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只把教育者看做主体,把受教育者看做被动的客体,因而其实效性不强。主体间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看做是能动平等的主体,注重教育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强调双方的互动。在主体间性哲学的指导下,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党团活动方法的创新以及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更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2.
话语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生性问题,决定性地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转换,就是教育者根据时代背景和教育情景的特点和要求,根据受教育者的需要和习惯,调适和改变自己原有的话语方式,用受教育者更愿意和能够接受的话语来表达和传递教育内容,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路径转换主要包括:政治话语的学理化,学理话语的通俗化,通俗话语的趣味化,以及书面话语的口语化,刚性话语的柔性化,熟悉话语的陌生化等.  相似文献   

3.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和渠道.网络文化和其逐渐形成的一套独具特色的网络话语体系,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要求.高校应从网络语言、网络话语策略、网络话语环境三方面着手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体系构建的研究,跨越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话语鸿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注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有效沟通与互动.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沟通、对话为前提,通过一次或多次商谈达致共识,具有人本性、对话性和特殊性等特征.在实施过程中面临着主客二分的教育思维、脱离“生活世界”的教育情景、单向灌输的教育方法等阻抗.高校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实践交往理论的指导地位,树立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平等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及应用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相似文献   

5.
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把受教育者放在与教育者同等的主体地位,在教育过程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机制,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在自育中实现个体的独立、自主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提出了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大学生的全面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6.
话语伦理学以语言为基础.以普遍化原则和对话伦理学原则为核心内容.主张通过主体问的商谈和对话以保证思想道德规范普遍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沟通过程中注重话语伦理,可以促使教育者转变角色、重构受教育者主体性道德人格;营造理想的沟通话语环境以及引导实践理解型沟通,从而促使沟通主体的共同成长,达到思想政治教育沟通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思想政治教育是自国家产生后人类社会中客观存在的以人为对象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这一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沟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相互交流的过程。随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如何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有效沟通的问题越起来越受到重视。有效沟通不仅能增进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关系,而且能引导受教育者向正确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本质上是一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精神性交往活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体现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民主平等、双向互动、对话沟通。现实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存在交往主体客体化、交往客体抽象化、交往向度单向化、交往程度肤浅化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体间交往关系的建构需要实现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话语、教学方法几个方面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要么片面地强调"教师中心论",要么片面地强调"受教育者中心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实际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二者是一种以教学内容为共同客体的双边互动、协同发展的关系。因此,应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论的指导下,本着坚持尊重受教育者主体性的教育理念,个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教育价值观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实践观,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高校大学生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以下的认同危机:认同主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价值的认同存在障碍;认同主体对教育者和教育客体存在情感障碍;认同主体在认同结果上存在知行脱节的状况。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主义突出,缺乏实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挥有待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忽视人的需要和人的个性发展。而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认同,就要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创新教育理念,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提高实效性;改善教育方式,创新教学手段,做到与时俱进;构建话语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创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特征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缺失,因此,需要以新的视角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审视。以思想政治教育受教的过程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的交往尊重学生,承认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育者是之间交往的平等性,强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主体间的交往活动。进一步培养受教育者的主动参与性及实践性,是化解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途径之一,对教育者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及其相互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当前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背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关系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单向灌输”的“一言谈”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绝对权威、过分强调教育者的主体性和忽略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性等。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从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分化过程、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或转变过程来重新探析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与客体关系,有利于重塑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认同。  相似文献   

13.
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过多的从"教育者"的角度而不是从"接受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缺少研究,这成为减弱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因素之一。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有必要对受教育者的接受过程进行研究,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的动力机制、目标机制和心理机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过程机制的优化,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人们用以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语言媒介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沟通的。没有语言这个桥梁,思想政治教育就难以进行,效果也难以提高。实践证明,正确使用语言可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为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提高语言艺术,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经历了初步形成、探索发展、遭遇重创及快速发展时期。当前,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实效性不强的原因如下:教育者话语权过分突显;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贫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形式滞后。思想政治工作者应通过建立话语权分流机制,在消解教育者话语霸权的同时应注重其话语引领作用;充分挖掘各种话语资源,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注入新鲜血液。此外,教育者应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文本话语和实践话语。  相似文献   

16.
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话语霸权现象,破坏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话语权的合理分配与平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低效的重要原因,必须时话语霸权进行解构,实现平等对话和话语共享,克服教师权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走向生活世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传授教育信息与接受教育信息的双向互动的过程,只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接受性,使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确实的被受教育者所反映、择取、理解、内化并通过自己的行为外化出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吕健  Lü Jian 《培训与研究》2006,23(10):66-68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最基本因素,两者不同的话语系统体现着不同的权利和欲望,它们之间存在的矛盾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途径是加大两种系统之间意向融合的重叠面。  相似文献   

19.
话语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双方达成有效沟通的必备条件,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话语表达则直接影响到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程度。在信息多元化的全民传播时代,对网络舆情的了解把握与引导应对逐渐成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作。网言网语在丰富人们思想情感表达方式和内容的同时,也对如何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话语表达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舆情脾性复杂,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熟悉了解其特性及其对社会舆情内涵的多重影响效应,了解掌握网言网语及其表达方式,才能在网上与年轻人的思想交流中顺畅参与沟通,适时适度作出适当的话语回应,实现有效教育引导。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交往的活动,因此教育主体间的交往关系便成为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要素。以平等、理解、欣赏、关爱为主要特征的朋友关系应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良性的交往关系。要通过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交往资质、提升交往水平、营造理想的交往环境等途径改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