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留守儿童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是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大多数留守儿童与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也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其他亲戚一起生活。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人数越来越多。由于长期与父母分开.缺少父母的关心呵护.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及监督管理.致使许多留守儿童在情感、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农村留守妇女这个特殊群体也开始出现。留守妇女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自身也面临着劳动负担重、心理压力大、家庭教育困难、精神生活匮乏等生存困境。将农村留守妇女纳入成人教育研究和实践的视野,将更好地发挥女性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同时也是女性自身寻求发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农村留守妇女的生存困境及原因,提出了成人教育改善农村留守妇女生存困境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3.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应该接受良好教育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转移的产物。据国务院最新发布的资料表明,中国目前有2亿多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务工,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都留在农村,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一起生活学习,成为留守学生。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3年我国西部四省七村的留守家庭问卷调查,对影响留守家庭对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期望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家庭的回流期望与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意愿整体上趋于一致,局部上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留守人口的年龄、受教育程度,留守家庭的土地面积、相对贫困,外出人口的亲属关系、打工地、打工时长、回家时长、购房情况对回流期望有显著影响,验证了新迁移经济学的部分假设。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要关注农村留守家庭的生活状况,通过改革土地制度、降低相对贫困、加强人口往来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留守家庭的回流期望,从而拉动农村外出劳动力主动回乡就业,加快西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5.
2004年9月起,由叶敬忠教授主持,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组成了近20名研究人员参加的“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课题组。他们在陕西、宁夏、河北和北京地区选择了10个县10个村开展了调研,得出“中国中西部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影响研究”的调查研究报告。本刊撷取部分内容,以期引起广大留守儿童家长和有关部门的重视。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化发展速度也在不断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留守儿童这个弱势群体越来越庞大。主要阐述了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提出了加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对策,旨在提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水平,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7.
农村留守学生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应该接受良好教育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群体,是农村社会转型时期劳动力大转移的产物。据国务院最新发布的资料表明,中国目前有2亿多的农民在全国各地务工,绝大多数农民工子女都留在农村和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近亲属一起生活学习,成为留守学生。我国目前共有1500多万留守学生,调查发现,有55%的留守学生出现任性、冷漠、内向、孤独;留守学生的考试及格率只能达到60%,而普通学生及格率可达87%;他们对待批评教育往往采取逃学、游逛甚至离家出走的过激行为。  相似文献   

8.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儿童。  相似文献   

9.
农村留守儿童现状及教育问题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流动所造成的农村社会大规模的"亲子离散"现象。在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特殊现状的认识,研究其面临的教育问题的基础上,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究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途径,以进一步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日益增多,随之引发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日益突出,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江苏省宿迂市是农业大市,近年来,我市大力推进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全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已达100万人。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据统计,我市农村初中、小学共有学生68万人,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