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培养高素质教师是教育的需要 1.教育职能的本身迫切需要高素质的教师 教学过程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这三个要素。教学离不开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的内容应当让学生获得成长和发展,而选择内容时,离不开对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种种成长条件的深刻洞悉。一位教师如果能够了解别人,同时他也必然是一个了解科学、艺术、伦理和整个文化发展的概貌,并对所教学科有系统了解和研究的人。教学过程中只有教师、学生和教育内容这三者环环相扣,相得益彰,教学过程才会生动展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现代教育呼唤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素质”是一个原则上的标准,具体来说,可以分解成很多的问题来阐述,这些问题都需要教师予以重视。下面我从一个任教多年物理教师的角度,就以下三个方面谈点个人的看法:教学观念问题,自身能力问题和情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育研究必须思考实践如何上升为理论,以及理论如何指引实践的问题.教师教学知识的发展过程,或更广义地说是教师的成长,正是这样一个具体的问题.教师自身发展更多地关注教学实践如何上升到理论,从而指引自身今后的教学实践;教师在职教育则更多关注理论如何向实践转移,使专家“倡导的理论”(espoused theories)真正成为教师“采用的理论”(theories-in-use).  相似文献   

4.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社会必然需要更多的高素质的人才,因而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就成为教育界人士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国政府也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计划》。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它是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模式、教育手段和现代科技成果为教育服务。现代教育技术在分析和解决教学问题中的基本思路是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生能充分利用现代教育媒体进行自主学习,体现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指导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教育技术与未来教师的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萍 《教育信息化》2003,(5):9-9,10
培养新时期现代化人才,要求我们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其直观、形象、高效的特殊作用发挥出来,从而才能培养出高素质人才,如果教师不具备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素质,就不会具备高素质的教育技能,也就不能满足教育需要。时代和社会发展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教师是实施教育改革的关键,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由此看出.我们要发展教育事业必须打造一支高质量的教学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必然的。只有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了: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的教学能力体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第一线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高质量的教育源于高素质的教师,我们结合师范院校的化工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上进行改革,以期达到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合格教师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索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弃旧汲新。培养出一代有扎实基础、有创新精神、有开拓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师的首要任务。因此,面对新的学科教材、新的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去处理一些问题。那么我们又如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下面就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谈一谈自主创新教学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关于教育的谈话》的发表.对我们教育工作中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深刻精辟的论述,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习落实《谈话》精神的一个紧迫任务是抓好“减负”工作。“减负”的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创新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化人才的需要。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了“减负增效”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郑瑞新 《教育艺术》2006,(12):74-74
当今社会.是一个倡导创新的社会,创新社会呼唤创新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现代教育理念关注的内容,是教学实践的需求,也是教师普遍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更需要创新的内容和形式。我认为.课堂教学的创新应从“变”开始,“变”中求新。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小学之间在教学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这使得小学生刚进入初中时面临着许多问题.从而阻碍了学生的全面主动发展。教育的目的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而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就学校教育而言,数学教育是创新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的实验是很有必要的,以下就此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2.
推行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没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就无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随着电子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被日益广泛地应用,素质教育的内涵也得到不断丰富和扩展。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从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师素质等四个方面阐述了语文教学应如何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如何培养适应现代型的高素质人才及语文教学在多媒体运用上的一些创新构想。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育教学固然没有定法.但语文教育教学必须得法。语文教育教学有无效益,并不是指语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是否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因此有效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种反思的意识,要求每一个教师不断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语文教育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有效吗?”“我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合适吗?”“有没有更有效的更适合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存在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呼唤教师具备教学的新理念,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和技能,创造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然而,从我们面向全省举办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班”中了解到,教师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素质已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将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于学科教学的实践中存在诸多误区。1.注重硬件技术,轻视教育理念为提高学校的信息技术教育水平,各级学校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培训教师,购置设备,甚至在选示范课、观摩课时,是否使用信息技术已成为一种标准,出现为使…  相似文献   

15.
张慧群 《常州师专学报》2001,19(4):85-86,92
素质教育呼唤着高素质的语文教师,可以从语文教师自身素质要求,现代化的语言语教育理念,丰富、和谐的教学情感,以及深厚的教学基本几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6.
一、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中学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浩荡春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遭到了革命性的改变,教纲在变,教材在变,教师的教学思想也在变.一个突出的现象就是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许许多多的教师大胆改革.成效显。但是.实际的课堂教学不能说就完美无缺.没有问题。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师生主体错位,滥用教学媒体和教具,不少教师课堂上以自我为中心,只重教法,忽略学法指导等。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实施素质教育,落实和贯彻《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精神.素质教育的实践证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在于课堂教学,在于学科教育,而其前提是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在数学教育中就要求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把握新数学课程的课程特点,全面贯彻现代教育理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张永芬 《河北教育》2004,(12):28-2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计算机课程已成为知识与技能相结合的一门独立的基础课,计算机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第一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应该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一个有创造性的敦师小仅仅是上好每节课,而是应该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  相似文献   

19.
数学师范生实习前后教学信念情况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问题的提出 数学教师的信念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形成的对相关教育现象,特别是对数学以及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所教学生的主体性认识.教师的教学信念影响着教学行为,更进而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因此。数学教师的教学信念值得关注,它也应成为师资培育的关注焦点.对于即将任教的数学师范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已有的教学信念会直接影响以后的教学.因此,笔认为有必要对他们所持的教学信念进行调查.而教育实习作为师范专业学生最重要的实战机会,通过教育实习,他们的教学信念是否会发生改变呢?这也是本研究要关注的内容.[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一个成功的语文教师,除了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先进的教学理念.还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自己一套严谨的、科学的、合理可行的教育教学实施步骤:课前有计划,课后有指导,教材的组织安排,每个单元、每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无不成竹于胸,然而,不是所有语文教师都是名师,语文教师在授课中失败的情况,随处可见。现根据平时的观察,体验和思考,在下面,我考虑从七个方面来谈谈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