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令人敬佩的半生多难的作家王蒙,在1956年9月号的《人民文学》上发表《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文章发表以后,读者与批评界的反应非常热烈,并因此被错划为右派。  相似文献   

2.
读阅读所得到的所指可能与本意向性完全不同,《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中的有些词语,让读疑窦丛生,可能导致把刘世吾与聪敏、林震与野心、韩常新与可怜联系起来,因而重写出全新的意象。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历史》必修3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279页说:“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作斗争的故事。”该书第284页则表述为:“王蒙写了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小说原载《人民文学》1956年9月,题名为《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那么,究竟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还是《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呢?  相似文献   

4.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表现的是一个年轻人的人生实现愿望,同以政治形式反映出来的传统文化规范的冲突和摩擦。这种似乎是个人理想与外部现实的冲突,贯穿了王蒙后来的很多小说,这也是王蒙小说为当代丈学提供的一个解读中国社会冲突的重要的主题线索。在《组织部》里,“年轻人”——林震,是这个小说的原发点,这篇小说是由他的感受、体验而产生的,或者说,小说的动机与意向性,都产生于林震的内心经验,作品反映的是一个心理事件,因而是一篇心态小说。但在客观论的片面认识论的时代思潮中,小说不可能不被错读和误读。刘世吾的真正悲剧是被组织,被革命话语所异化,而非“革命意志衰退”。林震是个个人主义者。个人主义同集体主义时代必然构成冲突,林震的喜剧性遭遇由此决定。  相似文献   

5.
陆萍是丁玲的小说《在医院中》塑造的一个人物形象,本借陆萍之口,重评《在医院中》。《在医院中》表现了丁玲敏锐的观察力和敢于针砭现实的思想高度。周扬1958年对《在医院中》的批判,是蛮横和霸道的,极“左”的。陆萍是一个应当受到表彰的优秀党员。她在医院的一切活动,只是想对医院进行一番改革,但她失败了。她的失败说明了小生产思想习气的根深蒂固,她面对的是集体奥勃洛摩夫主义。  相似文献   

6.
7.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是在《拖拉机站站长和总农艺师》的影响下问世的,两篇小说在主题、人物、情节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但作家王蒙不是拙劣地模仿来自苏联的文学作品,相反、他的作品不少地方还有所超越。总的说来,两篇小说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8.
丁玲的《阿毛姑娘》和福楼拜和《包法利夫人》,揭示出不同的时空中,社会转型期间,受到现代都市明吸引,觉醒的乡村女性对于幸福的苦苦追寻,和这一要求实际上不可能实现而窒息的独特的生命形态。两位作不同的情感态度,鉴照出两位女性主人公所生存的典型环境,性格深层的差异。一个是对“自我的他”的审视,一个却恪守无动于衷的原则,追求着“神圣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9.
丁玲的《在医院中》,陆萍的遭遇表征着作为新政权雏形与象征的解放区,法律、条文上的性别平等并未深入社会机制和妇女的思想意识与日常生活,女性整体上依然处于精神匮乏、价值缺失和无法获得类的存在的生存状态。陆萍的悲剧揭示了将女性解放等同或捆绑于民族国家解放的狭隘和困境,将民族国家解放后妇女解放之路将走向何处的问题揭示了出来,启示新的历史背景下,女性解放应在主体精神和社会文化价值的维度确立女性的主体存在,发展女性独立的个性和丰富的人性,实现女性自由、自觉的类本质。而反观现实,这也正是文本对当下女性解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脱胎于1965年的“百花时代”,这是一部讲述知识分子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及由此带来的困惑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自发表之日起,就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学界的关注。评论界对它的解读一直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小说刚发表时,特定时代的文艺政策和文学大环境的限制使得大多数批评家都把它解读为对官僚主义的批评。到了新时期,对小说的评析终于有了新的思路和突破。最具代表性的是从心理角度、成长角度来解读它。面对多年来对《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的多重阐释,笔者试图从三个方面对小说进行再解读:“新来”和“青年人”所包含的意义,作者的时间点设置,以及小说中重复出现的意象——春。多次的解读再一次证明了小说细节描写的功力和对多重阐释空间的预留,也让这篇小说不断沉淀新的内容和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对于建国初期的毛泽东来说,"党的官僚化和知识分子的贵族化"是后革命中国的最大焦虑。在毛泽东无产阶级"继续革命"的理论视野中,王蒙的短篇小说《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及其所引起的论争,恰如其分地表现了这种后革命时代的政治焦虑。一方面,小说以"反官僚主义"的艺术姿态触动了当时人们敏感的政治神经,与毛泽东建国以来"反官僚主义"的思想脉络形成契合。另一方面,王蒙的小说原意对"小资产阶级狂热"也有着自觉的拒斥。这一"革命"的文本招致"反右"批判的命运,让人不得不重新思考小说的改写、批评生态及"反右扩大化"等诸多历史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从丁玲与莫泊桑相似的经历和民族立场出发,探穷了《羊脂球》与《我在霞村的时候》两部作品立意的共同所在,同时又通过对比,分析了它们批判角度,批判学的不同,进而从美学效果上对它们进行了区分。  相似文献   

14.
15.
冲突性话语是一种普遍而且复杂的语言现象,频繁地发生于人们互动交际中。而婆媳之间的话语冲突也是很常见同时也是很复杂的现象,对家庭和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在现实生活中,婆媳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在言语中的冲突。本文以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为理论基础,以电视剧《婆婆来了》为语料来源,探讨婆媳间的话语冲突特征与语用策略,促进家庭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雷雷 《考试周刊》2009,(49):32-33
当代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写作手法在《又来了,爱情》中给读者展现了一位年逾六旬的老妇人萨拉的心路历程。根据弗洛伊德和荣格对梦的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萨拉内心世界.从而发现外在的平静也许并不能反映老人内心世界的全部。  相似文献   

17.
18.
明清时期,随着西方人的到来,中国的穆斯林群体也受到西方传教士的关注,虽然这些关注都带有宣教的目的,但是在某种层面看来,传教士对中国伊斯兰社会的研究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其中的佼佼者海思波,他的经典著作《伊斯兰在中国——一个被忽视了的问题》,自问世以来一直受到西方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希望通过对中英文相关资料的研究,还原海思波的一生,并通过对《伊斯兰在中国——一个被忽视了的问题》的研读,试图对跨文化、跨宗教研究产生一种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说心里话,这些年来,作为语文老师,我一直有些不敢面对学生的创作。不是学生缺乏才气,有才气的学生还不少。失望的是透过还颇有些斐然的文采,看到的却常常是让人压抑的文字:  相似文献   

20.
王涛 《考试周刊》2011,(56):37-39
巴巴多斯作家乔治.拉明的作品主要反映了殖民主义、民族主义、种族主义的主题。他的代表作《在我皮肤的城堡中》是加勒比海文学中最早的成长小说,也是一部后殖民时代的史学著作。小说是作者为抵制异化和本族文化边缘化而写的一部关于儿童及少年时期的自传,记录了二战时期加勒比英殖民地人民独立运动期间动荡不安的社会生活和殖民制度的瓦解过程,从中体现了殖民地人民自我意识的觉醒并竭力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文化身份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