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论张之洞的留学教育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留学教育是他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他主张留日,制定奖励约束留学章程,创建了中国近代留学体制,推动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代中国留学教育肇始于容闳所倡导的留美幼童的派遣,其后派遣学生留欧,至清末又出现留学日本潮.容闳的故乡今珠海地区是中国留学教育的主要发祥地,它对中国留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贡献殊多.近代中国是一个不断遭到列强侵略的国家,近代中国文化的发展与整合在面向世界、学习西方的同时,一直怀有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诉求.近代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作为近代中国文化发展的重要内涵和突出表征,始终显现出开放性和民族性兼具的特色.而容闳和被称为"容闳的'美国人'的"留美幼童们,他们回国后输入"西洋之学术","介绍西方科技到中国",为"中国追求现代化"和"复兴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这实际是中国留学教育和留学文化所具特色的人格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晚清政府在军事和外交上的失利,洋务运动和变法维新的兴起,科举制度废除和新教育的开始,海外留学政策的演变等动因的交互作用,使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得以肇始和发展,并相继产生了三次留学高潮,持续不断的留学教育为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对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从近代高等教育的人力和组织保障到高等教育理论体系的构建,从适合中国国情教育模式的探索到高等教育制度体系的建立,都无不与近代留学教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留学教育是洋务运动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代留学教育本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指导思想,为中国近代化造就了各种新式人才,留学教育也对中国融入近代国际社会,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晚清留学美国运动是清政府第一次官派留学运动,出于为洋务运动储蓄人才的目的,清廷在容闳、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建议和奏请下自1872年至1875年先后派出120名幼童赴美留学。尽管在中体西用指导下的幼童留学美国运动最终夭折,但归国后,幼童们凭借着在美国学到各种近代科学知识,很快成为了洋务运动中一支举足轻重的力量,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积极推进了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改变了人们对出国留学教育的认识,拉开了改革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大幕。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走出国门,探寻西学,始于19世纪后叶掀起的洋务运动。中国学者研究留学教育,则始见于舒新城1926年的论著《近代中国留学史》。21世纪初的今天.留学教育已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在经济和政治全球化浪潮中.留学教育日渐成为世界各国越来越多有识之士人生履历中一段不可或缺的知识旅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创始及发展与洋务运动的发展密不可分,在洋务派首领中,李鸿章所起的作用显然是举足轻重的,他是近代留学教育的重要倡议者之一,更是留学教育的主要筹划者,在此期间他二十余次请奏朝廷,议论与留学相关事宜,奏稿之多无人能比,他在外交上为留学教育疏通关节;在经费、师生管理、学生出路等问题上出谋划策;在学生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具有明见,他为近代留学风气之开创、新式人才之培养作出了值得肯定的业绩。  相似文献   

8.
中日近代留学教育作为两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两国的近代化起到了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从总体效果来讲,日本近代留学教育远远优于清廷统治下的近代中国。本文试从两国发展留学教育的背景、指导思想、实际措施等方面,对两国近代留学教育的差异进行分析,并剖析差异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董静芳 《教育史研究》2007,(3):28-31,53
本文论述了晚清留学教育的概况、原因、特点,并分析了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影响,即:扫除了教育近代化的心理障碍;促进了近代新教育的发展;开辟了留学教育的道路;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提供了人力保障;推动了自然科学课程的设立;促进了新学制的建立。  相似文献   

10.
陶孟和是我国近现代史上著名的社会学家,是中国社会学的奠基者,同时也是一位著名的资产阶级职业教育思想家。1919年,陶孟和在《新教育》第2卷第2期发表《留学问题》一文,对近代以来中国的留学起源、留学性质以及留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表明了自己的看法,是五四时期颇具代表性的关于留学教育的观点。特别是他承接了胡适最先对留学教育的检讨,而又开启20年代的关于留学教育批评和反思高潮的先河,引起了更多的人们对留学教育的关注和思考,且对我们今天的留学教育政策制定仍有很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本文强调留学教育是容闳思想的最大特色,也是他对中国近代化最突出的贡献,不仅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而且在国际上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针对有些学者认为他的留学教育“成就不大”的观点,本文运用大量的史实,论述了容闳首创、策划、组织、领导的中国近代第一批留美学生的派遣,加速了中国教育近代化,造就了中国近代科技、军事、铁路工程、邮电、军医、矿业、海防工业、外交、政事、海陆军军官、经济管理、企事业、机械制造、外语、翻译等一大批新式实用人才,推动了中外文化双向交流,对促进“西学东渐”和“东学西渐”起了积极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以来的中国社会发展历史上,留学教育在思想启蒙、文化传播、人才培养、社会变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我国留学教育的性质和特征,结合近现代史的分期,将近代以来的留学教育分为四个时期,分阶段进行历史回顾,评述各时期的历史贡献或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3.
近代湖北的留学教育起步较晚,但在清末不出10年时间,该地区就形成了留学的热潮,其留学规模在全国居于领先地位.这种局面的打开与形成,与其时湖北主政人物的留学教育思想有着紧密关联.民国初年,湖北就有了派遣百人出洋的留学计划,并对留学各项事宜进行规定,自此湖北的留学政策开始以文本形式出现,留学教育逐渐步入有法可依的时代.及至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府频繁出台有关留学教育的规章制度.从此该省留学教育政策渐趋规范和完善.透过湖北留学教育政策的演变,可见近代中国留学教育由无序到有序的规范化管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论述了容宏对中国近代留学教育的贡献:首倡通过留学教育培养新式人才的思想;较为成功地组织了百余名幼童赴美留学。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近代留学教育始于1847年,虽然步履艰辛,但却硕果累累,一个半世纪的留学教育为国家培养了大量高层次、多方面的人才。这表明中国的留学教育对我国社会发展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产生了巨大影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国留学不仅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标志。因此,在世纪之初,回顾我国留学教育事业的发展,了解其特点,分析其趋势,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思考留学教育发展的方向,从而有利于调动留学生回国创业的积极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第一批留学生的派遣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昀 《高教论坛》2004,(2):69-70,80
19世纪70年代,中国政府第一次派遣留学生去国外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是在内外社会矛盾错综复杂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新事物。它开创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留学教育之先河,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2014年3月15日至30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在北京、重庆、郑州、上海、南京、武汉、广州7个城市成功举办了第19届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2014中国留学论坛也于3月14日在京成功举办。为深入了解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近期工作进展,特别是中国国际教育巡回展与中国留学论坛的特色及创新,本刊近期专访了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主任孙建明。在访谈中,孙主任介绍了2014年教育展凸显的三大特点,分享了持续推进教育展品牌建设的战略思考;指出2014年中国留学论坛聚焦留学行前培训,关注留学安全问题,将有助于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新视野;提出要积极推进公派出国留学和自费出国留学、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全面协调发展,创新留学回国人员就业服务工作,努力为留学回国人员和用人单位提供一站式打包服务;指出要以年度国(境)外学位学历认证报告和留学人员回国就业报告为抓手,密切与社会各界沟通,提升服务留学水平,真正服务全球学子,成就国际创新人才;提出要以简化学历学位认证程序为契机,加快推进留学服务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谋划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可持续发展方略。此外,孙主任还从自己长期从事教育外事工作的经验和体会出发,为中国学生在教育国际化和信息化背景下如何开展学习提出了宝贵的建议,认为出国留学是一种有益选择,需要做好四项准备、注意提升四种意识;但不出国留学同样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学生只要在学习过程中能很好地培养人格、提升能力、发挥作用,同样能实现成为优秀国际人才的梦想。我们相信,孙主任的战略思考和专业智慧,对推进新时期教育有序开放、提升我国留学服务和教育治理水平、成就莘莘学子精彩留学和幸福人生都具有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郭嵩焘是近代中国首先提出在留学中学习西方"实学"和从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阐述留学地位的思想家。他认为洋务派的派遣留学有局限,并且提出了不少的建议。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走出国门的驻外使臣,在出使期间,他积极推进当时的留学工作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效。他的留学思想和实践在近代中国留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近代留学教育中,商人资助留学作为官费留学、自费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近代"烟草大王"简照南作为一代实业家,在与欧美列强竞争的过程中,认识到"学之不兴,实业难兴",因而于1920年到1922年连续3年资送37名学生留学欧美,其中包括"中国会计之父"潘序伦以及对中国物理和水电事业作出极大贡献的倪尚达、汪胡桢等.他的这一举动不仅在当时引起了良好的反响,而且对中国的近代化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此外,这种留学模式的成功,对今天的留学教育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60年代的艰难起步到20世纪初期的全面发展,中国教育的近代化经历了一个艰辛探索的求知之路,作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求索之路上的一个显著路标的近代留学教育,无疑起到了一盏指路明灯的奇效。而作为近代留学史上一场特殊运动的庚款留学,则是这盏明灯中最灿烂绚丽的灯心。三十多年的持续时间,两千多名的庚款留美学生,一大批名震当世的学者专家,无论从质的角度还是从量的方面而言,庚款留学对于近代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发展与教育事业的进步都有着功勋卓著的伟绩丰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