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孟欣 《考试周刊》2011,(40):101-103
「もらう」是授受动词的一种,前面一般接续助词「に」或「から」表示动作的起点。本文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的角度,从两个方面对「~にもらう」和「~からもらう」进行对比,得出(1)接受方想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能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内心交流,主要表现出接受方的感激之情,「~からもらう」强调动作的出发点;(2)接受方不想的得到某物时,「~にもらう」语义蕴含丰富,「~からもらう」只是强调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2.
上一篇文章主要从接受方是否想得到某物这一角度来探讨「~にもらぅ」与「~かぅもうぅ」之间异同,本文则从给予方的角度对二者进行比较,当给予方具有人性化或含有某客观事物具备拟人色彩的时,「もらぅ」前一般使用助词「に」;当给予方是某一集团或组织以及纯客观事物时,「もらぅ」前往往使用助词「かぅ」.此外,从语感的角度来看,「~にもらぅ」能够增强双方的"亲密感",「~かぅもうぅ」会产生某种距离感.  相似文献   

3.
日语中形容词、形容动词词干后接结尾词"さ"、"み"可以构成相应含义的名词。这一规则是否任何情况下都成立?两者在具体使用时有哪些异同?笔者从语法方面入手,对其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日语教学者提供一份参考,同时也能对广大日语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刘蔚三 《考试周刊》2013,(11):95-96
助动词~される与~られる有被动、自发、可能、尊敬这四种语法含义,它是日语语法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在教学实践中,作者发现在四种含义中,其中的被动与自发的含义尤其容易混淆。通过举例说明如何判断某个包含~される与~られる的句子表达的是被动还是自发,对日语学习者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来~"是吴方言常见结构,北吴语桐庐方言中的"来汉""来里"可兼做动词、介词和助词。从方言内部看,两者在指示位置、表示时态意义和后接地点名词时呈对称分布;从方言与普通话的比较看,两者与动词的搭配情况与现代汉语的"在"和"着"有所不同。对该结构的特征归纳与语感调查,将在应用层面有助于《桐庐方言志》(1992)的讨论与修订。  相似文献   

6.
张谦 《考试周刊》2009,(19):124-125
关于日语中接尾词“~中”,上海外国语大学出版的高等学校日语专业教材《新编日语》第3册对其基本用法作了归纳。本篇从归纳和答疑两个方面阐述了其读音用法,通过对具体实例的分析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汉语方言普遍存在着用同一个语法标记来标记处置式和被动式的现象,这个语法标记大多来自“给予”义动词.本文首先对这种现象做分类分析,接着从不同词汇意义来源角度揭示“给予”义动词的不同词义发展路线及其语法化路径,对当前汉语方言共时平面上施受同标记现象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8.
冯运娇 《考试周刊》2011,(80):114-115
作者通过对比分析实际语料,考察了「~壁に」、「~壁の上」各自的适用范围、意义,以及和汉语"~墙(壁)上"对应关系,认为「~壁の上」适用范围较小,其中的「~上」在汉语中空间位置是物体的上方或表面。「~壁に」当与不同的动词搭配时,根据接触空间、范围不同,可分为"表面"、"并行空间"、"内部空间"三个分类。同时,发生转义的现象也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9.
邓亚丹 《海外英语》2014,(20):185-186
新词是时代的产物,有一定的创造性,对它们的翻译也有一定的特殊性。考虑新词的特征,在英译时应尽量在目标语找到对应词,如果汉英联想意义不一致时,为了更好的传达文化内涵,译者可以采用直译或意译。  相似文献   

10.
近义助动词"能"和"可以"存在着一个语义共性特征:二者从不同侧面指出主语所具备的条件决定了宾语的实现没问题。两个语义区别特征:一是"能"强调宾语的实现条件充分,"可以"强调宾语的实现无妨碍;二是"能"具有积极性特征,"可以"具有消极性特征。语义决定语用,进而分析了二者语用效果的不同。  相似文献   

11.
我朗读《诗意地生活在教书育人中》后,请同学们以“一言心得”的方式笔谈读后感和对“诗意人生”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与其他类型教育的最大区别所在,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产教融合不仅有利于产教主体的共同发展,还能将职业院校和企业的研发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文章从“政府、职校、企业”三方主体的视角阐述产教融合的内涵、意义,分析了产教融合中“政府体制机制支撑不足、企业积极性不高、学校主动性不强”的原因,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试图从符号学角度来探讨外语学习问题。外语交流的成功离不开话语双方共有的化环境、社会环境、客观世界。外语学习能够在现实或想象中改变位置才有可能达成有关符号意义的“母语认识”。因此,外语学习是学习不断了解、理解甚至融入另一个社会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金盛爱 《考试周刊》2009,(20):113-114
本文从与动词共起制约作用的角度,与现代汉语比较的角度,对“~てくる”和“~ていく”的用法及意义进行总结归纳,并作进一步的探讨。“~てくる”“~ていく”与动词结合起来既可表示空间性概念,又可表示时间性概念。  相似文献   

15.
周玉元 《吉林教育》2006,(12):33-34
教师管理是一门艺术,目的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管理者的领导下能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管理者就要深谙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  相似文献   

16.
郑亚楠 《考试周刊》2010,(25):204-204
“农场”、“牧场”等游戏眼下非常盛行,本文从精神分析的角度解释其盛行的原因,并针对其负面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7.
随"水门事件"的曝光,"-gate"与"~门"在媒体迅速传播、使用。从语言学角度深入地分析两个新兴附缀形态性质与属性、语义特点与语义扩展、句法特点、形成与变异的动因机制等,通过两者的不同翻译,旨在强化对"-gate"与"~门"的认识,指导语言实践。  相似文献   

18.
姚鼐是桐城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清代文坛极具影响力的文学家,他提出的"义理、考据、词章"说成为桐城派创作理论的核心思想,而姚鼐也一直在文学创作的实践中履行着这一文学思想。本文试从他的诗词、散文等不同类型作品的写作中探讨其文学特质,以发掘姚鼐如何在创作中践行其写作精神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管理是一门艺术,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在教育管理的领导下能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教师管理就要深谙管理的“方圆”之道。“方”有棱有角,指管理的原则性、规范性。“圆”有灵动感.指管理的灵活性、变通性。“方”与“圆”的辨证统一,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就是一种科学而艺术的管理方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