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一类特殊儿童群体,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着认知偏差、情绪消极、行为障碍、人格障碍、人际关系障碍、适应障碍等心理特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心理教育资源匮乏、家庭教育中父母亲情的缺失及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未深切到实处。做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教育工作,需要学校、父母、监护人、社会、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2.
学习困难儿童的心理特点与教育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儿童学习困难的问题是学校、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在系统地分析学习困难儿童的神经心理、认知心理、社会性发展和心理健康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训练学习困难儿童的学习策略。归因策略和认知监控策略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3.
李德勇 《林区教学》2012,(11):49-51
流动儿童的生理与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心理承受力较差,在面对家庭迁徙、社会和教育环境变化时,很容易出现社会适应不良、自卑以及敌对等心理问题。国家政府、城市社区和学校等相关机构和部门必须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流动儿童心理问题的发生,对其心理问题进行积极疏导,促进流动儿童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流动儿童作为弱势群体,遭受着入学机会、教育过程及教育结果的不公平境遇。其原因在于城乡户籍壁垒,流入地政府教育职责缺失,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稀缺,农民工子弟学校发展困难。通过改革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发挥流入地政府的主导作用,提升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提高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质量等途径,有效保障流动儿童的教育权利。  相似文献   

5.
"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本就当前流动儿童教育面临的财政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6.
7.
一、学龄初期儿童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再现学龄初期儿童对周围事物观察的目的性常常是不自觉的,是没有计划,也不会有系统地进行,但他们对周围的一切事物感到新鲜、好奇,是满怀兴趣地进行观察的。他们的观察是敏锐的,对每一件小事和小的特点都能注意到。所以,他们所画出来的东西,目的不是想表现什么,而是某一种心理展示。画面所涉及到的是那种要把一件新鲜的、有意思的东西展现出来的激动心情。儿童画画不是企图以一种不成熟的技巧去真实再现原物的目的。心理学研究证明,在发育的初级阶段,心灵的主要特征就是对感性经验的全面依赖,所以在儿童画中充满了没有具体细节区别的一般性东西。了解儿童的观察特点,知道他们的绘画特征,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过于要求他们画面的科学性。而是从儿童自己观察事物的特殊角度出发,引导并提高他们逐渐认识事物的兴趣和积极性。我们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向儿童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使儿童的观察力不断发展起来,逐步形成一种自觉的、独立的、有计划的能够有意坚持的心理活动。二、学龄初期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和绘画的抽象性学龄初期儿童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儿童一般是通过形状、颜色、声音等感觉来思维的,他们对事物的本质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独生子女是一群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社会群体,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教育界来说也是长久以来研究的对象。从当前中国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现状开始,分析当前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由此形成的独生子女的一些心理特点,然后提出相应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10.
流动儿童(农民工随迁子女),在跟随父母远离家乡到经济发达地区居住、生活的融合过程中,尤其是在新的学校学习适应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对流动儿童存在问题的深度解读和归因分析,构建促进流动儿童健康发展的评价体系,落实流动儿童学校学习适应的干预策略和实践途径,可以帮助流动儿童实现主动发展、充分发展与最优发展。  相似文献   

11.
12.
流动儿童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产物,随着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涌入,流动儿童教育边缘化问题不容忽视,由于制度政策障碍、公办学校积极性不高和城市农民工子弟学校办学质量不高等原因,城市流动儿童在城市不能享受良好教育,采取相关对策有效解决流动儿童教育问题是体现教育公平、社会和谐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3.
流动儿童进城后,如何让他们在全新的环境里适应城市生活,帮助他们身心健康成长,是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大课题与难题。笔者认为,学校和教师必须正确掌握流动儿童心理现状与成因,施以针对性教育策略,不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水平。一、流动儿童常见心理问题类型与成因流动儿童大多本质纯朴,但生活的重压、学业  相似文献   

14.
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的特点,他们的身体机能猛增、心理发展迅速,为他们成就良好的个性和优秀的品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他们也明显存在着成熟与幼稚、理智与激情、理想与现实等心理困扰。必须针对这些心理特点,更新“两课”内容,突出职业理想、人生观和世界观教育,加强青春期性心理辅导,开展面向个体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当前,流动儿童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两方面表现出不平等,基于人人免受歧视的平等思想理念,要消除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歧视,就要提供补偿教育,弥补不利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废除公立学校对流动儿童的“隔离但平等”的软歧视做法,改革公立学校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6.
贫困生是高校内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除经济困难外,还存在心理方面的问题。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大致可划分为积极的心理特点和消极的心理特点。高校应针对贫困生的心理特点,在关爱学生,培育自立自强精神、社会责任意识和艰苦奋斗、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及咨询服务等方面开展高校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7.
校园欺负是目前中小学中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攻击行为,它对儿童尤其是受欺负者的身心健康有着极大的负面影响。欺负行为与受欺负者这一群体的人格、认知特点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的研究从依恋、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心理控制感、归因等方面分析了中小学受欺负者的心理特点,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受欺负者人格、心理特点的教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智力发展水平,进而探讨流浪儿童的心理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为流浪儿童的再教育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以“心理健康诊断量表(MHT)”和“团体儿童智力测验(GITC)”量表为研究工具,对60名流浪儿童和71名普通在校生共131人进行了测评,同时运用访谈法对流浪儿童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结果:调查结果显示流浪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智力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在校生。结论:对流浪儿童的救助工作提出了三个建议:心理健康教育是救助工作的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加强道德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19.
现代儿童观认为:儿童是一个全方位不断发展的"整体"人,应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发展的需要;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在适当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应最大限度地发展儿童的潜力: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在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每个儿童都有鲜明的个性差异,对儿童个性的尊重和自由发展,是培养创造性的前提.  相似文献   

20.
当前,流动儿童在受教育机会、受教育过程两方面表现出不平等,基于人人免受歧视的平等思想理念,要消除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歧视,就要提供补偿教育,弥补不利因素造成的不平等现象,废除公立学校对流动儿童的隔离但平等的软歧视做法,改革公立学校的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