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8年夏,吴汝煜同志的《唐五代人交往诗索引》脱稿,并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之际,我曾应他之约,为这近二百万字的书稿写了篇序言,在那篇序言中,我曾对当时刚开始不久的学术著作出版难的问题发表了一些看法。老实说,那时我对出版难的问题虽有所感觉,但感觉并不严重,而且对克服困难的信心还是很强的,因此提出作为我们研究者自身如何提高著作质量。以求在竞争中取胜。我想,我们许多古典文学的研究者是准备献身于我们所从事的这一项事业的,而作为古典文学研究本身,却远不是致富入仕的门径。陶渊明早就说过,“量力守故辙,岂不寒与饥”,似乎注定是一条清贫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王涯《享惠昭太子庙乐章》(11/346/3873)。“惠昭太子”为唐宪宗长子李宁。《旧唐书》卷一七五、《新唐书》卷八二有传。《旧传》云:“元和元年八月,进封邓王。四年闰三月,立为皇太子……元和六年十二月薨,年十九。”陈羽《喜雪上窦相公》(11/348/3890)。题注:“一作朱湾诗。”《唐诗纪事》及《全唐  相似文献   

3.
《全唐诗》是有唐一代诗歌的总集。它大致包括了流传至今的唐代所有诗人的创作。要研究唐代诗人、文学流派、作家群,或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描述和探讨唐代诗歌发展变化的内部规律,都离不开这部煌煌巨著。《全唐诗》又是唐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举凡唐代政治、经济、军事、科举、宗教、艺术以及民俗、世风,无不在唐诗中得到深刻而生动的反映。对于治唐史者而言,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4.
作者评介陶敏先生新近出版的《全唐诗人名考证》一书,认为该书广泛占有史料,穷究史源,缜密细致地考证出《全唐诗》中大量未知人名,并纠正了书中许多人名、官名、地名等错误,以及前人和今人对《全唐诗》中人名的许多误考,是研究《全唐诗》成就最突出、学术价值最高的一部著作。  相似文献   

5.
"灵芝"作为一种仙草、仙药甚或是超自然的祥瑞之物,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下了不解之缘。唐人诗歌作品中的"灵芝"意象,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意蕴。在唐人那里,"灵芝"作为神话传说中的仙草圣物,与上古时代瑶姬精魄及巫山神女的凄美传说密切相关。瑞草"灵芝"作为图谶巫术中一种隐秘的政治变革力量,它的出现又是天人感应、政治祥瑞与伦理教化的具体体现。唐人在作品中不断翻唱"灵芝"谣曲,对秦末汉初"商山四皓"的隐逸传说心驰神往。此外,唐诗作品的"芝田"主要意指道教神话中的"灵芝"产地,同时又喻指人们所耕种的沃土良田。  相似文献   

6.
屈原的《天问》在先秦古籍中素称奇谲。探明《天问》中的地名、人名之所出,对于华厦起源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天问》中所涉及的地名,如昆仑、九州、河海、羽山、 山等皆在东方,而且其人物如喾、鱼系、尧、舜、禹、稷、益、启、羿及雒嫔、浇、该、?..  相似文献   

7.
老船夫对翠翠说:“做人一定要硬扎一点,才配活在这个土地上!”这句话深深地扎根在我心中。我快被挫折打败的时候,总能想到这句话,然后擦干眼泪,坚强地站起来。  相似文献   

8.
“个”作为现在汉语中使用范围最广、使用频率最高的特殊量词,它的发展演变在汉语量词的发展史上是个例外,它一开始就以泛化量词的面貌出现。而唐代是“个”发展演变的关键阶段,这时“个”产生了助词、代词等新的用法,“个”的语法特征已经基本确定,差不多等同于现代汉语。  相似文献   

9.
众多诗人在《全唐诗》中用不同意象来演绎虞舜与二妃的旷古之恋,寄寓哀怨情致,颂赞舜之德政嘉声。既丰赡文学主题和内涵,又关注湖湘文化之舜德,打造斑竹文化品牌促旅游开发,共扬九嶷文化。从掘帝妃忠贞爱情之价值、兴德孝与湖湘之文化与塑斑竹文化旅游之品牌三个方面,浅析《全唐诗》中的"九嶷"意象。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不仅是一个“诗国”,而且也是一个“丝国”。诗与丝,前者作为精神文化的代表,后者作为物质文化的代表,两者很早就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丝与诗的紧密结合,成为我国古代一个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全唐诗》中,出现大量与丝绸相关的“丝绸诗”,“丝绸诗”中有大量关于女性形象描写的诗句。“丝绸诗”中女性形象的丰富多彩,体现了女性在唐代丝绸文化发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1.
楚简《老子》丙本的“Xian”为“Xian”之繁文,义为锋锐;“Xi”之本字为“袭”,义为遮盖、掩藏。“Xian袭”犹言兵锐袭藏。《老子》以“兵者”为“不祥之器”,即使“不得已而用之”,也得要以“Xian 袭为上”。也就是说要以掩藏兵锋为上,不能好胜,要尽量地、尽可能地将战争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2.
对《论语六则》的教学,每教一次,都有新的心得。一些似有定论的地方,仍有许多疑难未解。作为教师。须知其所以然,忌人云亦云,更忌以讹传讹,方能尽“传道、授业、解惑”之责。现录二则讨论于下.就正于同行方家。  相似文献   

13.
作为“俄罗斯诗歌的太阳”以及“俄国文学之始祖”的普希金,其生卒时间是确定无疑的。然而在我国通行的多种“外国文学史”教材中,其生卒时间却让人是非难辨,成了一个不是问题的“问题”。本文力图对普希佥的生卒作一下小“考”,以求澄明真相。  相似文献   

14.
曹雪芹祖籍何处?这是红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焦点.现在载入《辞源》、《辞海》的“丰润说”.是1931年由李玄伯提出,后经守常、萍踪重倡,于1953年由周汝昌先生在《红楼梦新证》一书中论证、确立的.时至50年代末,有人提出“辽阳说,到1962年,因为发现了一部《五庆堂辽东曹氏宗谱》,其中载有曹雪芹上世“六世”十一人的名字,从而引起人们的进一步关注.冯其庸先生用心研究此谱,并于70年代末写成“主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标准,把握内容评课是从自己观察到的、感受到的、检测到的情况出发,以"评"促"教"。因此,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评价标准,把握点评内容。1."教学目标"一定要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定和有效达成是衡量一节课好坏的标准之一。因此,评课一定要评教学目标。一看教师  相似文献   

16.
教、考、评三位一体化,诠释了新形势下开放教育的具体内涵,需要在开放教育中得到验证、完善和提升,为加强和改进开放教育课程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校学生生源较差、素质不高,如果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模式,则教学效果更差,不易出成绩。我们通过对我校的生源状况的调查分析,寻找调动我校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关键因素。我们通过对我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与分析,对课堂教学低效个案的分析和研究,找出与高效教学的差距。我们根据学习金字塔理论、遗忘先快后慢理论、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我校近年来生源特点,构建起符合我校教学实际、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引、动、展、评、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鲁迅先生1924年2月16日创作的《在酒楼上》发表在1924年5月10日上海《小说月报》第15卷第5号上。这篇作品深刻地揭露了当时大革命及“五四”新文化运动低谷时期,中国社会反动封建势力的猩獗,批判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消沉、颓唐和自我毁灭,启迪人们...  相似文献   

19.
20.
《离骚》云:“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逸注曰:“崦嵫,日所入山也,下有蒙水,水中有虞渊。”历来楚辞注家多以“崦嵫”为日入之所,并无实指,洪兴祖在《楚辞补注》中引《山海经》《淮南子》予以佐证,多被后人看作神话中的地名。神话中的地名有虚有实,不一定一一能考其实,但亦不当一律斥之为虚妄。今人对于“崦嵫”的所在也说法不一,没有定论,故在此对《离骚》中所提“崦嵫”一地做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