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过去有个说法:“漂尾的粗细是影响浮漂灵敏度的主要因素”。其实这个立论只能适用于称重性灵敏度,若将其应用于下顿灵敏度就失之偏颇了。 前面我们就③式对下顿灵敏性的分析是泛论,并没有对浮漂给予任何限定,所说的“漂尾的粗细是影响下顿灵敏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小漂尾对下顿灵敏度的影  相似文献   

2.
垂钓者到达钓场,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测试水深和调漂,以便垂钓。将水深测准,定好浮漂,是关系到能否钓到鱼的关键。有时经过反反复复地测试,才能确定下来,有时又会发生很大的变数,使人无法适从。究其原因有二:一是垂钓水  相似文献   

3.
悬坠钓法以其灵敏度高,钓组科学,诱鱼快速而著称,可夜间垂钓由于浮漂加夜光棒后示标重量加大给调漂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影响钓组的灵敏度。如何才能在既不降低灵敏度,又调漂快捷,做到鱼讯反应准确呢?  相似文献   

4.
《中国钓鱼》2008,(1):17
金T-01至金T-04冬钓、棚钓竞技专用高档浮漂,漂体纤细瘦小,浮力和自重达到完美配合,灵敏度高、浮漂语言准确、节奏感强,下顿和上浮下顿语言表现突出!受水温变化和水表张力影响很小,性能稳定,便于调整,适合钓1.5~2米水深的上层、中层及底层鱼。此四款浮漂适合冬季竞技比赛所有鱼情。  相似文献   

5.
陈俊峰 《垂钓》2001,(9):50-51
手竿钓鲫除受气候、水情、钓位、饲料等诸多因素影响外,坠的轻重、大小及坠与线、钩、漂的组合,直接关系到钓手获鱼的多少。在垂钓中,坠可以使鱼钩迅速沉入水底或抛向远处,并能坠下一部分浮漂,以便观察鱼的动静。所以,善用坠、巧用坠也是钓鲫应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相似文献   

6.
在钓位不变的情况下,长时间垂钓,浮漂的钓目总要有些变化(例如从早晨一直钓到中午)。本来调得很灵的浮漂,慢慢地会变得越来越钝,甚至看不清鱼咬钩了,好像窝子里的鱼不见了。有经验的高手,垂钓几个小时后常常要再重新调一下浮调。原因是什么?有些资料介绍,是因为长时间  相似文献   

7.
当风小时.将浮漂调到露出水面一个红点:鲜红醒目的漂尖浮在水面上.只要浮漂出现一些变化,钓者就能看得清楚,当漂尖消失,或漂送上来即可提竿得鱼:  相似文献   

8.
《中国钓鱼》2008,(2):17
金T-01至金T—04冬钓、棚钓竞技专用高档浮漂,漂体纤细瘦小,浮力和自重达到完美配合,灵敏度高、浮漂语言准确、节奏感强,下顿和上浮下顿语言表现突出!受水温变化和水表张力影响很小,性能稳定,便于调整,适合钓1.5~2米水深的上层、中层及底层鱼。此四款浮漂适合冬季竞技比赛所有鱼情。  相似文献   

9.
朱伟 《中国钓鱼》2001,(2):16-17
我习惯用七星漂垂钓,并摹仿钓线有“水线”和“风线”之分,把七星漂也分为两种:入水的浮漂称作“水漂”.漂浮在水面的浮漂称作“风漂”。平常人们垂钓都是通过观察“风漂”的变化来掌握提竿时机,在这里我介绍一种观察“水漂”而得知鱼讯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颜恒 《钓鱼》2012,(20):28-30
漂漂是一个很特别的配件,在池塘竞技钓中它简直被捧为神灵,而在休闲钓中它也是钓鱼人比较看重的一个配件。浮漂又叫做浮子,即反映鱼咬时的状态和信息。由于浮漂是手竿垂钓中唯一能指示鱼吮吸钩饵的信号源,因此它被誉为“钓鱼人的眼睛”。  相似文献   

11.
浮漂及运用     
丁俊 《中国钓鱼》2007,(2):24-24
竞技钓是一种系统化技巧性很强的垂钓活动,它包括钓组的配置、饵料的配制、浮漂的运用及调钓方法。下面就浮漂的运用及调钓方法谈谈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请诸位钓友批评指正。我认为浮漂可分为两大类:定向型浮漂和综合型浮漂。一、定向型浮漂可分为四种:水皮漂、浅层  相似文献   

12.
刘定龙 《钓鱼》2008,(23):26-27
十五.底钓猾鲫调漂法 底钓猾鱼,最常用、最经典的调漂方法是使用和早期的孔雀翎长身软尾一类的浮漂调3目一线,钓3目一线,抓一线吃口。调3目一线,就是组装好钓组后现场调试,通过增减铅皮使浮漂在钩不落底时水表面只露出3目加大约4分之1目。钓3目一线,就是装好饵后,通过改变浮漂的位置,使浮漂露出3目加4分之1目。只抓一线吃口,就是垂钓时专抓浮漂升降一线的信号。  相似文献   

13.
刘定龙 《钓鱼》2009,(4):20-21
二十五、浮钓的方法 1.钓翻身:这是浮钓时最早抓取的信号。它是利用浮漂从翻身到下降到漂尾之前会有一个短暂停顿的特点而设定的钓鱼方法。这种钓法的前提是鱼层很高,饵的雾化和膨松度好,钩子入水就有鱼吃钩。由于是钓水面的最上层,我们可以人为地选择宽肩浮漂,并调整浮漂到较高的目数,使浮漂直接在漂身和漂尾之间翻身,  相似文献   

14.
范宁 《钓鱼》2012,(5):16-17
悬坠钓的浮漂 浮漂是钓鱼人借助钓组中漂与坠的合理配重关系,将钓饵带至合适的垂钓水层、观察水中饵料的雾化状况、发现鱼在饵窝旁游动、觅食、吞饵时的动作信号,为钓手适时准确地扬竿中鱼提供可靠信息的重要钓具。  相似文献   

15.
张新旺 《中国钓鱼》2000,(11):24-26
以二力平衡为基本原理,以长尾风漂为显示器件的悬坠长脑线钓组(以下简称钓组),在鲫鱼吸饵的第一时间,浮漂正常的反应是上浮下顿(钓组调钓在最高灵敏度状态下,以下都指这一状态)。这一现象,引起不少热衷悬坠底钓钓友的兴趣。本文旨在根据悬坠钓组的特点和直接对象鱼——鲫鱼,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上浮下顿”现象进行剖析,供有兴趣的钓友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前,广大钓友普遍使用的立式浮漂,其形状大都是一个倒置的圆锥形,其特点是漂体接近漂尾的部分粗一些,而接近漂脚部分细一些。浮漂为什么要做成这种形状呢?为的是减少浮漂在水体中的阻力,使其在钓组平衡或均衡的状态下,更好地表现出水底的鱼儿对钓饵的作用方式,判断出抬竿中鱼的最佳时间。  相似文献   

17.
调漂小工具     
悬坠钓由于灵敏度高,也被广大钓友移植到了休闲垂钓之中。当半水悬坠调好需要的目数后,根据水深调漂时,需要在钓钩上挂饵,每移动一次浮漂,就要挂一次饵,反复多次移动浮漂,才能把漂调到钓点的水深位置。作为竞技钓,这是钓前“打窝”的一个技巧。但是,休闲钓时,  相似文献   

18.
顾晹 《中国钓鱼》2001,(6):26-26
野钓的钓友经常会遇到淤泥腐草质水底的河塘,在这种水域垂钓,虽然鱼星直泛,但浮漂却难见动静。原因是钓饵陷入深厚的淤泥腐草中,鱼难以发现钓饵,获鱼量当然可想而知。尤其  相似文献   

19.
《钓鱼》2008,(24):56-57
问:请问李保安老师,在钓鱼过程中,调六钓一目、两目时有很多的动作,浮漂经常往上走,是为什么? 答:在钓鱼过程中,如果饵料雾化好了,漂是不能被压下去到一目的,而是从一目往上走,一直到六目为止。如下面有鱼,对饵料吃不进去,而饵已经缺失一部分,那么浮漂也是会往上走的,如果吃进去了,最多的动作都是下顿,但也有往上顶漂的。严格来说,调六目,当浮漂超过六目时,就象征着有一个鱼钩已经在鱼嘴里了,因为这个鱼钩的重量没了,那么它在哪里呢?一定是在鱼嘴里。  相似文献   

20.
如果我们用钓生口鱼的经验钓滑口鱼的话,无论浮漂下顿有力,还是大幅升降,多是连连提竿中鱼率却低得惊人。尤其是那些专业池,大家钓了放、放了又钓,使满塘小鲫鱼变成了滑口的“老头鱼”。特别是在手竿竞技比赛中鱼咬钩的信号更滑,几乎真口很少。究其原因,是频繁的比赛和钓手平日的试钓造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