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纠正唱读培养朗读能力李晓兰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基本方法和重要手段。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增进对文字的鉴赏力;对于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对于巩固所学字词,提高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2.
正一、体会感情——把握朗读基调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紧扣课文,从字词句入手,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理清作者的感情变化线索,还要联系实际,阅读时才能把握朗读基调和语气。二、品味语言——训练朗读技巧读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通过读,学生也同时获得了说话的样本和写作的范例。这些技巧都必须在品析词句段、体会感情中掌握。1.选择感情强烈的句段。课文中某些句段,比较集中地体现了作者某方面强烈的思想感情。比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反复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深情厚谊。  相似文献   

3.
朗读训练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阅读基本功训练,朗读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记忆,而且有助于学生正确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一、加强朗读指导,提高学生普通话的水平。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朗...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课堂上,学生能不能把一个句子、一段话、一篇文章朗读好,这至关重要。朗读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口头表达技能,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领悟课文的意思和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因而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有感情的朗读能让人入情、入境、动容,心灵与文本产生共鸣,如同身上受,从而能准确地领悟文本,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但是在我们的教学中,还存在着偏重写的训练,忽视读的训练的现象。因此,为了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我们应该注重“感情朗读”的指导。  相似文献   

5.
培养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朗读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表达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也有助于发展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情感,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小学生在朗读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唱读”现象。其”唱”完的结果是:虽然会唱.但不能身临其境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不能深刻体会课文中的生动字词和优美句子,甚至个别跟”唱”的“南郭先生“连生字生词都不认识。如何杜绝这一陋习,帮助学生克服”唱读“,培养小学生朗读能力.是我们小学教师的一大重任。  相似文献   

6.
朗读能力是教师的基本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课文内容和学习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言。教师有感情的朗读可以再现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抽象的文字符号转化成形象的语言信号,有如给一张黑白相片加上色彩,使学生更形象、生动地理解文章,在自己的脑海中生成一幅幅图画,与作品的人物产生共鸣,促使学生思维和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因此,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就成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如何让学生在阅渎中得到情感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8.
朗读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朗读极为重视,“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各学段共有的教学目标。其实,朗读不是简单地照着课文念,它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功,是眼、口、耳、脑并用的阅读活动,它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要达到新课标中对朗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在阅读教学中,应把指导朗读和学生有感情的朗读作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的重要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做到有感情地读,就能凭借语感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做到入境动情,进而达到明理。  相似文献   

10.
<正>朗读,是把文字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它是小学生完成阅读教育任务的一项重要的基本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明小学生已经对课文的语言文字理解了,已经体会到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因此,要注重逻辑重音的读法,只有根据朗读的内容及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采用相应的技巧,才能使朗读传情达意、生动感人。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指导小学生有感情地朗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总得“读”,因为读得好,可以深切地传达出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就领会它的思想感情。因此,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培养学生“感情”朗读的能力,就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呢? 一、抓住题眼,把握情感基调 课题是课文的大脑,而课题中的关键词好比课文的眼睛,也就是题眼。如《可爱的草塘》一文,“可爱”一词,生动地描述了北大荒的美丽、富饶,深刻地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草塘的热爱之情。因此教学中,紧紧抓往“可爱”一词让学生充分感知北大荒原来的形…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阅读训练,也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防止矫情造作。笔者认为要立足文本、进入文本、走近编者、超越文本、回归文本培养语感、发展语感,做到真实、感情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会生字,理解生词,体会大海的温柔和美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课文,背诵课文。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学会去发现美,创造美。3.能力目标:通过观察、练读、讨论、评价和欣赏、背诵等方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朗读能力和评价能力。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2.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仿写小诗,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15.
陶飞飞 《小学生》2012,(10):79-79
<正>我们经常在课堂教学中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读得不符合要求时,有的教师只是简单地提一下"要注意读出感情"等要求后,让学生再读一次就过去了,这些都是由于缺乏经验和方法造成的,长此以往,必将会影响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因此,必须改变这种状况,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一、体会文章感情,把握朗读基调要读好一篇文章,必须先深入阅读,理解其内容,体会其思想感情,才能在朗读时以声传情,准确地表情达意。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  相似文献   

16.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结合课文,抓住重点词展开想象,仿写小诗,培养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3.通过读书展开想象,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体会儿童生活的情趣,引发儿童对身边事物和大自然的关注与热爱.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既是传统语文学习的精髓,也是现代语文学习科学有效的方法。朗读是将无声的文字转换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一种眼、口、耳、脑协同作用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必须从朗读入手,既要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起点,又要把朗读作为阅读教学的重点。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呢?我认为应该做  相似文献   

18.
朗读,是将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过程,是眼、口、耳、脑协同一致的创造性阅读活动,是一种语言能力的应用过程。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当然,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科学的训练方法。加强朗读训练与指导朗读训练目的要明确,安排要合理,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初读课文时,学生朗读的目的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要求正确流利;重点赏析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因此,除了读得正确流利外,还要能传达课文的情感…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我们设计了朗读教学的基本课型,试图采用以读带讲,读中讲,读中议,讲中练的教学方法,力求既传授朗读知识,又培养朗读能力,同时能体现文体的特点。现以《香山红叶》一课为例。一、通过确定朗读的基调,理解课文的宗旨。 1、提示:朗读的基调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体现。不同课文,由于作者感情的差异,形成了哀怨低回、深沉悲壮、欣喜愉悦、昂扬激越等不同的基本语调。因此,确定一篇课文的朗读基调,作者  相似文献   

20.
1.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2.通过反复朗读重点词句,了解人物形象,感悟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