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物体的浮沉情况,常用“漂浮”、“上浮”、“悬浮”和“下沉”来描述.用运动和力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些词的物理意义.漂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因此,物体保持静止.上浮是一运动过程.如将一木块压入水中放开,木块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木块就要沿着较大的那一个力(浮力)的方向运动.木块露出水面以前,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露出水面以后,浮力随着木块的上升而减小.上浮的最终结果是漂浮.悬浮是一平衡状态.这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与重力大小相…  相似文献   

2.
1.极值例1 一木块漂浮在水面,现将它浸入水中的体积截去一部分,则木块剩下部分将会上浮一些还是下沉一些? 分析设想木块水下部分全部被截,显然剩余部分将会下沉一些. 2.差值例2 有一密度ρ=0.6×103千克/米3的物体,放入水中有4米3的体积露出水面,若要使物体全部浸没在水中,至少需给物体施加多大的压力?  相似文献   

3.
浮力题型灵活多样,又一直是中考的热点.下面仅就几类令学生望而生畏的题型加以分析. 一、动态问题的分析例题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液面,若将露出液面的部分切掉,则A.木块下沉 B.木块顶部与液面齐平C.木块悬浮在任意深度D.木块上浮,仍有一部分露出液面分析:如图1,采用静态处理.切掉木块  相似文献   

4.
1.使用多种教具增加检测的直观性 物理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用媒体进行检测,能增加检测的直观性,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自信心。比如在讲授“阿基米德原理”一节时,我采用复合移动投影片,用投影仪演示了木块在水中上浮的全过程,并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共同讨论分析:(1)木块在水中上浮的过程中,一直到漂浮在水面上静止时,它受到的重力怎样变化?(2)在没露出水面之前它受到的浮力又怎样变化?(3)它露出水面后,一直到静止时,受到的浮力和它浸在水中的体积都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5.
1.问题的提出:讲完“超重和失重”后有学生不知从那里弄来一道题:电梯内放有一个盛水的容器,水面上浮着一块木块.当电梯加速上升或加速下降时,木块的沉浮情况怎样变化?  相似文献   

6.
题目千千万,永远做不完,同学们解物理题时要学会归类,善于总结出同一类型题目的解题思路,这样解题速度、学习效率会大大提高,下面举例说明之.题1如图1甲,一木块上面放一实心铁块漂浮于水面上,现把铁块取下放人水中,而木块仍漂浮于水面上,静止后容器中水面将:()A上升一些;B.下降一些;C.保持不变;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解析假设其它条件与原题一样,只是铁块系在木块下面,如图1己所示.由于铁块密度大于水密度,木块密度小于水密度,所以木块受到铁块向下的拉力,使增大,若剪断绳子,铁块沉底,木块必上浮,使减小,…  相似文献   

7.
浸在流体中的物体受到流体竖直向上的浮力.对于浸没的物体而言,若浮力大于重力,则物体上浮.比如,木块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因此木块的重力小于同体积水的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浸没在水中的木块所受水的浮力大于自身的重力,所以木块会上浮.而在木块上浮过程中,浮力对木块做功,那么,能否利用浮力对物体做功这一现象,来设计一台不需消耗任何能源的“永动机”呢?若可行,岂不解决了“能源危机”?  相似文献   

8.
利用等效变换求解浮力问题简捷、方便.下面举例说明.例1如图1,一个盛水容器中,漂浮在水面的木块上放着一个小石块.如果将石块取下投入水中,则容器中的水面高度将().A.上升B.下降C.不变D.无法判断分析:将木块和石块视为一个粘贴在一起的整体,再倒置过来,使石块在下,木块在上(如图2).木块和石块整体的总重不变,仍处于漂浮状态,图1图2受到的浮力大小不变,因此排开水的体积不变,水面高度不变.再设想石块与木块的粘贴处分离开,石块下落.这时木块将要上浮一些,它们排开的水的体积减小,故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下降,应选B.例2有一个冰块,内含有一颗石…  相似文献   

9.
刘鹏 《物理教师》2000,21(3):24-24
“子弹射木块”是高中物理的一道经典题.它综合了力学中的动量、能量等重点知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但是,由于各物理量间存在一定的制约关系,如果在命题或选题时考虑不周,容易产生一些违反科学性原则的错误.一次听课,执教老师出示了如下一道例题. [例题]一个木块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现有一颗水平飞来的子弹射入此木块并深入 2cm而相对于木块静止,同一时间内木块被带动前移了10cm,求子弹损失的动能、木块获得的动能以及子弹和木块共同损失的动能三者之比.1题设数据的科学性 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子弹深入木块2c…  相似文献   

10.
题目如图1所示,将面积为S1=100 cm2的圆柱形均匀木块, 放入底面积为S2=400 cm2的圆柱形水杯中,木块露出水面部分的高度为8 cm,压强计U型管中  相似文献   

11.
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两位同学采用了不同的实验步骤.甲同学的步骤是:A.在量筒里倒入适量盐水,测出盐水的体积;B.用天平称出玻璃杯的质量;C.将量筒里的盐水倒入玻璃杯中,称出玻璃杯和盐水的总质量;D.算出盐水的质量;E.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乙同学的实验步骤是:A.在玻璃杯中盛盐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质量;B.把玻璃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的体积;C.称出玻璃杯和杯中剩下的盐水的质量;D.算出量筒中盐水的质量;E.利用密度公式求出盐水的密度.两位同学所用的实验器材,依据的实…  相似文献   

12.
例1如图1所示的木块浸没在水中,细线对木块的拉力是2N.剪断细线,待木块静止后,将木块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再在剩余的木块上加1N向下的压力时,  相似文献   

13.
题目木块的体积为人漂浮在水面上时露出的体积为V1.若把露出的体积V1削去以后,剩余的木块静止时又露出体积V2.试问:当木块的密度p是多少时,V2和V的比值最大?这一比值是多少?解析这道浮力竞赛题的得分率很低.其解析难点在于,需要应用代数里的配方法来进行解析.假设水的密度为内,由漂浮条件可知,当木块第一次漂浮时,即peg(V一肝)二PgV,则VI二(内一p)V/po………………………①削去K后,剩余的木块又漂浮时,同理应有:F#‘二C即peg(V-VI-VZ)二册V-VI),贝uVZ二(尸。-p)(V-VI)/p。………………②将…  相似文献   

14.
谈“有结构的探究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探究用的材料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收集供科学学习的物质基础。那么,科学课中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怎样的材料?何谓“有结构的探究材料”?下面以两案例入手,对材料的“结构性”进行诠释。案例一: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实验小学的沈跃群老师在2001年4月上《水的浮力》这一课,他向学生提供了泡沫塑料块、木块、石块、瓶子、橡皮筋、钩码、气球、塑料袋等探究材料。当学生感知了上浮和下沉的物体都受到浮力的作用,且了解了浮力的方向、物体上浮和下沉的规律后,沈老师就放手让学生自选材料,想办法使下沉的物体上浮。有的学生用泡沫塑料块或木块把沉在水…  相似文献   

15.
在学习《浮力》时,有相当多的学生错误地认为:一艘轮船从河里驶入海里,由于轮船排开的水体积变小,轮船就会上浮一些,这主要是因为轮船受到的浮力变大了,所以轮船才会上浮起来。这种顺势思维看起来似乎很符合自然逻辑,然而却是走进了典型性的思维误区。  相似文献   

16.
周美荣 《物理教师》2004,25(1):26-26
在浮力的习题教学中,有这样一个常见的习题: 在木棒的下端绕上适量的铁丝,便能使它竖直漂浮在水面上.如果将它露出水面的部分全部截去,余下部分将:(A)上浮一些.(B)下沉一些.(C)既不上浮,也不下沉.(D)无法判断. 答案大家都知道是(A)上浮一些,如果我们再将露出水面部分切去,它仍会上升.将露出水面部分不断切去,整体就不断会上升,最终会怎样?有没有可能突然沉下去呢?(它下面可是铁丝)下面让我们共同推证一  相似文献   

17.
《中学理科》2008,(4):14-16
【优秀考题剖析】 例1: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甲、乙两同学各提出了一套方案. 甲方案:先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然后在烧杯中装入一些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再将盐水倒入量筒中测出盐水的体积.  相似文献   

18.
物理试题中,常有一些看起来条件“不足”的试题,但它们确实是有解的,解这类题,只要仔细分析,都能得到满意的答案。下面介绍几例。 例1 把一个正方体的木块放入水中,露出水面的体积是木块总体积的2/5。若把这个木块放入密度为0.8×10~3千克/米~3的酒精中,则露出液面的体积与浸入液体的体积之比是( )。  相似文献   

19.
(导学课题)长方体的体积。内容包括长方体的体积概念和体积计算公式。重点是理解和运用体积公式。(导学设计〕一、操作B!路孕育新知回.课前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对个工立方厘米大小的木块,上课时先让他们任取几块,叠成任意形状的物体,并报出自己叠成的物体体积是多少。接着要求学生用木块叠成一个长方体(用木块多少由学个自己拟定)。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计算自己叠成的长方体体积是多少呢2.出示问题:用正立方厘米的小木块堆成右面两个物体,比较它们的体积谁大谁小,为什么?经过观察,学生纷纷发现它们的体积不相等。于是教师要…  相似文献   

20.
读者可先做以下一个小实验:取一长方体蜡块,放入平底容器中,使蜡块的粗糙面与容器底部接触,将水缓缓倒入容器,蜡块上浮;如使蜡块的平整面与容器底面紧密接触,重复上述步骤,蜡块不会上浮.后一种情况.蜡块没有上浮,说明蜡块没有受到向上的浮力.但根据阿基米德原理,这两种情况中,蜡块浸没在水中的体积是相同的,水的密度也是没有变化的,蜡块受到的浮力也应是相同的.这是否是阿基米德原理有错误呢?事实是:上述实验不能使用阿基米德原理,即阿基米德原理有使用条件:物体首先应受到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只是用来计算浮力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