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金介甫英译《边城》的译者、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进行整体性研究。金介甫作为译者适应了翻译生态环境,体现了与生态环境中各要素的和谐统一。"三维"转换方面,译者在语言维对原文语言多层次、多方面进行了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该译本的突出优点,译者通过厚译、细译和异化归化的灵活运用,适应了原文的文化系统;在交际维,译本在个别地方存在改进的空间。总的来说,该译本充分体现了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翻译原则,具有了较高的整合适应选择度。  相似文献   

2.
廉蕊霞  蔺志渊 《海外英语》2022,(11):26-27+38
“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和适应性选择”,是生态翻译学者在翻译过程中持有的基本原则,认为翻译是译者选择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行为。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从“整体主义”生态科学角度出发,运用三维转换方法,完成对最终译文的选择和目的语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运用生态翻译学中的适应选择理论,探讨在太极拳英译中,译者如何通过策略选择和方法运用,译出“整合适应选择度”较高的理想翻译作品,旨在使太极文化能够在世界各国的生态文化竞争中得以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2018年锦鲤一词在网络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人们疯狂转发,随之也出现了对锦鲤英译的讨论。生态翻译学是一项结合生态学和翻译学的跨学科性质的研究。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有其自身的特点。而作为网络流行语之一的锦鲤则有着特有的翻译生态环境。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语言、文化和交际的三维分析锦鲤的音译、直译和意译以及直译加注释这几种不同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图运用生态翻译学的"三维"原则指导《黄帝内经》中修辞格的翻译,并以此解读李照国《黄帝内经》译本中修辞格的翻译。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目标,向海外大力输送富含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的电影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路径,出色的电影字幕翻译也为各国观众搭建了文化沟通的桥梁。本文以生态翻译学为理论指导,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影片《我和我的父辈》的英译字幕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指导意义,以达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每年一度的《政府工作报告》向世人展示着中国最新的国情和发展动态。在生态翻译学视阈下,概述了《政府工作报告》的英译标准,并以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例,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对其英译进行分析,论证如何产出"整合适应度"较高的译文。  相似文献   

7.
《桃花源记》是由我国古代东晋诗人陶渊明所创作的一篇名作,也是我国不可胜数的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一块瑰宝。本文选取林语堂先生的译本,探究生态翻译学在翻译中的应用,并从中摘取译例若干,从语言、文化以及交际三个维度对译例作出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8.
《商洛学院学报》2016,(3):52-55
《浮躁》是中国当代作家贾平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葛浩文成功地英译了《浮躁》,使得贾平凹的作品开始走向世界。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角度看,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成功,就在于其三维的适应性选择的成功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对葛浩文英译本《浮躁》的这一解读,为贾平凹作品的英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视域。  相似文献   

9.
生态翻译学理论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时要注重"三维"转换,即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钗头凤》是南宋词人陆游著名的代表作,本文选取其不同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其译文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指出,中国古典诗词的译介方法极其丰富,在翻译中国古典诗词的过程中,译者不可能只使用单一的翻译方法,而是需要进行多维的适应与选择。以此,本文试图为中国古典诗词的翻译理论与实践提供一个新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0.
生态翻译学是翻译领域研究的一个全新视角,是翻译学与生态学有机融合的一个交叉学科。本文在对生态翻译学内涵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基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提出了汉语典籍必须从三个维度入手,分别是语言维度、文化维度和交际维度。在具体论述中,选择儒家经典《论语》为例系统的阐述了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汉语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张孝婕 《英语广场》2024,(10):36-39
随着全球化进程速度的日益加快,文化传播和文化交流成为现代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电影是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载体,各类优秀影视作品层出不穷的同时,字幕翻译也肩负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各国观众进行文化沟通的桥梁。为了让中国的优秀影视作品更好地推广至世界,本文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对电影《流浪地球2》的英译字幕进行分析,旨在探究生态翻译学在字幕翻译中的指导意义,达到宣传、弘扬中国优秀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生态翻译学为理解、分析和评价翻译活动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选取许渊冲、阿瑟·韦利以及詹姆斯·理雅各三位译者的《蒹葭》译文作为分析材料,从语言、文化和交际这三个维度探讨不同译文之异同,从而助力中国诗歌的翻译质量提升和中国诗词文化“走出去”。此外,本翻译研究有助于提高译者的翻译能力,增强译者对生态翻译学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彭娟 《海外英语》2012,(17):153-155
张爱玲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才华横溢的作家和翻译家,她将自己的很多作品相应翻译成英文,形成翻译界奇特的自译现象。该文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对张爱玲的翻译理念和《金锁记》的英译本进行解读,指出张爱玲的翻译理念与实践都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中心"、"选择适应"等概念,《金锁记》的英译本成功地实现了"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是整合适应度较高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生态翻译学作为我国本土的翻译理论,具有很强的解释力和实践指导力,近年来发展迅速。外宣纪录片《鸟瞰中国》在海内外都取得了十分可观的播放量,曾获“最佳国际传播奖”,其成功离不开优秀的字幕翻译。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理论的视角,对《鸟瞰中国》的字幕翻译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对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字幕中模糊语英译进行研究,介绍了跨文化交际背景下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字幕中模糊语的特征之后,重点分析了字幕模糊语英译实例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字幕模糊语英译策略建议,以期能够为跨文化交际下电影字幕中模糊语英译提供更多的实践方法,提高电影字幕中模糊语英译水平.  相似文献   

16.
于永波  郭佩瑶 《现代英语》2023,(20):103-106
以百度在线机译、罗经国、谢百魁的《出师表》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在生态翻译学视角下从语言、文化两个维度,对人工翻译和机器翻译进行对比研究。研究发现,相比人工译本,百度翻译在两个维度均明显出现对原文的错译和漏译,尤其是具有文化内涵词语的翻译,翻译质量远不如人工译本。罗经国采用“原生化”译法,关注修辞手法的应用,对官职和谦辞的英译保留了原文的文化内涵,但译文不够简洁;谢百魁采用“译生化”和“简生化”译法,选词精准简洁,符合英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官职的翻译,谢百魁不如罗经国处理得好。  相似文献   

17.
张苗苗 《英语广场》2022,(32):15-19
伊恩·麦克尤恩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之一,《赎罪》是其最受欢迎的代表作品。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这一视角切入,借助三维转换理论,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个层面,对《赎罪》的郭国良译本进行案例分析,为在翻译中恰当运用三维转换视角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汉语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表现,在当前文化全球化背景下,如何对汉语典籍进行英译是翻译工作者面临的难题。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为汉语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不同的汉语典籍翻译译文为分析文本,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讨了汉语典籍英译的策略,以期能为汉语典籍译介实践提供理论支持和借鉴,从而减少文化沟通方面的失误和文化负迁移,实现不同文化之间信息的传递,使汉语参与世界性话语建构。  相似文献   

19.
宋词与唐诗、元曲一样,都是我国优秀古典文学的代表。生态翻译学理论是近几年来较为热门的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理论强调译者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在翻译生态环境中进行适应和选择,从而更好地传达原文情感。本文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从不同维度对林语堂和许渊冲两位翻译家的译文进行对比分析,旨在为翻译探究提供新的视角,为中国诗词外译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出发,结合青岛部分企业简介网页文本的英译实例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译者在企业简介翻译实践中应做出语言、文化以及交际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从而提高企业简介英译质量,成为企业国际发展的助推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