,所以,在我的身后,留下的都是学习语文的脚印。  相似文献   

9.
童真语文,即儿童的语文、真实的语文、适切的语文。儿童的语文是本位语文,养护儿童的“真性情”;真实的语文是本色语文,贴近儿童的“真生活”;适切的语文是本场语文,发展儿童的“真素养”。童真语文三“本”一体,以实现“用每一个40分钟玉成师生一生‘童真’”为终极旨归。  相似文献   

10.
语文素养是指以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为核心的一种综合素养,语文教师语文素养的高低决定着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教师应从更新观念、学习与磨练、以身作则、跨领域学习与研究这四个方面来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语文的分量     
语文的分量自不待言。然而,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形是:作为“主科”的语文“与哙为伍”。沦入尴尬的境地,语文成为众多语文教师职业生命中难以承受之“轻”。究其原因,有学生学习内容、教师教学定位、课堂教学方式、考试试卷命制等多方面的原因。为了加重语文在学生心目中的分量。我们呼吁:正确定位语文学习的内容、拓展语文学习的外延、搞活课堂教学的方式、完善语文试卷的命制。  相似文献   

12.
正生活是语文教学的源泉,生活范围的宽广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无数的素材,同时,生活也是语文教学多样性的生长土壤,使语文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语文教学形式更加多样化,使语文教学具有了发展性、情景性和开放性。文本将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含义、生活化语文教学的特点、途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分析,进一步探讨中学语文教学。一、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含义语文教学来源于生活,有生活的地方就有语文的存在。我们的母语通过语文得以延续发展,学好语文,才能更  相似文献   

13.
杨道麟 《天中学刊》2011,26(6):136-138
语文教育的严重偏离根本宗旨、浅尝辄止文本内容、本末倒置实践操作等偏差的出现,说明语文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使语文教育抹去了本色,使语文教育错位、变形、变味、变质。因此,语文教育理论既要把握并分析语文教育的实践问题,又要转变语文教育的研究方式并实施语文教育的田野作业,还要解构语文教育的研究话语并形成语文教育的新话语形式,更要与基础教育的语文教师合作并构成语文教育的研究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语文教学改革中,人们已从过去单纯强调语文教育的社会性而逐渐认识到语文教育与语文学习的个性化作用,并且有向语文学习主体绝对化的倾向。这种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做法,对语文教育的良性发展是十分不利的。本文针对语文教育的社会化、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及语文学习的个性化诸因素,提出了如何处理好语文教育、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三者之间关系的方法,并进而指出了正确处理三者之间关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语文贯穿生命。没有哪个学科像语文那样强烈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影响着人生命的质量和品位,影响着人的终身幸福。生命语文,超越认知的语文、程序的语文、规律的语文、理智的语文、模式的语文、符号的语文。站在生命的高度.将幸福作为至高的教育价值.不仅指向语文知识的增长.更指向儿童生命的生长和发展.指向儿童灵魂的生长和精神的发育。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要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必须着力探求语文教育本质,语文教育本质是语文教育理论中执一驭万的关键和枢纽,在整个语文教育理论系统中始终居于不可替代的位置。语文教育是多种矛盾的统一体。语文教育理论界要研究它的本质。只有正确树立语文教育本质观对语文教育的制约处于首位的观念.并努力实现语文教育的“基础性”、“人文性”、“审美性”三者的有机结合,且切实处理“语文智育”、“语文德育”、“语文美育”之间的谐和关系,才能真正科学地认识、理解并把握语文教育的“真善美融合”的特殊本质。  相似文献   

17.
建构语文教育范式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之需,而且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追求,更是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然愿景。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应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结构性以及普适性等原则。从语文教育的整体考察,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可以基于一种"线性"逻辑,即语文教育"从哪里走"、"如何走"、"走到哪里去"。据此,所建构的语文教育范式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语言文字"是语文教育的基点,"语文实践"是语文教育的途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点。  相似文献   

18.
建构语文教育范式不仅是语文课程改革面临的一个现实之需,而且是语文教育教学改革的应然追求,更是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实然愿景。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应遵循理论性、实践性、结构性以及普适性等原则。从语文教育的整体考察,语文教育范式的建构可以基于一种“线性”逻辑,即语文教育“从哪里走”、“如何走”、“走到哪里去”。据此,所建构的语文教育范式的核心要义可以概括为:“语言文字”是语文教育的基点,“语文实践”是语文教育的途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的终点。  相似文献   

19.
将地方文化适当地融八语文教学中,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语文教学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对语文教学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地方文化的语文教育特性主要体现在:地域性、人文性、工具性、丰富性、动态性。地方文化具有六种语文教育功能:文化传承功能、语文德育功能、语文美育功能、语文课程建设功能、语文体察学习功能、语文探究学习功能。  相似文献   

20.
黄家彩 《成才之路》2009,(15):41-41
语文教学要充分利用语文的教学资源,优化语文的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校间融合的教育体系。使学生在广阔的时空里学语文、用语文,丰富知识,提高认识,增长才干。拓展语文教学的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