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1月6日下午,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文秋芳教授应邀来暨南大学华文学院作了题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的学术报告。在报告中,文教授回顾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历史,概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的总体变化,分析了国外最近10年在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上的变化趋势,并对我国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方法的现状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
董佳 《现代语文》2006,(8):103-106
汉语言语理解过程中"句子的理解"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句子的理解"当中,第二语言学习者"对复句结构规则的理解以及对规则的应用又是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3.
随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重心从教转向学,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逐渐成为应用语言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文章介绍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概述了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的主要课题及成果,并探讨了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第二语言习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过程,涉及到许多相关因素。自该学科诞生以来,学者们从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不同领域,从横断面和纵深面对第二语言习得进行探讨,提出了多种关于第二语言习得的理论。本文概述了第二语言习得的研究状况、多学科特性、理论模式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主题等。  相似文献   

5.
2011年,社会文化理论视角的二语习得研究领域出版了一本新著:《第二语言教育中的社会文化理论:以叙事为纲的入门教程》。本文是对该书的评介,笔者先概述书的主要内容,然后指出其特色和不足。  相似文献   

6.
在语言学研究领域中,“迁移”是指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产生的影响。母语迁移既体现在对第二语言输入的理解过程中,又体现在第二语言输出的加工过程中,尤其直观地体现在日汉翻译实践中。文章应用对比分析理论,通过对汉语(母语)和日语(目的语)进行词汇特点、语言习性、认知差异等方面的对比,剖析了日汉翻译实践中母语负迁移现象的成因及其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家极度关注的方向。在高校英语教授过程中全方位的了解语言迁移,对语言迁移的规律很好的掌握,能够很好的加深学生对第二语言的接受与理解,更快的接受第二语言。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研读《中介语与对外汉语教学》一书的基础上,综合了书中的相关理论(具体包括:中介语理论产生发展的脉络、现代汉语的特点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教学对策和方法),结合实际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语法教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能够充实语法教学实践层面,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之语法教学的研究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第二语言听力理解不是一个被动的简单接收过程,而是一个包含接收、加工以及产出的主动、复杂的信息处理过程。这一过程中涉及到言语辨听能力、概括能力、预测能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等各个方面。提出影响第二语言听力理解的信息处理模型以及基于此模型的听力教学策略,以期达到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听力理解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听力理解策略是影响听力理解过程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回顾和介绍西方二语/外语听力理解策略以及国内对外汉语界听力理解策略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听力策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相似文献   

11.
掌握第二语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方法有时比语言知识更重要。笔者将详尽叙述和评论国外语言学家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确认、分类以及对优秀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同师生们探讨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表明自己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观点,其目的是让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更要让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成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点石成金的手指"。  相似文献   

12.
掌握第二语言知识固然重要,但是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方法有时比语言知识更重要。笔者将详尽叙述和评论国外语言学家有关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确认、分类以及对优秀第二语言学习者学习策略的研究成果。同师生们探讨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相关知识,表明自己对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的理解和观点,其目的是让第二语言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学习服务,更要让第二语言学习策略成为教师教给学生的"点石成金的手指"。  相似文献   

13.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美国著名语言学家克拉申在对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规律的多年研究基础之上提出来的学习理论,对大学生英语学习特别是自主学习有着一定的启发作用和指导意义。本文通过对二语习得理论进行系统的概述,阐述其内涵及影响因素,从二语习得理论视角下讨论了自主学习的概念、自主学习的过程、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最后提出了培养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第二语言习得系统主要是研究习得的本质和过程,重点剖析母语语言输入、输出,个人差异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等变量与第二语言习得结果关系的一门新兴学科。在习得过程中,语言输入与输出对学习者最终所能达到的理解和运用第二语言的水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要从学习者的需要出发,选择输入材料,捕捉输入机会,促进学习者对语言的吸收,并积极创造轻松和谐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更有效地输出,从而提高学习者的第二语言能力。  相似文献   

15.
摘要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研究,加深了我们对语言学习过程的理解,也对我国英语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Krashen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探讨,近一步了解习得过程及其实现的有效途径。从而挖掘二语习得理论对改革中学英语教学方法的重要意义,并提出改进英语教学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罗睿 《海外英语》2012,(3):248-249
该文分析了学习策略研究的背景,概述了语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及国内外第二语言学习策略和词汇学习策略的相关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7.
中介语理论的建立是第二语言习得的一大发展,并已成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中介语的概念入手,概述了中介语的发展阶段,并分析了其主要特性。  相似文献   

18.
语言学习风格是语言学习中个体差异的表现形式之一,近年来受到了语言教学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基于第二语言和学习风格的基本内涵,论文对第二语言学习风格研究现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并提出了如何把学习风格研究与提高教学质量相结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飞 《华章》2012,(31)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是在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及其规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语言教学有着密切的关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深入探究教学过程和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此点,本文从二语习得理论的概述入手,就该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概述了马克思历史研究方法的演变和历史背景,解释了马克思历史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并对我们在理解和运用这些研究方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