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设计说明】长篇小说《红楼梦》结构宏伟,人物众多,情节错综复杂。如何在保证课堂教学时效性的前提下指导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这是一线教师亟需探索解决的难题。整本书阅读首先要通读全书,受课时限制,教学不可能面面俱到。这时需要确定一个合适的教学切入口,设计既体现《红楼梦》全书特征又契合学生实际的学习任务群,  相似文献   

2.
《红楼梦》人物鉴赏在高中阶段的学习具有厚植美学修养、涵养处事智慧的重要意义。探析教师引领学生品读《红楼梦》人物形象的三种方法:重点人物纵深阅读法、核心事件比较阅读法以及辅助阅读法。  相似文献   

3.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将《红楼梦》作为整本书阅读的指定书目,从教材层面设置了六项阅读任务。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既要读有关整本书阅读的专业书,储备一些合适的阅读理论、方法,也要读与"这一本书"阅读相关的书,了解前人在这些问题上的思考抵达的深度和高度。在此二者基础上才有可能理解、分析,才有能力去设计活动,让学生阅读之后,真正获得阅读整本书的门径。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诗词类型多、分布广泛、质量高,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重要内容。互文法在《红楼梦》诗词中广泛运用,利用互文性特征构建阅读任务,是阅读《红楼梦》诗词的重要途径。《红楼梦》诗词的互文性阅读,需要关注作品内部诗词及征引诗词所涉及的主题、情节、人物等多方面内容;需要坚持运用整合资源、建构联结、设计活动与任务、关注方法、提供策略、形成表达等多种阅读策略。  相似文献   

5.
本文旨在分析《红楼梦》中的预述。《红楼梦》中的预述可分为两大类,即叙述者预述和人物叙述。人物预述包括一僧一道之预述、贾宝玉梦境之预述和灯谜之预述。这些预述与作品的主旨是一致的,从某种程度上引起了读者更大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6.
鲁春玲 《贵州教育》2022,(17):17-18
针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学习设计策略,笔者从把握人物关系、体会人物性格、品味日常生活、鉴赏诗词、设想人物命运、体会主题六个方面来设计《红楼梦》研究性学习课题,同时让学生自主选题与拟题进行研究,最后形成思维导图、小论文、文学评论、研究报告等研究结论,从而构建起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和思维体系。  相似文献   

7.
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整本书阅读”任务被明确提出,并且该任务贯穿必修、选择性必修、选修三类课程,位于所有学习任务群之首。新课标同时也明确提出了整本书阅读任务设置的意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整本书,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提升阅读鉴赏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入学习和思考,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新课标的发布,“整本书阅读”的概念逐渐进入教学视野,并置于“十八个学习任务群”之首,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值得强调的是,鉴于整本书阅读教学还处于摸索期,其教学模式尚不成熟,且大部分教师由于初次接触这个“新概念”,在教学上往往显得无从下手。为此,以《红楼梦》为例,初步探究整本书阅读教学策略。一、以基本常识为切入点开展整本书阅读关于整本书阅读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基本常识是前提。对《红楼梦》的教学,引导学生掌握故事结构、人物事迹、  相似文献   

9.
从选文功能来看,《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有作为单篇选文的阅读方法之一的与节选课文相关的、作为整本书阅读方法示范的与学习任务群相关的以及作为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凭借的与选修课程、校本课程、研究性学习等相关的三种类型。其中第二种在确定其内容与形式时,还应考虑文本体式和基本学情等因素,即:落实编者的预设,适当结合文本体式等自行设计;先让学生在课外结合任务自主阅读,再在课内结合学情集中教学。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18个“学习任务群”作为教学内容,其中第一个就是“整本书阅读与研讨”。高中语文最新部编版教材中也增添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单元,由此可见整本书阅读《红楼梦》在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是,当前《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存在:没有目标,不够重视;长篇巨著,兴趣缺乏;人物复杂,理解困难等教学现状。因此,本文以新课标为理论指导,以《红楼梦》人物形象教学为主要研究对象,试图寻找新的教学策略,期望提高《红楼梦》整本书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1.
<正>《红楼梦》是高中阶段要求学生阅读的文学类著作,有着极为独特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小说情节,但其叙事框架之庞大、人物关系之复杂、呈现主旨之多元、包举内涵之丰富都让人望而却步,这就意味着我们需要通过厘清人物关系、把握情节发展、梳理主旨脉络、赏析叙事艺术的方式探索出一条进入"红楼之梦"的明晰路径,窥探曹雪芹和后续者耗费毕生精力构建起的"红楼世界",进而掌握长篇小说的阅读方法。本期栏目,来自曹杨二中的施佳颖老师将会带领大家一起阅读《红楼梦》,走进《红楼梦》。  相似文献   

12.
俞晓红 《学语文》2021,(2):7-11
《红楼梦》语言鉴赏当从描写语言、叙述语言和人物语言等诸多层面进行。整本书阅读视野下的《红楼梦》语言鉴赏,宜结合重要故事情节的行进同步开展;面对表现人物性格比较重要的情节画面,可以借助对版本异文的比较,深入思考探究人物语言的合理性。语感与语理的结合,会促进语言鉴赏能力的获得,提高效度。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有互相交错的两大结构:一是形而上的宿命结构,掌控着全书的情节走向和主要人物的命运,一是形而下的写实结构,具体叙述描写情节和人物。写实结构的构成和功能,有两个互相联系互为因果的主要层面:人物关系结构是以宝玉为中心形成的类似于原子结构的行星模型。作品中的人物基本以其与宝玉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其在作品中的地位,人物之间的关系处于变动不居的状态;而故事情节结构则表现了人物关系的变化从而推动情节的变化演进。其骨干是三个互有联系的主要情节线索,而其演进的过程形成了几大情节单元。而每个情节线索和情节单元都经历了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相互之间形成相互联结、互为因果、相辅相成的关系,推动全书的总情节走向其宿命结局,呈现出群峰连绵奔簇的样态。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许多人物、情节具有相反相生的对应关系,作者有意把一些性格对立的人物组合在一起,在特定的环境中、在情节的矛盾冲突中展示人物间的性格差异。以言情的表象蕴含对社会的批判,这正是曹雪芹独特的相反相生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王希廉是清代红学评点三大家之一,其生平著述都有值得再探讨的地方,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在红学史上影响深远,它探讨了小说的劝惩功能、实录原则、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等诸多方面。这部书能产生影响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和读者的阅读习惯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16.
《小说的历史变迁》中对《红楼梦》作了较大篇幅的评论,此外,还在一系列文章中谈到有关《红楼梦》问题,这些零碎的评论涉及《红楼梦》的地位及作用,思想内容及其艺术价值,人物及其语言,高鹗的续书及其他续书,研究及阅读诸多方面的问题,这些睿智而又犀利的评论至今仍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物和事件是名著阅读的两个重要着力点,从小说事件透视人物及其关系,既可以了解事件全貌,又可以从侧面观察诸多人物在事件中的独特表现。以《红楼梦》中的“宝玉挨打”事件为例,通过对这一事件的阅读和分析,可以窥见作者将看似头绪纷乱的人和事巧妙地编织在一起的叙事能力与结构艺术。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通读、细读、研读三个层面,构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科学方法,解决学生“读不下去”的实际困难。通读方法主要有“开篇法则”和“粗浅阅读”两种。掌握通读方法后,组织学生以情节单元为单位展开阅读。细读阶段任务是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进行文本细读,把碎片化阅读和基于整体把握的细读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学习科学的阅读方法。研读是以通读和细读为基础,以发现并解决问题为目的的深度阅读。研读分为发现问题、检视阅读、撰写综述、解决问题四步。  相似文献   

19.
学习《红楼梦》,了解主要人物关系。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作为新课标高考的必读经典篇目之一,写进2017年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成为高考语文试题的重要关注对象,这就是说《红楼梦》已成为高中生的必读书目。但在现实的高中教学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开展存在着一些难度。课标中要求需要9个教学课时来完成。这9个课时对于《红楼梦》的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如若延长时间,势必会严重挤压其他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长篇巨制的章回小说,人物众多,情节内容纷繁复杂,对于习惯了短篇阅读和碎片化阅读的学生来说,往往很难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因此需要教师在自读通读指导设计中讲求策略、区分层次,循序渐进,从而制定出有效的通读指导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