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我国早期的行动研究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认为行动研究的目的是探究普遍的教育规律,以教育实验的方式进行,强调实验过程对条件的控制,只有极少数教师参与行动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行动研究一方面仍遵循实证主义的"假设—验证"模式,另一方面也具备了解释主义的精神,即在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境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由此理解情境化的教育实践;进入21世纪,我国的行动研究更是坚持解释主义的立场,并出现"草根化"的趋势。行动研究不再被认为是单纯的解决问题的工具,而是教师将他人理论转化为个人理论,再转化为教学行为,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和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从“范式”的视角看质的研究之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范式"是一个科学共同体成员所共有的东西,是由共有的信念、价值、技术等构成的整体。结合范式及其相配套的研究取径或方法,量的研究属于"实证主义"的范式,质的研究主要属于"解释主义"的范式,而"行动研究"则属于"批判理论"的范式。从研究的价值导向来看,"实证主义"及其量的研究和"解释主义"及其质的研究都可以归于"学术导向",其主要目的是"求真",了解和理解事情"是什么";而"批判理论"及其行动研究则归于"实践导向",其主要目的是"求善"、"求美",探讨并推进"应该是什么"。"定性研究"同时具有"思辨的"和"解释的"特征,"质的研究"则同时具有"解释的"和"实征的"的特征。量的研究既是"实征的",也是"实证的";而质的研究在研究的形态上是"实征的",但其哲学基础不是"实证的"。  相似文献   

3.
21世纪以来,当代科学哲学的先验论进路发展到了一个关键的瓶颈期,如何阐释构成性原则的合理性构成能否实现新突破的关节点。从逻辑上看,弗里德曼主张在对逻辑实证主义的重估中发展一种强调动态、功能化先验原则的科学哲学之路,这延续了库恩后期思想的基本脉络,并与自然主义形成对照。但这一路径在解决相对主义问题仍存在一定的困难,为此,马里亚诺等提出将视角主义作为解释构成性原则的新模式,这构成先验论新拓展的一种有益尝试。但这一工作的欠缺之处在于没有阐明二者融合的依据或基础,为此文章提出进一步把二者置于科学实践这个共同的平台上展现新进展的可能视域,即把构成性原则的视角主义阐释纳入实践哲学的视野之中,通过实践活动的自然化和规范化维度来消解新先验论和视角主义依然存在的张力问题。  相似文献   

4.
理解历史——默会知识论视野中的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自然科学和史学的关系问题上 ,实证主义和脱离主义构成了思想的两极 ,然而吊诡的是 ,脱离主义在批判实证主义的同时却分有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立足于其默会知识论 ,波兰尼实现了对实证主义和脱离主义的双重超越 ,证成了自然科学和史学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5.
在自然科学和史学的关系问题上,实证主义和脱离主义构成了思想的两极,然而吊诡的是,脱离主义在批判实证主义的同时却分有了实证主义的科学观。立足于其默会知识论,波兰尼实现了对实证主义和脱离主义的双重超越,证成了自然科学和史学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6.
美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由三部分构成:普通教育课程、学科专业课程和教育科学课程.其特点是强调知识的宽泛性;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强调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这对我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设置的启示是:调整课程内容,增强师范生知识的宽厚度;调整课程结构,突显专业的师范性、实践性.  相似文献   

7.
行动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为研究者,并能对实际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对高校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定义、发展与现状、特点、模式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8.
大家都知道,作文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题,在新课程教学的要求下,作文教学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许多学校都要求语文教师要将作文放在教学的首位。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语文教师因过于强调作文教学系统化和技术化的追求,陷入了“语言主义教学”的束缚当中。所谓语言主义教学,就是指将语言当做一种客观存在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形成一个系统性和技术性的体系,而完全忽视了语言所具备的人文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行动研究已经成为国内外教育界探究和实践的一种教学理论和研究方法,是语言教学研究的一种重要形式.行动研究强调教师为研究者,并能对实际教学进行深刻反思,分析教学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效果,加强教师专业发展.文章对高校英语教师行动研究的定义、发展与现状、特点、模式与手段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10.
裴跃进 《成人教育》2006,(11):55-57
行动研究是在真实自然的教育情境中,由教育者为了解决问题而开展的务实反思的研究过程且完全符合以教师为培训主体、以实践研究为培训状态的校本教师培训要求。行动研究只有依托校本教师培训才能逐步发挥、提升、强化其独特的功能与成效,而校本教师培训只有通过行动研究才能真正展示、凸显其与众不同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1.
教师教育中的理解与视域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教育的意义不在其所传播的话语中,也不存在于教师身上,它存在于教师与其他教育者的视域融合之中。在教师教育中,教师与教育知识都是处于历史之中,教师的专业发展与教育知识的增长变化一起构成一种内在的相互作用,在这种相互作用中教师与教育知识构成一个统一体,构成一种运动关系的效果历史。任何教育知识的理解与接纳都是教师运用自己的语言的自我理解与接纳。他们的视野与教师教育的课程安排间的融合与抗拒,推进了教师理解的创造性发展。视域融合并不完全是一种"共享"、共识,它一直包含着一种深刻地质疑与批判。  相似文献   

12.
段卓贤 《湘南学院学报》2001,22(4):94-95,97
在外语教学中,语言能力元理论具有深层指导意义的,它是外语教学法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到语言输入的质量。由于受传统的以听、说、读、写为构件的较表层化的语言能力理论的影响,许多英语实习老师过分偏重于机械操练和语码输入而忽略了言语交际运用和文化、认知等方面的输入。要真正培养学生的交际语言能力和实现全方面输入,实习老师首先应该吸纳正确的较深层的语言能力元理论,如Bachman(1990)模式。  相似文献   

13.
This study reports on an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kindergarten children's developing theory of mind and their understanding of characters' actions and consciousness in story narrative, based on Bruner's (1986) notion of the dual landscapes of action and consciousness. Wordless picture books were used to model these two aspects of narrative through the direct portrayal of action and thought by way of thought bubbles and adults' explicit metacognitive talk. Children were asked to retell stories following both an experimenter's and the teacher's initial storytelling. Children's ability to coordinate story characters' thoughts, beliefs and intentions (consciousness) was measured by the frequency of reference to both the character's action or presence and the content of his/her thought bubbles in the stories. Results of the analyses revealed relations among children's age, language ability, non-verbal intelligence, theory of mind development, and their ability to coordinate consciousness and action in the stories. Younger children who have less developed theory of mind more often retold just the action in the real world without reference to thought, or else described the scene depicted within the thought bubble without reference to the character who held the thought.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such as teaching children to talk about the mind,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阐述了班主任言行影响班级管理的效果,二者密切相关.教师是学生中心的路标,教师的言行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班级管理效果,因此班主任必须言真行正,言行一致.具备严格的治学态度,科学的进去精神,才能达到理想的班级管理效果.  相似文献   

15.
教师教育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对教师专业化的认识和加快专业化的步伐是教师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因此,要以开放的心态和观念完善教师教育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活动,使我国的教育事业与世界教育研究实践保持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界普遍认为,阳明学的理论基础是知行合一说、心即理说、良知说;普遍认为阳明学是王阳明进行逻辑思辨、理论思索的结果。考察王阳明龙场悟道后一直到江西时提出"致良知之教"这十多年的全过程,具体生动地揭示了阳明心学的真实面貌,证明致良知说是一种道德践履功夫,而不是一种思辨理论体系;"知行合一说"仅仅是阳明最初教人的一种功夫,而不是阳明学的基础;"心即理说"是体悟到心体后对心体体用关系的概括,而非阳明心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语言起着沟通内在和外在、主观和客观、心灵和自然等作用。语言逻辑是一门尚待完善的现代逻辑分支,心智则是大脑的智力思维活动,而人的认知活动则是人的主体心智对客观对象的感知和认识。进一步讲,在人类认知活动中,语言作为认知客体的中介,必然要内化到主体的思维过程之中,成为主体更加深入地认知客体的主体性条件。在阐述语言逻辑与思维分析、心智要素与存在认知等问题的基础上,论述了人的主体心智与存在认知的特征和关系,以及这种特征和关系在语言逻辑视域中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同时,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章从分析建构主义与学习、教学、教师的关系入手,阐述了建构主义在日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并提出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论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及语言哲学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言语行为理论由奥斯汀提出,经塞尔的完善与发展,已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更是现代语用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从使用和交际的角度研究语言的意义,为认识言外之力的本质提供了独到的解释方法。塞尔关注语言和心智的关系,认为意义必须联系存在于言语行为中的意向性来解释。探讨了塞尔的间接言语行为及其所蕴含的语言哲学观。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中师生冲突心理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后雄 《教育科学》2008,24(1):45-50
课堂上的师生互动既有和谐一致的一面,也有冲突对立的一面。从冲突负面效应分析,它会对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产生不良影响,进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破坏师生关系。师生冲突行为的产生一方面源于教师的心理因素,如处理问题的态度、对待学生的态度、教师的能力与威信等;另一方面源于学生的心理因素,如需要得不到满足、情绪一时冲动、认知方式的差异、行为偏差和品行障碍、学习思维状态的疲劳等。教师在改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扰、减少并化解师生冲突中处于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