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程改革,把文学教育目标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力主培养学生的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培育审美素养。但我们遗憾地看到文学教育没有实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就是文学课没有真正回归,也即没有把文学课上成文学课,其突出的问题就是把文学教材的教学泛化成其他实用类教材的教学。  相似文献   

2.
随着白话文进入教科书,语文教科书的文类编排日趋稳定,文学在固定的分类模式下开始做与思想或语文知识相结合的探索。一些教科书通过设置单元主题实现文学教育,也有一些教科书把文学作品当作语言文字的材料。以《国文百八课》为代表的教材使语文教育在方法上趋向于科学化,但文学教育并没有在教科书中找到适合的实施方式。厘清文学教育与语言教育各自的目的,如何更好地协调二者的关系,成为困扰中学语文教学一个世纪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占有重要位置,但组织教学的理念和操作方式,距离文学教育尚远。要让"失衡"的文学教学走向敞亮,就要确立"文学审美"的核心理念,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当作文学教育的培育目标,把阅读课程化当作文学教育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4.
现在的教材都增大了文学作品所占的份量,这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性,也契合了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时代要求。然而,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的老师把文学课上成信息筛选课,寻观点、找结论、搞推断,好好的作品给弄得支离破碎;有的老师上成道德说教课,是非曲直,善恶美丑,缘于人的道德修养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文学课及其教学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主义倾向相当严重。其突出表现是该课程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审美修养和文学精神的培育,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要纠正这一偏向,首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其次,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三,实施经典文本阅读的个案法教学;第四。改革文学课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6.
文学课及其教学的人文性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科学主义倾向相当严重.其突出表现是该课程教学偏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审美修养和文学精神的培育,具体表现在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要纠正这一偏向,首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确立科学的人文主义教学观;其次,从人文精神的角度对教学方法进行深刻的反思;第三,实施经典文本阅读的个案法教学;第四,改革文学课的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付睿 《现代语文》2009,(1):139-140
文学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语文人文性教育的加强,文学教育必将进一步强化。文学阅读是文学教育的主要手段,文学教育的一个基本构架就是用于文学教育的教材。因此,对文学教育教材的研究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前,师范生的文学鉴赏力低下。其原因主要是:文学鉴赏本身难度较大,教学大 纲和教材忽视文学教育,历来的语文教学发生偏向,忽视文学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及教 育评价体系不利于鉴赏力的培养。发挥新教材的优势,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把诗歌教学作为 培养文学鉴赏力的突破口,加强课内的示范性的定向式鉴赏训练,加强课外的自由式鉴赏指 导,改革教育评价体系,发挥考试的导向作用,是提高学生鉴赏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通识教育是近年来兴起的一股教育热潮。正是基于这样的教育语境,本文在分析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论述了开展文学通识课教学的重要意义:一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二是文学通识课教学有助于推进专业教育。目的是希望能够充分发挥文学通识课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现行新编语文教材显然增大了文学作品所占的份额,这表明人们已经认识到了文学教育的重要姓,也符合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和人文教育的时代要求。然而,文学作品的教学现状并不能令人十分满意,有的老师竟把文学课上成了信息筛选课,寻观点、找结论、搞推断,好好的作品被弄得支离破碎,惨不可读;有的老师上成了道德说教课,作品中人事的是非曲直,善恶美丑,均被简单地解读成缘于人的道德修养水平的高低;有的老师则上成了政治解读课,什么一元对立,阶段分明,简单机械,似乎被望眼欲穿。如此解读,缺失了人性的审视,丢掉了人文关怀,丧失了美的体味,令人遗憾无已。  相似文献   

11.
高晨 《现代语文》2014,(5):20-22
文学课一直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科目。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以语言、文化交际和文学教学为内容,以培养对外教授汉语言文化的专门型人才为目标。然而,对于以教授汉语为本职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文学课实在难以直接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实践中。因此,在传统文学课教学中学生无法直接体会文学与文化、汉字发展的关系,造成很多学生学习上的困惑和误解。为突出文学课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本文提出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文学课教学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思路,以文学为载体,突出文化、审美和汉字教学重点,为学生日后的汉语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07年,我国文学教育研究在理论和实践领域都取得了较大进展。文学教育在理论上的拓展主要集中于对定位与目标的反思和对方法与途径的探讨两方面。研究者对文学教育的实践研究有了更多的反思意识,并把这种思考运用于实践,总结出一些文体教学的新思路、新办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语文教育中文学功能的强调和突出,文学作品在教材中占有的比重日益增大,文学教育成为语文教育的重点。因此就要把握语文教育的文学特性,注重情感的激发与感染,突出语文的人性美和人情味,使我们的语文课上出情感味。一.创设情境,以情入课情感具有感染性,每一课书的教学之始,我都会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前境,通过教师激荡的感情,恰当  相似文献   

14.
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问题,是现代语文教育产生以来始终没有解决好的理论和实践难题之一。在20世纪末的语文教育大讨论中,许多领域特别是文学界严厉批评语文教育中的“文学教育失落”,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人文精神失落”。虽然2001年、2003年颁布的课标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性”和文学教育的重要性,多种版本的课标教材都增加了文学教育的分量,但从最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状况看,  相似文献   

15.
受功利性目标驱使,中小学语文教育理科化教学倾向越来越严重,而大学的文学课教学观则多建立在"史学本位"的基础上。语文与文学教学诗意的缺失,导致大量学生对中国语言文学失去兴趣。中国古代文学诗性教育课程观的提出与实践,是对师范院校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文人情怀的小教师资所进行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以来中学文学教育走过了一条曲折的道路 :2 0世纪 50年代的一段时间语文课等于文学课 ,60年代文学教育销声匿迹 ,80年代文学教育复兴。但是语文界长期以来在中学文学教育理论方面未作系统深入的研究 ,教学实践上处于摸索状态。回顾近半个世纪文学教育的历史 ,提出各阶段的优点与不足 ,提出未来文学教育的一些理论构想。  相似文献   

17.
正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永远的蝴蝶》,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一、说教材(地位及作用)《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育的目标要求是:"认识文学作品的丰富性、复杂性,理解和欣赏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作品,学习有创意性的阅读。注重审美体验,发展想像力,陶冶性情,丰富心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可以说,小说教学是文学教育中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学语文教学进行了一次重要的改革实验,把语文科分为“文学”和“汉语”两科,分别进行系统的文学教学和汉语知识教学。与之对应的有《文学》和《汉语》两套教材。范老师认为,这两套教材使那一届的学生受益终身。那究竟是什么样的教材,对那届学生有怎样的影响?《受益终身的文学课》中做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19.
"生态式教育"是一种为改变各种知识之间的生态失衡状态,形成各专业知识之间、知识与自我之间的生态关系的教育,它的目的是培养出真正具有智慧的"开放性专家"。"生态式教育"是从受教育者的心理和生理过程出发,根据其基本规律进行教育活动。这种人就是现代社会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文化人""贯通而求洞识的人""通达而识整体的人"。本项目希望将"生态式教育"引入高校英美文学课程教学,并结合民族地区特有的地域文化特色,探索科学的英美文学教学课程体系,提高英美文学课教学质量,从而推动英美文学课教学改革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文学具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审美作用,当前中学语文增加文学作品的分量很有必要。从语文教育的传统看,我国语文教育主要是文学教育;从世界教育发展趋向看,人文学科的复兴已成为一种潮流;从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看,语文学科要把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与人文意向为基本目标之一。中学语文教学与大学的专业任务目标不一致。搞好文学教育要立足于课堂,发展于课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