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亚妮 《百科知识》2007,(12X):47-48
近年来,走在大街上,人们眼中的“小胖墩”越来越多了。卫生部公布的全国第四次儿童体格发育调查结果显示,城市中儿童超重和肥胖呈快速上升的趋势。儿童肥胖与营养不良、近视、龋齿、贫血、心理卫生问题一起成了儿童面临的五大健康问题。儿童肥胖已经不仅仅是医学治疗和心理学减压的问题了,它是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和谐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2.
孙立华 《青海科技》2002,9(5):60-61
高血压的人每天可喝一杯牛奶,吃一个鸡蛋,适当增加新鲜果蔬、豆制品和鱼虾;要戒烟,少喝酒,少喝咖啡和肥腻、熏烤食物与动物内脏,避免超重肥胖.还要少吃食盐,多进食富钾食物,因为钾、镁对心血管有保护作用,并可促使钠的排泄.富钾的食物有:菇类、豆类、菠菜、水芹、鲜菜、紫菜、海带、黄瓜及香蕉、柑橘、乳制品等.富含镁的食物有:鱼、瘦肉、海藻、绿叶蔬菜、豌豆、奶制品、核桃及多种水果.  相似文献   

3.
《科学与文化》2005,(10):7-7
我们人类要是想了解自己是否营养不良,一般都要到医院借助医学仪器才能知道。在自然界里有一种以昆虫为食的无脊椎动物如蜘蛛,它们称得上是天生的平衡饮食专家,能不断根据体内营养状况,自觉调整食谱,从而达到平衡饮食、强身健体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结合肥胖的一般判定标准和文献资料数据整理与问卷调查分析,对当代中学生肥胖现象进行研究,对中学生肥胖现状以及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并给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伊犁师范学院1040名男大学生的体质健康和各项指标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系。发现体质健康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正常体重组、较低体重组、营养不良组、超重组和肥胖组;肥胖组比例偏多,且各项分值均低于其他组。说明肥胖和超重对男子大学生体质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科学生活》2011,(5):20-21
据调查,2002年我国的上海、北京等大城市的中小学生肥胖检出率竞高达20%以上。而在乡村,在某些贫困地区仍存在营养不良的前提下,平均男生肥胖检出率也由1.6%上升为3.7%,女生由1.2%上升为2.4%。  相似文献   

7.
饮食减肥新招迭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文 《技术创新》2004,(4):37-38
减肥是时下医学专家和普通百姓的热门话题之一。肥胖往往是吃出来的,减肥也应以吃为“突破口”。以下几种饮食调节法值得参考。  相似文献   

8.
印度社会的酒类消费已从传统的家酿的含低酒精量的饮料变成蒸馏的烈性酒。这里,两位医药学家着重阐明了这种变化的有害后果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两位作者注意到,虽然国际的关心似乎只注意到海洛因、印度大麻和治疗精神病的药物,但酒精饮料看来在发展中的国家里危害更大——那里毒品正在成为商品,它加重了那里已有的营养不良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徐丽梅  贾丽红  乔雪 《中国科技信息》2011,(7):223+222-223,222
目的全面了解医学院校大一学生的营养状况并针对相应问题给出解决建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所有大一学生进行身高、体重等方面的体格测量,计算体质指数;采用SPSS11.5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处理,各组率的比较使用x2检验。结果 18-20岁大学生平均超重检出率为8.6%,肥胖检出率为3.4%,营养不良检出率为29.3%;男生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均显著高于女生,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显著大于男生。讨论医学院校应利用有利资源加强学生健康教育、改善学生学习压力和健全食堂管理机制,提高医学院校入学新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0.
2007年3月底,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一组调查数据,该数据显示,全国1/5的育龄妇女患贫血,低体重或营养不良的约有2800万人,超重和肥胖人群7200万。  相似文献   

11.
郭兴 《百科知识》2002,(5):45-46
中国已有2.4亿人超重,20岁以上的肥胖者在3000万以上。中国成年人超重比例在20%~30%之间,大城市则达到35%~40%。从地域分布看,中国北方城市成人平均超重率为24%,南方城市为18%。城市居民的平均超重率为25%,而农村则为10%~18%。肥胖的情况更令人担忧,到90年代末,中国男女性的肥胖率已超过10%。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信息》2006,(5):45-45
设想一下:如果您的汽车有“第六感”,能够“看到”您在驾驶时无法或没有及时注意到的交通情况,并且在紧急状况时能自动刹车以避免碰撞,那将会给我们的开车出行带来多大的便利。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病饮食治疗要适量控制热量及食盐量,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水平,控制体重,防止或纠正肥胖,利尿排钠,调节血容量,保护心脏、脑、肾脏血管系统功能。  相似文献   

14.
《今日科苑》2007,(1):124-125
哈佛等大学的科学家发现,少吃脂肪、胆固醇,多吃碳水化合物的人群得“三高”、肥胖的多;而多吃脂肪、肉类的人群得“三高”、肥胖的少。20世纪普遍倡导的“三低饮食”,即低脂肪、低热量、低胆固醇饮食,主要食用含糖和淀粉高的米、面食品,已经引起  相似文献   

15.
论运动、营养与减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肥胖不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心理健康,还与多种疾病有重要的发病学关系。针对我国掀起的种种减肥热潮,笔者从运动和饮食两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广大减肥者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一项研究显示,肥胖可能由细菌感染引发,而不是过度饮食、锻炼太少或者是遗传因素。研究人员将与肥胖有关的人类细菌喂给老鼠,将它们的体重增加,并与没有喂细菌的老鼠进行比较。尽管后者被喂食高脂肪食物并被阻止锻炼,却没有出现肥胖症状。这一研究还引出了另外的问  相似文献   

17.
王芳媛 《内江科技》2012,(10):42+36
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及家庭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对儿童期单纯性肥胖症的成因、危害等阐述,提出了控制饮食和适量运动是治疗及预防儿童肥胖的两大重要手段,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11,(12):72-73
宝宝不能吃的食品 食用高热量的“垃圾食品”容易导致肥胖,出现各种并发症,对人体健康有害。注意: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正在发育,需要全面的营养才能健康成长。食用“垃圾食品”可能导致肥胖,并且导致其他营养素的摄入不平衡,从而出现营养缺乏症。  相似文献   

19.
运动、营养与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不足以及营养不良、营养过剩可诱发各种疾病的发生。适宜的运动,合理营养可有效地避免疾病的发生或减轻病情。本文综述了运动、营养与疾病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0.
范敏 《科教文汇》2012,(1):200-201
目的:了解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和营养状况,为学校开展食品营养教育、指导学生合理膳食提供帮助。方法:选取湖南女大148名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采用自编饮食情况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营养不良率为27.59%,女大学生中存在不良饮食行为习惯、食品营养知识缺乏,膳食搭配不合理等状况。结论:服装设计专业女大学生应加强食品营养教育和膳食指导,以提高本专业女大学生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