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主干课程,也是重要的人文学科。其教学目的可概括为:知识性目的、审美性目的和人文性目的。合目的性情境教学有助于实现该课程教学的三个目的,有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集理性认识和人文情怀于一身的高素质人才,帮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相似文献   

2.
问题导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立德树人、铸魂育人的重要途径。问题导引可分为单问题导引与问题链导引两种类型,其成功实施均需要强调问题的发现与提出、分析与解决、延展与反思等。高质量的问题导引,不仅需要教师具备教学的问题理念、问题自觉与问题省思,还需要教师转换教学的问题类型、问题价值与教学逻辑。  相似文献   

3.
当前,我国高校针对非环境类专业学生的环境教育还没有得到普及,尽管一些学校开设了“环境学”方面的选修课,但在教学内容上有偏向于理工科的特点,存在“重知识灌输,轻意识养成”的问题。“自然辩证法概论”是面向所有在校研究生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介于哲学和具体学科之间的学科特点,这门课程中的“自然观”和“环境伦理”等很多主要内容,对于帮助学生树立环境意识可以起到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教学,应该切实落实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综合素质教育功能,贯彻科学发展观这一指导灵魂,以国家教委颁布的最新教学大纲为支撑骨架,引进最新科技内容、科技现象以鲜活血肉,确保教学内容有政治而非纯政治、有哲学而非纯哲学、有理论而非纯理论、有案例而非纯案例。  相似文献   

5.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采用专题式教学,可以结合学生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选择若干专题授课,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从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专题式教学,应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前沿问题为切入点,以科技与人文的融合为主要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处理好"部分"与"整体"、"过程"与"效果"、"变"与"不变"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理工科研究生的必修课,源于它对科学技术的指导意蕴。然而,随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第一生产力,"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越来越受到科学技术异化带来的负面影响。从科学技术哲学史的视角看,科学技术与"自然辩证法概论"的关系密不可分,科学技术是"自然辩证法概论"的重要学术资源。但科学技术异化导致的自然灾难、社会灾难和人文灾难,使得"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遭遇了严重的现实困境。走出"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的现实困境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重塑科学技术理性。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康德写作《判断力批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弥合前两个批判之间的裂缝,在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从而完成他的整个批判哲学体系。康德通过判断力来解决这两者的沟通问题。判断力之所以能够作为联结彼此的中介,关键在于它的一个先验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原则。自然的合目的性包括“形式的合目的性”与“质料的合目的性”,亦即主观的合目的性与客观的合目的性两种,它们或者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的关学袁象,或者是自然的合目的性的逻辑表象,前者是《判断力批判》中的“审美判断力批判”部分,后者是“目的论判断力批判”部分。正是对审美判断的探讨,使我们发现仅仅依靠主观的纯粹形式的合目的性来沟通理论理性与实践理性是不够的,还需要自然在“质料”上的合目的性,亦即自然的客观的合目的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将自然界看成一个由低到高不断进展的目的系统,因而使得从自然到自由的沟通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分析素质教育与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的辩证关系 ,阐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要主动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 ,发挥这门课的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9.
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基础工程的重要支撑。“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目标,是高校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如何在“自然辩证法概论”课中深化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进一步提升研究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是研究生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剖析“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与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内在逻辑关系,有助于进一步明晰“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对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作用。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融入“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程反思等教学全过程,营造拔尖创新人才成才成长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化社会的内在诉求,也是创新型国家与创新型社会建设的必要前提。硕士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概论"具有培养现代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所需要的丰厚底蕴: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知识底蕴,具有批判思维、理性思维与辩证思维等多种思维底蕴,具有沟通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实践底蕴。  相似文献   

11.
12.
试论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合目的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和合目的性不仅有对立的一面,更有统一的一面,两者统一在新闻报道的实践活动中。对新闻的客观性与合目的性分别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论教学方法的合目的性与适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教学方法的合目的性与适用性王典宏关键词教育,教学方法,合目的性,适用性方法是人们在认识与实践活动中运用知识作用于活动对象并受活动对象反作用的双向运动形式。方法是人们运用知识作用于活动对象的运动形式,指活动主体以对活动对象的认识为依据,为改变活动对象...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价值取向和信息选择的多元化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自然辩证法概论作为向硕士研究生系统讲授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点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需要顺应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混合式教学的探索和实践是提高自然辩证法概论教学实效性、增强其育人功能的重要举措。只有实现线上与线下两个环节教学内容的有效衔接、促使传统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有机融合、发挥教师队伍的协同育人功能,将信息技术贯穿课程教学设计的始终,才能不断增强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的吸引力,培养出更多堪当时代重任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基于教育信息化探讨了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阐述了教育信息化为自然辩证法概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提供的新契机,分析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概论混合式教学的着力点,探讨了教育信息化背景下自然辩证法概论混合教学模式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实践的合目的性合规律性及其现实背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的本质特征要求人类的实践活动必须遵循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总体原则,而且也只有做到这一点,实践才能获得最大的成功。但是,现实实践却常常发生对理论的背离,从而导致反主体效应的出现。借助反思性研究实践的方法,对未来实践进行调适,以最大程度地实现其合目的性合规律性是目前实践问题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17.
对实践合目的性合规律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践的本质特征决定任何实践活动都必须实现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但是,在许多情况下,往往会发生现实对理论的背离。为避免反人类实践的出现,必须正确处理实践合目的性追求中个人利益、群体利益和社会利益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为实现实践的合规律性,在提高对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的同时,还要不断地进行实践反思。只有把人类的整体的、长远的利益作为价值追求的首要目标,才能实现实践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刘巍 《时代教育》2015,(5):47-48
马克思主义的精髓集中体现在马克思、恩格斯等创立者和继承者的经典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引入原著教学将会提高教学效果。本文分析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著教学的意义,提出教学中原著的选择原则以及教学过程中适宜大学生阅读的原著;提出教师导读与学生阅读相结合、教师引导下的课堂讨论、建立合适的考核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原著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为适应《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设置调整带来的变化,其教学内容必须进行调整,重点讲授科技观的相关内容,采取"专题讲座+讨论教学"的教学方法,进一步加强学科建设,积极进行理论创新,促进教师队伍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20.
康德根据合目的性原则,从对自然的机械认识论转向有机整体的审美认识论,由此从自然合目的性过渡到道德合目的性,从而完成了认识论与伦理学的双重转向.这不仅实现了批判哲学体系上的完整性,而且更重要的是弥合了自然与自由之间的裂痕,使自由在自然之中得以感性显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